乔冠华是谁_乔冠华背后的故事
“秉情旷达,恃才傲物,当初不求闻达,而闻达自至,盖时势使然;不期蹭蹬,而蹭蹬及身,亦时势使然,可悲也夫!”在各个中学课本上,有这样一张图,一个大笑的老人,老人的面前摆着一个写着“CHINA”字样的牌子。
这个老人就是中国的“外交才子”乔冠华,那张照片是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不顾身边同事,面对外国记者放声大笑的场景,他的潇洒与狂放也成了中国外交自信的符号。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老人,在他去世后却只有2000元稿费用来安葬。
乔冠华的生平:为中国外交事业奠基
乔冠华出生于1913年,江苏省盐城人氏。1929年考进清华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同时积极关注当时政治形式,为之后的外交事业奠定了基础。
之后在德国留学期间,正值二战前夕,局势动荡之际,他便利用一切课余时间钻研军事科学,正因如此,他才能写出顶两个坦克师的国际评论。
1943年夏天,乔冠华同龚澎一起约见外国记者,但期间突发急性腹膜炎,知交好友、苏州籍医生李颢冒着被国民政府迫害的危险,抢救了危在旦夕的乔冠华。在乔冠华生病期间,龚澎天天陪伴在侧,两人因此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同年9月,两人在总理的撮合下喜结姻缘。
在乔冠华的带领之下,中国的外交事业开始稳步发展。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乔冠华提出动不如静,要把局面拖下去,在提出方案的三天后,美方便致电中方,提出先行交换战俘。7月27日,乔冠华前往朝鲜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
在板门店协议签署之后,乔冠华的能力被发掘,之后的各种外交谈判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1971年10月25日,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乔冠华的事业巅峰时刻。
乔冠华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他在大会上的发言结束时,全场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国外各大记者也纷纷采访乔冠华,在此期间,乔冠华觉得扬眉吐气,不由的放声大笑起来,这也就有了历史性的一张照片。
乔冠华用他的发言,给中国在世界舞台的的第一次亮相做了完美的收尾,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外交风范。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乔冠华便与美国的外交部发言人基辛格起草联合公报的会谈,这是最艰难的会谈,一旦出现失误,那么将断送这来之不易的中美建交机会。好在,乔冠华不负众望,完美的完成了此次外交任务,中美两国从此建交成功,中国经济也开始飞速发展。
去世后安葬:2000元稿费的安葬
这样的一个外交才子,在去世后,却因为安葬问题而发愁。1983年,乔冠华癌细胞扩散,不治而亡,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与世长辞。
在火化之后,乔冠华的骨灰先是被安置在八宝山,之后乔冠华当时的妻子章含之由于想和丈夫朝夕相处,便将骨灰从八宝山取回,放置在自己的卧室之内。就这样一直持续到1984年春节以后,本着入土为安的想法,章含之决定为丈夫找一处风水宝地安葬。
然而,乔冠华虽然身为“外交才子”,中国代表团团长,立功无数,但平生清贫,导致妻子章含之在安葬他时,可以支配的资源只有刚到手的2000元稿费以及乔冠华的一些人际关系积累。
这样的条件下,只能给乔冠华简单的安葬,不过,他平时生活就简朴,安葬简单也正是乔冠华所期望的。
四次迁址:每个地方意义不同
章含之先是回到了丈夫的故乡盐城,想让丈夫魂归故里,在找到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解释其来意后,相关负责人也是表示很乐意。
但是在之后的乔冠华的葬礼上,原本答应好参加的盐城领导,却无一人出席,并且在章含之提到想要将乔冠华安葬在盐城时,政府的态度也很敷衍,这就让章含之对此非常失望,于是就放弃了将乔冠华安葬在盐城的念头。
在冥思苦想之后,章含之想起了丈夫在弥留之际说过的愿望——死后,要找一个像苏州那样的有山有水的地方安葬我……于是,章含之便去了苏州,找到了乔冠华当初的好友——李颢。
通过李颢的帮助,章含之成功于清明节这天将乔冠华的骨灰盒葬在了杨湾华侨公墓湖沙山的难舍石下,这也是这位传奇外交官的第一座陵墓。
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完美符合乔冠华的遗愿。虽然乔冠华的陵墓只是用2000元稿费修建而成的,构造简单,但这正是乔老所期望的。
安置好丈夫之后,章含之回到了自己曾经的故乡上海。2002年,在上海福寿园的建议之下,章含之同意了将丈夫乔冠华的陵墓迁到上海福寿园,供后人景仰。
把乔冠华安放在福寿园也说明了这位“才子”的历史地位,这点看看同样被安置在福寿园的名人就可知,比如被誉为中国爱迪生的蔡祖泉以及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
而章含之之所以愿意将陵墓迁至此,一是因为想让丈夫的名声永垂不朽,二则是陵墓在上海,她自己也在上海,这样可以离丈夫近一点,满足了她对丈夫的思念。
在乔冠华去世十八年后,盐城政府想起来了这位盐城的名人,为了表达对乔冠华的敬意,希望这位“外交才子”能够重新回归故里,政府多次出面请求章含之的同意,章含之虽然依旧有些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妥协了。
2004年清明节前夕,乔冠华墓在众多盐城人民满怀敬意的眼光目送之下,迁至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一代外交官,最后还是荣归故里,或许盐城之前的做法让人寒心,但是能够回到家乡,也是每一个人的愿望,相信乔老也很乐意看到这一幕。
乔冠华生前有两任妻子,其中第一任龚澎,是新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家。在和龚澎的共事中,两人互生情愫,最后喜结良缘。在乔冠华去世之后,乔宗淮等儿女便希望能够将乔冠华与其发妻合葬。
2009年4月,经过章含之同意之后,在龚澎的埋葬之地将乔冠华与其合葬,这也是乔冠华的最后一处安葬之所。在合葬的墓碑上刻着“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是对这对恩爱伉俪的爱情的完美阐述。
至此,乔冠华在经历了四次迁址之后,关于安葬之事也算是“盖棺定论”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迁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不过在乔冠华这里就显得意义不同了,四次的迁址,第一次是因为乔老的遗愿,第二次是为了乔老的事迹能供后人景仰,第三次是为了乔老能荣归故里,第四次则是子女希望他和发妻能够换种方式再续前缘。
乔老一生清贫,死后都只有2000元的安葬费用,但是最后却带来了无价的历史意义,而乔老的事迹,必定会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