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是谁_韩擒虎简介及故事
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在《题金陵》中曰:“收功漫说韩擒虎,亡国岂由张丽华。江山万古足登览,豪杰几人过叹嗟。”其中,“收功漫说”的主人公韩擒虎,乃洛阳市新安县人氏。
韩擒虎其人
韩擒虎(538年-592年),原名韩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铁门韩都)人,北周骠骑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韩雄之子。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曾辅佐隋文帝平定南陈,为结束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至南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中国南北长达272年之久割据的混乱局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功勋卓著,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封寿光县公。后以行军总管屯兵金城,防御突厥,拜凉州总管。开皇十二年十一月十七(592年12月26日)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韩擒虎的历史功绩
据《隋书·韩擒虎传》记载,韩擒虎容仪魁伟,颇有胆略,爱好读书。初仕北周时,任都督、合州刺史,封新义郡公,随军平定北齐,屡次挫败陈国进攻。开皇元年(581年),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庐江,作好灭陈准备。开皇八年(588年),作为先锋将军攻打陈国,率兵夜渡长江,袭占采石,攻克姑孰,进军新林,攻破朱雀门,占领建康城,俘虏陈后主陈叔宝。
从上述文字里,可以看出,韩擒虎的主要历史功绩表现在:
屡建军功。由于韩擒虎文武超群,很快就成为北周军中的一名青年将领。当时,北周的最大的敌对国是北齐,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韩擒虎屡立战功,展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官拜都督、新安太守,后迁仪同三司。其父韩雄去世后,韩擒虎承袭父亲的爵位,授新义郡公。
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宇文邕讨伐北齐,攻占了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北齐的洛州刺史是独孤永业,他率兵3万镇守金墉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韩擒虎乘北周大军压境、节节取胜的有利时机,劝说独孤永业投降北周。后韩擒虎又率军北上平定范阳(今河北涿州),被授上仪同、永州刺史。不久,韩擒虎又任行军总管,击退北齐对光州(今河南光山)的多次进攻。随后,又随大将军宇文忻进军平合州(今合肥西)。杨坚为北周丞相时,调韩擒虎任和州刺史,屡次挫败南陈将领甄庆、任忠、萧摩诃等对江北的进攻。
灭陈奇功。北周末年,外戚杨坚篡位做了皇帝,南陈皇帝陈叔宝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他召集大臣于殿前,问:“我欲兴兵讨伐杨坚,卿等意下如何?”
