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蔺挺达是谁_蔺挺达生平简介

时间:2022-09-26 11:08:14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在偃师市山化镇蔺窑村,人们论古经时对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总是充满缅怀崇敬之情,并亲切地称他为蔺老官。这个蔺老官,就是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官至给事中的蔺挺达。 蔺挺达其人 蔺

在偃师市山化镇蔺窑村,人们论古经时对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总是充满缅怀崇敬之情,并亲切地称他为“蔺老官”。这个“蔺老官”,就是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官至给事中的蔺挺达。

蔺挺达其人

蔺挺达(1606-1681),字金芝,号东崖,偃师蔺窑人(现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人)。曾在明朝崇祯六年(1633)中举人。李自成农民军攻占西安后,欲与为官,遂易姓改名隐匿。清顺治六年(1649)中式会试,顺治九年(1652)得中进士。历任刑科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户科左给事中等职,官至吏科掌印都给事中,在顺治、康熙年间为官20余年。蔺挺达为人耿直清廉,不仅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而且极力弹劾。康熙时曾兼任“撞钟御史”,属皇帝身边的近臣。康熙七年以疾告归,康熙二十年(1681)蔺挺达在偃师家中去世,享年75岁,流传于世的有《存心堂奏疏》《存心堂文集》等。

蔺挺达是谁_蔺挺达生平简介

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蔺挺达的爷爷是明代的廉吏蔺完植,正四品,官至湖广衡州知府,告老还乡回到偃师后,生活俭朴,住在先祖留下的窑洞内。去世前的十几年,蔺完植一直粗茶淡饭,修睦乡里,遇到豪绅欺压百姓时,总是站出来干预,替老百姓说话,留下了好口碑。64岁那年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子孙不许仗势欺人,非公事不得见郡守、县令,遇到官绅侵害百姓利益,要尽力抑强助弱。百姓感其恩德,称颂他为“廉介君子”。在爷爷的影响下,蔺挺达自小读书用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行。

蔺挺达是谁_蔺挺达生平简介

(一)顺治皇帝眼中的“老实官”

蔺挺达是顺治皇帝的棋友。据史料记载,顺治皇帝喜欢下象棋,蔺挺达和朝中许多大臣也喜欢下棋。但顺治皇帝却特别喜欢和蔺挺达对弈,二人可以说是棋逢对手。有人究其原因,发现别的官员和皇上下棋,总有一种胆怯的心理,害怕赢了皇上,皇上不高兴会引来杀身之祸,因此总是战战兢兢、正襟危坐,心里盘算着怎样输棋,因此,场面显得非常紧张且十分严肃。蔺挺达与皇上下棋,该怎么走棋就怎么走棋,能赢则赢、该输则输,一切顺从自然,而且与皇帝下棋的时候,该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从来都不刻意讲究。

蔺挺达是谁_蔺挺达生平简介

一次,两人正在下棋,顺治帝见蔺挺达衣着朴素,就问:“你有月薪百银,怎么还穿得这么简朴?”蔺回答说:“臣的俸禄虽然丰厚,但是家乡父老生活的还不宽裕。”他的这句话引起了顺治皇帝的兴趣。顺治皇帝让他谈谈偃师老家的境况。他说:“我母亲已经70岁了,每天还在纺棉花;我的妻子深夜不寐,每天都要织布。我一想到她们的辛苦劳作,就不想穿好衣服了,想在生活上节俭一些。而且我还要救济乡邻。”顺治皇帝关切地说:“这样吧,朕准你回乡一个月,把一家老小接到京城,由朕负责供给衣食。”

蔺挺达听了十分感动,知道这是皇上对自己的关心,但是这样做不符合自己为人做官的原则,于是就赶紧跪下来谢恩道:“臣谢万岁恩典,但无功不受禄,臣实在不敢领受。因为我一家老小没为朝廷作出什么贡献,不能接受这样的俸禄,请万岁收回成命吧!”皇上拿起棋子,在手中摩挲着说:“卿真乃忠臣也!”

清朝当时有一个通例,皇帝两次不上朝,就是对朝官的政务有意见了;如果三次不登殿,那就是要惩治一些官吏了。为了考验蔺挺达,顺治皇帝连续三次不登殿、不上朝。朝臣们很纳闷,同时也很担心。蔺挺达时任“撞钟御史”,其职责就是通知正在等候的朝官进殿面见皇上,所以皇帝上朝不上朝的信息只有他最先知道。于是众臣纷纷前来向他打探:皇上一连几天不上朝,是准备惩治哪个官员?

