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江是谁_王三江舍生取义的故事
在河南省的偃师区,一直流传着革命烈士王三江舍生取义的故事。
王三江(1879-1946),名锦川,字丽春,缑氏镇扒头村人。因其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故取名三江。
王三江小时候家庭贫寒,祖父和父亲半农半医,生活勉强维持温饱。在不到三岁那年,母亲烧火做饭时,折柴棒无意中将他的左眼扎伤致残。
青少年时代的王三江,天资聪颖,在两位哥哥的全力支持下,他发奋苦读,将自己的住室题名“潜渊斋”。不到二十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熟读艺文纲鉴,深明大义。他善于辞令,能诗会文,不阿权贵,不近烟酒,正直无私,在乡里负有盛名。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在好友、乡先进人士杨源懋带动下以身报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每与乡里人谈论时政,痛陈民瘼,听者为之动容。
民国初年,民主革命兴起,他积极宣传民主共和,倡导解放妇女,并亲自动员妇女们放脚,同封建礼教决裂。他主张妇女读书识字、参加社会活动,并创办偃师第一所女学,自编乡土教材,认真授课。他热心办学,联系同仁成立“诚明学会”,自己在官庄、扒头学校任校董,积极传播新文化、新思想,遍植桃李于偃师大地。
大革命期间,县里开展放足运动,王三江亲率妇女放足宣传小组,打着一面小红旗,上写:“开展放足运动”。走村串会,宣传放足的好处。他热情高,而行动有时超出群众的觉悟水平,不为群众所理解。有一次,在偃师南坡一个庙会上,当众把一个大闺女的裹脚布,从小脚上抖了下来。这一来可戳了马蜂窝。这个姑娘家有钱有势,认为丢了面子,便命家人把王三江及宣传员们痛打了一顿,打得他们头破血流,回家后全都卧亲不起。这场风波,轰动了全县。
在当时,放足、剪辫宣传活动,王三江和陈志铭都在各自的村上起了带头作用,群众为此编了个顺口溜:“官庄头,扒头脚,大辫姑娘在孙坡”。意思说,官庄村的妇女最先剪了发,扒头村的妇女最早放了足,孙坡村地处山区,风气闭塞,比较落后,大闺女仍然留着长辫子。
抗战爆发后,王老先生双目失明,家境清贫,但他家贫志不衰,对国家大事仍然十分关心。1939年春,官庄小学是中共地下党员建立组织的重点学校,全休教师都是党员,县委、特委的领导同志,经常在学校开会。王老也是学校的常客,每周都要来一两次,谁有空,谁就和他交谈,且能畅所欲言,毫不拘束。时常同他谈马列学说,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正确性。对于抗战前途,则以毛主席《论持久战》的精辟论述向他介绍。还经常给他讲述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内容。通过这些交往,王三江对共产党的政策及革命理论有了较深的理解,从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境界为之一新,树立了抗日必胜的信念,表示对共产党的尊崇和信任。
他特别热心办学,1920年前后,就遍植李于伏牛山下。1937年前后,中共偃师县委负责同志吴芝圃等,以偃师中学为基地,领导进步学生开展革命斗争,给了王三江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他和吴芝圃同志有较多交往,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很感兴趣。然而,不到60岁时,他的右眼也因病失明,而追求光明之心不懈,仍积极学习,时常让学生们读进步书报给他听。他听了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激动地说:“中国有救了!”
王三江双目失明之后,还曾同时在几个学校教书,后来不能登台讲课了,还当着扒头、官庄等学校的校董。他在担任国民党缑氏分部书记时,允许学生读《新华日报》等革命刊物;有一次,国民党县党部派督学到官庄“剿”校,查出了不少《新华日报》,因而声言要查封这所这校。王三江当面质问督学为什么不让看《新华日报》,督学说:“这是共产党的报纸,上头不让看!”王三江说:“蒋介石都答应和共产党合作抗日,你们为什么连一张《新华日报》都不让看?谁有本事就到重庆、延安去把报社给封了,不要在这里拿学生出气!”督学对他无可奈何,只得忿忿而去。
在会议上,他和县党部书记冯荣寿在对待共产党问题上发生争辩,坚决反对国民党密令限制异党活动的指示,巩固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大局。当闻听其学生席某出任日伪县长,乃突门而斥之曰:“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并愤然与之断绝师生关系。
1944年5月,日寇侵占偃师。同年10月,皮定钧、徐子荣率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进入偃师,当时,已至暮年且双目失明的王三江,他虽然不能亲眼看见社会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但是他天天却能听到乡亲们讲共产党的恩情,讲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讲八路军的爱民事迹,因而深深地受了感动。他每听到八路军要来的风声,就急急忙忙地唤孙儿领着他到村口去迎接,失明的双目饱含热泪,挥臂高呼:“共产党万岁,八路军万岁!欢迎八路军!……孙孙,你也喊呀!”孙孙说:“爷爷,八路军还没到呢!”爷爷催促说:“快,你跑去瞧瞧,瞧见了回来告诉我!”