镇国上将军任蛮奴当即上前启奏,表示赞同。陈叔宝立即拜萧磨呵、周罗侯二人为将,统兵四十余万,攻打杨坚。
二人领兵进发,不日来到了锅口地区,两将安营扎寨,商议分兵两路,由萧磨呵带兵二十万攻打北宋卞、唐、邓等地。
隋文帝杨坚得到陈叔宝发兵北上的消息后,立即敲钟击鼓,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当时,左勒将军贺若弼主动请缨,说愿领兵迎战。话音未落,又有人走出朝班奏道:“牛蹄印中的小水怎么能跟大海沧波争锋夺势!蝼蚁即使成群结队,又怎么能构成大患!臣愿率军出征,活擒陈王,献给圣上。”
隋文帝杨坚低头一看,原来说话的人是名将韩雄之子韩擒虎,禁不住喜从心生,产生了欲任命其为出征大将的想法。但为了照顾大将军贺若弼的脸面,让二人能在共同作战中处理好关系,隋文帝杨坚经过一番思考,下诏封自己的弟弟杨素为都招讨使,贺若弼为副招讨使,韩擒虎为行营马步使。
三人受封后,叩拜谢恩,带着三十多万人马出发迎敌。他们日夜兼程,很快来到了郑州境内,当时有先锋探马来报,说萧磨呵的二十万大军已在陈留扎下营寨。杨素听了,立刻命令安营扎寨,唤贺、韩二人商量退敌之计。韩擒虎自告奋勇,说自己带三万五千人马前去迎敌,杨素应允。
受命后,韩擒虎带领人马迅速向陈留进发。行到中牟,韩擒虎看到此地已离萧磨呵营寨不远,便下令安营,并派探子前去刺探军情。探子接到命令,即刻改换衣装,扮作普通百姓模样,挑着一担馒头,直奔陈营。在卖馒头的同时,摸清了萧磨呵寨中的情况,回来报告说陈兵的马军插海眼皂旗,步兵插红旗,中心写着“胜”字。寨门大开,任凭百姓来往做买卖。韩擒虎闻听此报,心中明白,原来萧磨呵不仅不懂领兵打仗,而且也不知道保守机密,心想陈兵的败局已定。
于是,他吩咐兵士改换旗号,黄昏时分绕过萧磨呵的营寨,偷袭金陵。而事实也正如韩擒虎所料,隋兵顺利地绕过陈营,抢得船只渡过了金陵江。当部队到达江南岸时,韩擒虎命令士兵换上自己的旗号,一路攻关夺寨,一直打到距金陵不远的石头店。此时,已有人频频向陈叔宝告急。陈叔宝一听,心中大骇,忙召集文武,问何人可以率兵迎战韩擒虎。随即,享誉三十年的名将任蛮奴愿率兵退敌,并口出狂言:“韩擒虎带三万五千人马,臣也只需此数,亮出我任蛮奴的大号,谅他们一听镇国将军之名,也不敢不弃甲投降。”于是,陈叔宝派任蛮奴领兵出战。
阵前,任蛮奴命将士摇旗呐喊向隋军挑战。韩擒虎见有人迎战,便提马来到阵前,高声喝到:“来将姓甚名谁,官居何职?”
任蛮奴催马上前,答道:“某姓任名蛮奴,官居镇国大将军。”
听完报名,韩擒虎想起父亲昔日曾对自己的嘱咐:若日后为将到了金陵,遇到任蛮奴之时,要待之以父子之礼。其原因是韩雄与任蛮奴师出同门,情同手足。想到这里,韩擒虎不禁泪流满面,并向任蛮奴道出了父亲之言。
任蛮奴一听,暗自思揣:阵前之人竟是韩雄之子。他与韩雄情同骨肉,他之子便是我之子,我怎么能跟他动手呢,不如劝他收兵,自己上奏陈王,与隋朝和好,免得失去父子之礼。
闻听此言,韩擒虎婉转曲折地说,“我辞别隋文皇帝的时候,曾夸下海口要收复金陵。如果现在回去则一事无成,无颜见隋文帝。叔叔如果想让我退兵也可以,但必须给我三样东西,让我好向隋文帝交差。”
任蛮奴以为韩擒虎已被劝服,很爽快地说:“别说只要三样东西,就是要一百件东西,叔叔我也答应。快说,要什么东西!”
韩擒虎说:“第一件,我要陈朝的人文、地理、山河的面积图表以及人口的数目情况”,任蛮奴一听,心想小意思,便点头答应。韩擒虎接着说:“第二件,我需要军需物品若干,赏赐三军!”任蛮奴觉得这没什么,也点头答应了。此时韩擒虎提高了音量,正颜厉色地说道:“叔叔你可听好了,这第三件吗,我要的是陈叔宝的项上人头!有此三件,我即刻收兵。”
任蛮奴没有想到韩擒虎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不禁勃然大怒,大骂韩擒虎无礼。韩擒虎拔剑在手,高声喝道 :“擒虎手中之剑,是隋朝皇帝殿前御赐,上含霜雪,临阵交锋,可不认得亲疏远近!”