这些官员来见蔺挺达时,都带了些礼物,尤其是那些自知违法的官员,都带着贵重礼物。一时间,蔺挺达的寓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让他觉得非常别扭。于是就赶紧在门上贴出一张条子,上写“议国事请进,送彩礼问罪。”

结果,纸条一贴,马上就没人登门了,但很多人都记恨他。隔了几天,顺治帝又和他下棋,笑着问:“爱卿呀,前几天你已经发了大财,为啥还穿这么简朴的衣服呀?”蔺挺达大惊,连忙跪地说:“臣诚惶诚恐,不知万岁此言从何说起?”皇上哈哈大笑:“朕不登殿,不就是让那些善于钻营的官员给你家送钱,让你一家老小免受饥寒吗?”蔺挺达一听,惊出一身冷汗,才知原来这是皇上在考验他,连忙说:“我在门上贴了个便条……”顺治听后,哈哈大笑说:“爱卿真是个‘老实官’啊!”

蔺挺达是谁_蔺挺达生平简介

后来,顺治皇帝专门写了一块“老实官”三个大字牌匾, 赐给蔺挺达,以表彰他正直清廉。从此,满朝文武都知道偃师出了个“老实官”蔺挺达。

(二)贪官污吏眼中的“克星”

蔺挺达清正廉洁,忠君爱国,他不畏权贵,敢于检举不法官员。有一年,朝廷发现钱塘这个地方每年总是欠缴国库的银子,于是派人前去调查,结果发现钱塘令沈虬玩忽职守,致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当时蔺挺达是都察院的言官,当接到要他去督办此案的旨意后,履职尽责,把有关弹劾沈虬的证据和案卷整理的清清楚楚,并如实上报,结果沈虬被免职。但是,时任浙江巡抚陈应泰与沈虬有很深的交情,沈虬被免官后,不但没有让沈虬闭门思过,反而又让他掌管一个船队,为朝廷漕运军粮。

如此重要的差事,怎能交给一个戴罪之人?可陈应泰不但让沈虬放心大胆去办差,而且还通过关系找到浙江按察使牟云龙,为沈虬翻案。牟云龙听从陈应泰的指令,搞了一套材料要替沈虬翻案,眼看事情就要办成,沈虬将官复原职。有人把此事密报给蔺挺达,蔺挺达感到事态严重,便直接上奏皇上,弹劾浙江巡抚和按察使。在奏折中,蔺挺达写道:已经烧过的灰烬,现在有人欲使其复燃,这是为什么?若不是为了钱财,就是为了关系和情面。两位浙江官员,起用一个不思悔罪之人,让他东山再起,岂不是让白骨头再生肉?

皇上对蔺挺达的上奏十分重视,立即派人调查落实。不仅沈虬没能官复原职,而且有关人员也受到了处理。从此以后,蔺挺达不断向朝廷提合理化建议,为官20年,奏疏200件,“款款关乎国计,条条关乎民生”,顺治皇帝非常欣赏他。

(三)百姓心目中的清官

康熙皇帝即位后,不断有人因蔺挺达与顺治皇帝的特殊关系而向新皇帝拨弄是非。见此情景,时年已60多岁蔺挺达,向康熙皇帝上书,称自己年老体弱且患有足疾,要求辞官还乡,康熙帝念其年老便批准了他的请求。但是考虑到京城距偃师路途遥远,为了方便蔺挺达运送物品回河南偃师老家,康熙皇帝便赏赐给其10匹高头大马。蔺挺达深知自己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权贵,为了验证自己的清白,他便巧妙的利用了这10匹高头大马。

蔺挺达启程回河南老家的那一天,很多人对其依依不舍,沿途送别,而有些心术不正的人也混在送行的人群之中。当他们看到马背上驮着鼓鼓囊囊的布袋时,以为这就是蔺挺达多年积攒的财物,于是就连忙奏知皇上,参奏蔺挺达是“明装老实,暗收贿赂,欺君盗名,理应受诛”。奏报收了一大摞,康熙帝听后似信非信。于是他命蔺挺达暂停上路,将十匹马所驮载的东西搬进太和殿接受检查。

蔺挺达接旨后立即来到太和殿。那些一心想报复蔺挺达的人认为这回蔺挺达终于要大祸临头了,所以都来太和殿看热闹。当然,那些信赖蔺挺达的人也为他捏着一把汗。

众目睽睽之下,康熙皇帝质问蔺挺达这十袋金银财宝的来历。蔺挺达却不慌不忙上前奏道:“有人诬告这些是臣贪污受贿的金银财宝,但袋里装的确实是不值钱的东西。臣请陛下明鉴。”一看康熙皇帝沉吟不语,蔺挺达接着说:“请陛下准臣上路。”

