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执行力_关于执行力的核心内容
在工作中,这些现象实在是令人窝火,具体表现是:问题都知道,但就是没人抓、没人管;表态时胸脯拍得“啪啪响”,落实却是借口“一箩筐”;对安排的工作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能拖则拖,能不干就不干,“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对政策“吃不透”,对情况“摸不准”,对群众的诉求没办法无措施,还总是推脱“上级没文件”“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动”,擅长于“陀螺式”对待工作;表面上看是整天“忙忙碌碌”,但却看不到“实实在在”“硬邦邦”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总是调而不研,研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以上存在的种种现象,究其原因,其实都是执行力不强所致。
俗话讲: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什么是执行力?所谓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主要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成事的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管理的能力。
执行力的内涵主要包括沟通、协调、反馈、责任心、决心等五大要素。其中,沟通是前提,协调是手段,反馈是保障,责任心是关键。决心是基石。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事业的成功,三分靠安排部署,七分靠执行力。如果没有执行力,一切美好的愿望和目标,都将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或“纸上谈兵”。
提高执行力要正确理解目标和领会上级的意图。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它是成功的前提、力量的源泉和行动的动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精神支柱。从实践看,只有对奋斗目标和上级意图有了准确理解和把握,而且理解得越准确、越具体,就越有助于把事做成功。
在东北流传着一个《张作霖借题痛斥秘书》的故事。说:当年,张作霖雄居东北时,对日本人的各种要求均拒不合作,对付日本人的办法也别具一格。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聚会,其间遇到几个日本人故意刁难,一位来自日本的名流力请大帅赏字,说:“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赏一幅墨宝吧。”他们很清楚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张作霖虽然在字画方面一点都不擅长,但是面对日本人这个时候的故意刁难,大庭广众之下,怎么也不能输了我们中国人的气势,于是张作霖说:“盛情难却,我张某人就献丑了。”笔墨备好,张作霖走到案旁,大笔一挥,“虎”字已成,然后行云流水般落款“张作霖手黑”,盖上私印,掷笔而起,旁边的日本人,一脸懵逼。这人为啥给题这字,手黑又是啥意思?
旁边的秘书也发现不对,“手墨”怎么变成“手黑”了。他认为张大帅这次丢脸可是丢大了。这时候,日本人也回过神,果然出丑了,于是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于是,秘书赶紧走到张作霖身旁,悄悄说:“大帅写得‘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成了‘黑’了。”张作霖一看,还真写错了,但是又不能承认自己的错,当做修改,丢脸又丢到家里去了。于是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妈那个巴子的!我难道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不能有土,这叫‘寸土不让!’”
此后,张作霖对日本人“手黑”“寸土不让”的典故就在东北广为流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必须要准确理解和领会目标和上级的意图,这样才能朝着目标,有的放矢,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提高执行力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并摆正自己的位置。老子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提高执行力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并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谁、承担什么职责、应该做什么事。
有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没用,随着骆驼越过了沙漠。苍蝇对骆驼说,谢谢你很辛苦地把我驼过来了。但是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也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有什么重量,你别把自己看太重。”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始终思考“我是谁”、弄明白“为了谁”、搞清楚“依靠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角色;要经常地叩问:自己是否积极主动按要求去做工作,是否按要求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做,是否按职责要求把应该做到事都尽心尽力地做好了?
提高执行力要增强责任心并付诸行动。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独自承担这些行为的哪怕是最严重的后果,正是这种素质构成了伟大人格的关键。”要有“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始终保持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舞台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要强化“作为”意识,增强“能为”本领,找准“善为”路径,创造“有为”佳绩,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兢兢业业,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挑战。
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执行力体现在具体的实际的行动上,行动是成功的保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
清代学者彭淑端在《为学》中讲了一则穷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说: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翻译成白话文,其意思主要是说:在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
可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色。
这个故事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说一尺不如行一寸”。给我们的启示是: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到行动上。
提高执行力要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及时反馈。有效地沟通是成功的一半,它可以保证执行畅通无阻,提高执行的效率。
有一则“买复印纸的困境”的故事。说一老板叫员工去买复印纸,员工就去了,他买了三张复印纸回来。老板大叫,三张复印纸,怎么够,我至少要三摞。第二天,员工就去买了三摞复印纸回来。老板一看,又叫,你怎么买了B5的,我要的是A4的。员工过了几天,买了三摞A4的复印纸回来,老板骂道:怎么买了一个星期,才买好?员工回:你又没有说什么时候要。
就因为买复印纸,员工跑了三趟,老板气了三次。最后,老板摇头叹息道,员工的执行力太差了!但是,员工却在心里想,什么老板,能力太欠缺了,连个任务都交待不清楚,只会支使下属白忙活!
在进行有效沟通的同时,还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指无论是领导交办的工作或是同事熟人委托的事情,要及时回复处理情况或结果。如果事毕不回复,就像任务完成了99%,只有这1% 没落实,虽然就差这么一丁点,事情却还是没有做到位。因为执行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反馈的结果来验证,及时的反馈可以有效控制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对计划和决定进行及时调整,有利于提高决策准确性和有效性。
但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却常常忽视。有一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说,一天上班后,领导让小王给上级部门送一个材料。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回复。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回复,直到中午领导在楼道里看见了他。领导问他材料送到了吗?他说送到了,又问他怎么送的?他说那个人不在,只好委托办公室的人转交了。领导一听,脑海里马上浮出了三个字:靠不住。此后,领导再也不会轻易委托他去办重要的事了。
俗话说,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格。“及时反馈”看起来是个小事,是一个小细节,事实上,但却能反映一个人的个人的品行修养、职业素养和真正的人品,反映出对人的尊重问题。因此,要时刻牢记“及时回复”是一种好习惯,更是一种教养,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养成“及时反馈”的良好习惯,成为一个“靠谱”的人。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廖廓。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就需要有“精气神”,需要保持务实的作风,实干的劲头、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把握机遇、转变观念,振奋精神、积极进取,需要提升执行力,履职尽责,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真正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