任蛮奴一见,知和好无望,立即调转马头归队,排兵布阵,严阵以待。韩擒虎见状,微微一笑,说道:“此乃左掩右夷阵,阵前面的红旗下是鹿柴,内有挠钩搭索;右夷阵那边,士兵极多,前边有弓弩手。”
众将不禁交口称赞,佩服韩将军兵法娴熟。他们不知道韩擒虎虽然自幼丧父,但天资聪慧,博览亡父兵书,对排兵布阵了然于胸。于是,隋军一鼓作气,攻破了任蛮奴的左掩右夷阵。任蛮奴只好带领残兵败将,回到金陵城内。
见到任蛮奴大败而归,陈叔宝勃然大怒,指责他阵前只认亲情,以致落败,命手下将任蛮奴推出斩首。任蛮奴此时虽然是又气又急,但还是恳请陈叔宝暂饶一命,让他再次领兵与韩擒虎决一死战。陈叔宝念其以往功劳,同时又是名将,于是便免去任蛮奴死罪,让他再次出战,戴罪立功。
韩擒虎一看任蛮奴又带兵出阵,暗想:肯定是任蛮奴上次输了一阵,甚是不服。这次大概又要换阵法了。果然不出所料,任蛮奴排了一个引龙出水的阵势。见到此阵,韩擒虎想起了父亲兵书所说的,“若遇上引龙出水阵,须用五虎扑山阵破解”。于是,韩擒虎成竹在胸,指挥若定,很快就排好了五虎扑山阵。但是布阵后,韩擒虎却发现“虎”无爪牙,没有猛利之势,于是就抽调了五百弓箭手,作为“虎”的爪牙。任蛮奴见此阵势,大惊失色,暗自叫苦,心想真是遇见了高手,想想战败被杀,还不如“功成身退”,于是他自缚草绳,倒戈投降了。见状,韩擒虎大喜,忙令人解绳,说:“既然来降,就是一家人了,不必如此。日后我定将您当叔父奉养。”
当时正值隋开皇八年(588年)年末,临近年关,南陈的皇帝和官员们正忙着过春节,根本没把当前战事放在眼里。大年三十的晚上,韩擒虎带着五百名精兵,飞渡长江,夜袭要塞采石。原本以为要打一场恶战,谁知道采石的守兵们都回家过年了,留下担任战备值班士兵们也都喝高了。于是,隋军兵不血刃拿下采石场,打开了金陵的大门。
接着韩擒虎马不停蹄,长驱直入,用半天时间进攻姑苏,紧接着又夺取了新林。惊恐之下,陈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也陆续投降了韩擒虎。韩擒虎很快攻入了金陵。
陈叔宝闻听探报,顿觉大势已去,急得团团转,满朝大臣一哄而散,眼前只剩了一个名叫袁宪的大臣。陈叔宝问:“爱卿,该藏到哪里去呀?”袁宪说:“事到如今,陛下又能躲到哪里?不如穿戴整齐,就在正殿里等着敌兵,像当年梁武帝见侯景那样。”陈叔宝听后,说:“锋刃之下,未可儿戏,朕自有计。”
慌乱之中,他带着爱妃张丽华和孔贵嫔,跑到景阳殿后,三个人抱成一团,最后藏在了一口井里。
隋兵入宫以后,到处寻找不见陈叔宝。这时,一个内侍指着枯井说:“在这儿。”隋兵呼之不应,大喊要往下扔石头。这时,陈叔宝在下面求饶,隋兵想用绳子把他拉上来。谁知重量很大,最后出井时,发现竟然是三个人。
据说,当时由于惊慌失措,张丽华的胭脂蹭在了井口,所以后人就把这口井叫做“胭脂井”。
而率领军队攻入金陵的隋兵将领正是韩擒虎。为此,大诗人杜牧作诗云:“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两句诗既是对韩擒虎的褒扬,也是对后主陈叔宝的讽刺。
韩擒虎看见陈叔宝后大骂:“你这老贼,胆敢背叛朝廷、扰乱中原。今日将你捉住,还有什么话要讲!”
此时,陈叔宝满面羞惭,低头无言。韩擒虎把他打入囚车,准备押回朝中献给隋文帝杨坚。
据史料记载,归途中的一日,韩擒虎押着陈叔宝来到了新安境内,有探马报告说陈叔宝的属下周罗侯带兵二十多万准备劫道。韩擒虎暗想自己只有三万多兵马,跟周罗侯相比,众寡悬殊。于是,韩擒虎命人押来陈叔宝厉声说道:“你这叛贼,连上天都不保佑你。不如先杀了你,再与周罗侯决战!”
陈叔宝听了非常害怕,说只要留下一命,他可以修书一封,劝周罗侯投降。韩擒虎见计策成功,便命他快写。当周罗侯看到陈叔宝的亲笔信时,不禁泪流满面。原来陈叔宝在信中写道:“我在金陵称王之时,管辖五十个州、三百个县,掌握着万里山河,拥兵百万,以为可以横行天下,自立为王。不想只一仗,便全军瓦解,沦为阶下囚。你现在虽然手握重兵,但上天不佑,你又奈何?”