这时,那些欲置蔺挺达于死地的人沉不住气了,纷纷叫嚷起来:“布袋沉甸甸的,装的不是金便是银。”看到皇帝犹豫不决,有些人就满有把握地大声奏道:“如果袋里不是金银财宝,我们情愿以等量银子赔偿。”

话说到这儿,康熙只好准奏,命太监打开布袋。谁知倒出一袋是顽石,再倒出一袋是砖头,一连倒了十袋都是这类东西。太和殿里一时尘土飞扬,人人掩面捂鼻。一见此状,康熙面露怒色,拂袖而去,参劾蔺挺达的人更是目瞪口呆。还没等他们缓过神来,太监已经传下圣旨:“参奏诸卿,按砖石等量兑白银交蔺挺达”。对此,蔺挺达觉得不合适,再三推辞,但是圣旨已下,蔺挺达只好把这些银子悉数运回偃师老家。

看来,在别人眼里一窍不通的“老实官”蔺挺达,还是大智若愚之人,乡里乡亲听说此事后,对他更加尊敬,地方官员也很敬佩他。

(四)家族人心目中他“不近人情”

最让蔺窑村民称赞的还是蔺挺达嫉恶如仇,大义灭亲。蔺挺达的夫人姓陈,老家与蔺挺达的老家蔺窑村不远。其娘家有个亲戚叫陈勇,自小被父母溺爱,长大后游手好闲,无恶不作。一天,陈勇想吃鸡,便闯进村里一滑姓人家,强行抓走两只鸡,还将阻拦的滑家老太太一脚踹倒在地。老太太口吐鲜血,不治而亡。

滑家将陈勇告到偃师县衙,县令立即派衙役将陈勇捉拿归案。自古以来,杀人偿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为了免其死罪,陈勇的父母派人进京向蔺挺达的夫人求救。陈夫人救人心切,便模仿蔺挺达的笔迹,给偃师县令写了一封信,信上盖了丈夫的私章。

得到蔺挺达的私信后,偃师县令虽觉得滑家老太太冤枉,但迫于蔺挺达的官威,于是来了一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草草判案了事,放了陈勇,惹起了人们对蔺挺达的不满。

消息传到京城,蔺挺达得知此事后,怒斥夫人道:“法者,治国之本、安民之策。吾乃护法执法之人,你怎能陷我于不忠不义?”然后,他向皇帝告假,回到老家,亲自提审陈勇,问明案情并立即将其问斩,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据史料记载,在偃师老城的东大街,原来有一座“蔺御史宅”,凡过往此地的地方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种现象曾一度让乡亲们颇感自豪,津津乐道。对此,蔺挺达却如芒在背,他拿出离京时得到的那些赔银,让人在东大街南边又修了一条路,让过路官员避开自己的宅第,以免去无端的麻烦。据偃师的一些老人讲,这条路东起东城门,只有一华里,正好避开蔺宅,所以俗名成为“马道街”,后来又改名“泮池街”。蔺挺达淡泊名利,不求显贵之举,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蔺挺达的墓地

蔺挺达墓位于偃师县城东北6公里的邙山岭颠、山化乡蔺窑村北约250米处。

蔺挺达是谁_蔺挺达生平简介

现仅留有面朝南的圆形墓冢,墓冢顶部杂草丛生。蔺挺达墓高约3米,周长34米。在墓冢前面,立有一通青石雕制的石碑,高大异常。据测算,墓碑高约2.07米、宽约0.77米、厚约0.21米,中间刻有“赦授文林郎吏科掌印都给事中蔺公之墓”15个大字,其碑文有5行字,竖行满58字。据史料记载,其碑文铭文是由当时工部营膳司主事董之铭撰文并丹书,落款为“乾隆三十年(1765)”。为了纪念蔺挺达,人们亲切地称该墓为蔺公墓,当地群众称其为“蔺老官墓”。由于风晒雨淋,碑文的字迹已有些模糊。

蔺挺达为官清廉,勤俭持家深得民心。30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伫立在墓前,瞻仰这座圆形大墓,时人为他撰写的墓志,依然让人荡气回肠:“赋生耿介,矢志忠诚,才卓荦而不群,学渊源而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