看完信,周罗侯暗自思量,主上已经被擒,就算自己得胜,又能向谁请功呢?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于是,周罗侯也率众向韩擒虎投降。
隋文帝杨坚闻听韩擒虎大获全胜,龙颜大悦,命他先回府安歇,等杨素回来,一同封赏。几天过后,杨素打败了萧磨呵,得胜还朝。隋文帝在殿前大赏诸将,封韩擒虎为开国公,遥领阳州节度使;拜杨素为东凉留守;赐贺若弼绩罗绸缎、金银器物。三人各自领赏,谢恩回府。
威震北蕃。据史料记载,北蕃单于派遣使者来到了长安,面见隋文帝,隋文帝不敢怠慢,但是蕃使不懂汉人礼仪,见皇帝问话,就向前说道:“我们北蕃擅长弯弓射箭,如今我要在殿前当面比箭,如果有人胜过我,我们便年年进贡,岁岁称臣。如果没人胜过我,陛下这江山社稷恐怕就要归我们北蕃了。”
隋文帝暗想,我堂堂大隋,难道还没有神箭手不成?所以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于是命人在殿前摆好了箭靶。蕃使一见大喜,拜谢了皇帝,搭箭就射。只见箭一离弦,势如破竹,飞向箭靶,不东不西,正中靶心。
此时左勒将贺若弼上前启奏愿意比箭,得到应允后,贺若弼弯弓搭箭,一箭正中靶心。隋文帝和满朝大臣不由齐声喝彩。但是唯有韩擒虎态度冷淡。隋文帝一问究竟,韩擒虎答曰我愿与蕃使一见高低。得到应允后,只见韩擒虎臂上挽弓,腰中取箭。箭一离弦,势同雷吼,呼啸而出,不仅射落了蕃使之箭,而且穿过箭靶十步有余,入土三尺。蕃使一见,吓得面如土色,连忙上前参拜。韩擒虎训斥道:“小小北蕃,荒蛮之地,也敢产生异心,扰乱中原。真是痴心妄想!”
蕃使听了此话,不敢久留,准备辞别回国。隋文帝见韩擒虎又立大功,更加喜爱,于是就命他出使北蕃。
到了北蕃境内,单于设大帐宴会。为了压一压韩擒虎的锐气,他叫来三十六名射雕王子,吩咐道:“天使在此,并无歌舞,蕃人擅长弓箭,你们射些雕雁,作为礼物献给天使吧!”
王子们应声出帐上马,众人随后。忽见一只大雕正从北面飞来,一位王子搭箭便射,弓弦一响,大雕应声而落。经查验,箭只是穿透了大雕的前翅,于是单于十分恼怒,认为这位王子习箭不精,要剖那位王子之心祭祖。见状韩擒虎赶紧替王子求情,说自己愿意一试箭法,这正中单于下怀。
此时,有两只大雕飞来争食,韩擒虎冲单于作了个揖,他十步时撒马飞驰,二十步时搭弓,三十步时取箭,四十步时搭箭在弦,五十步时返身回射,弦响箭出,两只大雕应声全落。经查验,韩擒虎的这一箭不仅射穿了前面一只雕的咽喉,而且又射中了后面一只雕的心脏,正所谓“一箭双雕”。
单于与众人一见,禁不住交口称赞,心生佩服。韩擒虎趁势说道:“擒虎只是稍微会一点弓箭而已,隋文皇帝驾前有一百二十个都尉,个个都是好手,比我不知要胜过几倍!”
蕃王一听,吓得连忙下马,向南遥拜,口呼万岁。拜完又赐韩擒虎骏马名驹、糜鹿香等,表示愿意臣服隋文帝。
韩擒虎轶事
关于韩擒虎死作阎罗王的故事,有以下版本。
一是民间流传。据说,有一段时间,韩擒虎忽然觉得心神不安,眼跳耳热,不知是何缘故。一天,他正在厅中闲坐,忽见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地下钻出一人,身披黄金恺甲,顶戴凤翅头盔,身长三丈,高声说道:“我乃五道将军,昨夜三更奉天帝旨意,请将军去做阴司之主!”
韩擒虎一听,知道自己命该如此,就答应了,但要请假三日,以完后事。但是五道神却说现在阴司无主,不能耽搁。韩擒虎一听发了脾气,问道:“你归何人管辖?”
五道神说:“属大王您管辖。”
韩擒虎便说:“既然如此,你不敬本王,在左胁下打一百铁棒!”
五道将军一听,吓得汗流浃背,连忙说:“不要说三日,就是三月也使得!”
韩擒虎见他服了软,就让他先回去,说自己三日后到任,五道神随即隐去。
见神人已去,韩擒虎连忙写表章将此事上奏隋文帝。隋文帝见表大惊,不知如何是好。韩擒虎答应如果隋文帝有难,他一定率阴兵相助。于是隋文帝才心神安定了下来。于是隋文帝命满朝文武大宴三日,给韩擒虎饯行。
第三日,正在宴饮之时,忽见两人乘一朵黑云而降,一人穿紫,一人着红,说是奉天曹、地府之命前来迎接大王。韩擒虎知时辰已到,便吩咐他们宴前等候,辞别了皇帝与满朝大臣,回到了自己府中。他叮嘱好妻子、儿女和全宅上下家人后,就躺到了床上。盖上锦被,不多时便仙逝去作阴司之主了。
二是《隋书·韩擒虎传》中的记载。原文是,“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一日,韩擒虎邻居的母亲看到韩擒虎门前有盛大的仪仗队,就像君王的仪仗一样,惊奇地询问,其中有个人说:“我来迎接我们的大王,”转眼,仪仗队就不见了。又有一个人病得很严重,突然惊慌地跑到韩擒虎家门前说:“我要拜见大王。”守门的人问:“什么大王?”回答说:“阎罗王。”韩擒虎的家人要鞭打他,韩擒虎阻止他们说:“我活着作上柱国,死后作阎罗王,这也足够了。”于是得了重病,过了几天就死了,去世时五十五岁。
三是敦煌的传世文物的记载。其中有一卷《韩擒虎话本》,惟妙惟肖地描述了韩擒虎被请做阴司之主的传说。《韩擒虎话本》全卷218行,共5752字,目前被收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
韩擒虎墓地
隋文帝曾盛赞韩擒虎,“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据史料介绍,韩擒虎病逝后,朝廷用十分隆重的礼仪,将其归葬故里。大唐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大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韩擒虎,这是对韩擒虎最大的褒奖和肯定。
韩擒虎墓冢位于现在的洛阳市新安县庙头小学附近,坐北朝南。占地一亩多,四周砖石围砌,高达4米,直到二十世纪50年代,他的墓冢还保存得比较完好。韩擒虎墓发现于1978年,1985年被公布为新安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为了纪念这位隋朝的开国元勋,人们还在其墓冢前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韩王庙,春秋两季进行祭祀。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看护韩擒虎的坟墓,都曾专门派人在此居住管理。明代以后,不断有百姓迁移到韩王庙前居住,渐渐形成一个村落,遂依庙取名为“庙头”,沿袭至今。
但是现在的韩擒虎墓和韩王庙已荡然无存,只有清道光年间的《修补韩新义公庙序碑》和一段《万善同归》残碑还留在原址上。另外,庙头小学门前目前还保留有两座石狮,造型生动,形制奇特,据说也是韩王庙前的旧物。
据《洛阳日报》2011年10月29日《灭陈猛将韩擒虎 勇冠大隋人中龙》一文报道,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除了发现新文物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复查以前发现的文物是否有残损、丢失等。韩擒虎墓就属于此次重点复查的文物。
据了解,该墓位于新安县铁门镇庙头小学院内,原为一大土冢,直径约10米。1958年土冢被平。墓前原有石碑一通,高1.5米,宽0.65米,碑文为:“隋上柱国韩擒虎之墓,新安县县长席炳章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一日。”
记者在庙头小学,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四五通石碑,拂去上面的落叶,其中一通刻着“隋上柱国韩擒虎之墓”九个大字。(如图)
“秋风斜日草凄凄,柱国荒茔涧水西。功业昔曾掀宇宙,衣冠今已化尘泥。断碑有字文难辨,古树无枝鸟尚栖。可笑当年陈后主,空飞高阁与云齐。”王锡的这首《韩公碑·讳擒虎》诗,正是对韩擒虎生前身后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