1944年秋,皮徐支队开赴偃师,王三江让孙儿用手杖牵着,赶到抗日支队驻地口孜镇,非常激动地对部队的同志说:“我日日夜夜想着你们,快给我分点工作干吧!”并且要求见皮定均司令员。当时的社会情况非常复杂,敌、伪、顽、匪变幻出没,这位老人匆忙赶来要求工作,究竟是什么目的呢?部队同志随即找尚未公开的偃师县委了解,县委负责同志毫不含糊地回答说:“他是我们真正的同志和朋友。”部队的同志听了介绍,安慰王三江先回家休息。王三江激动地表示:能给共产党八路军做一天工作,死了也心甘!于是,部队领导同志给他讲了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请他帮助宣传,还希望他动员一些有知识的人参加革命。王三江非常兴奋地带着党第一次交给的任务回到了扒头村。此后,他每天挨家串户,宣传八路军的抗日道理,亲自动员许多学生参加了八路军。
在县南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鼓励其宣传抗日,县长李煦亲自给王三江发了聘书,宣布他为抗日宣传队队长。此后,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他每天让十岁的孙子王灼山和他朝夕相伴,四乡奔走、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抗日思想,动员和鼓励许多学生参军抗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不了”。即:日本鬼子,兔子尾巴长不了:八路军走不了:共产党跨不了。
1944年农历腊月廿四日,朔风怒吼,大雪纷飞,日伪军进犯佛光峪,企图消灭我党在豫西的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和偃师县独立团、区干队、民兵严阵以待,分头抗击。王三江一面组织群众参战,一面亲自提着竹篮、让孙儿领路挨家挨户收集子弹和手榴弹。有人劝阻他,他豪迈地说:“我要不是瞎子,不成勇士,就是烈士!”他把收集的百余颗手榴弹和一千多发子弹送到二郎庙前沿阵地,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斗争,战士们在庆贺胜利的大会上,都异口同声称赞说:“这一仗应该给王老先生记一大功!”
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县政府组织了抗日宣传队。1945年4月20日,县委书记刘石安、县长李煦亲自向王三江宣读了关于委任他为宣传队长的决定,并发给了聘请书。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当宣传队长,其困难情况可以想见的,但王三江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畏缩过。他行动不便,就让刚满十岁的孙儿王灼山朝夕相伴,为宣传抗日四处奔走。他常常说:“只要有一个人不了解八路军的政策,就是我的责任没有尽到。”有一次,他们到肖村去宣传,还没讲够一半,远处响起了枪声,日伪军又来扫荡了。人们要保护他,他拒绝了,他叫孙子用拐杖牵着他从容地向别的村子转移。一路上,他教育孙子不要怕,并语重心长地说:“真的碰上‘老日’,死也要死得有骨气!”
抗战胜利后,皮司令带领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和当地抗日武装撤离偃师。在部队撤退的路上,王三江让孙子带路,赶上了部队并恳求:“我跟你们走!”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部队领导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劝他留下。并希望他动员乡亲们都留下时,王三江顾全大局听从组织安排,他挥泪送别了部队,留下继续坚持斗争。1946年6月,国民党战后再次控制了偃师。伪乡长吴桂五,向县保安团司令告密说王三江是“亲共死硬派”、“不杀不足以镇服人心”。但是,王三江认为宣传抗日无罪,并不躲避。6月20日,王三江被县保安团逮捕,将他关押在县城东边窑头村寇家祠堂里。敌人尽管严刑拷打,未能使老人说出半句软话。县党部书记王醒豫、三青团干事长王寄尘、保安团长潘协五等都是王三江的学生,轮流威胁诱骗王三江,“只要说一声共产党不好,就可以立即送你回家”。王三江非常痛恨这群逆子,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眼睛虽然瞎了,但不能说瞎话,共产党就是好!”对方又说:“要是你以后不再替共产党说话,也可以放你!”但王三江坚定地回答:“恐怕办不到!知恩不报,非君子也!”
在被关押期间,王三江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战功绩,揭露国民党的反共罪行,并高声吟诵“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的诗句,鼓励难友,激励斗志。为此,他成了“要犯”,转换了几个秘密的地方。
王三江被捕后,偃师各界人士纷纷向国民党县政府提出抗议,强烈要求释放抗日功臣。反动派王醒豫、潘协五等人一面欺骗舆论,一面准备秘密杀害王三江。
敌人看劝降毫无希望,便凶相毕露。1946年腊月初九夜里,几个行刑人员打开牢门,传唤王三江。王三江心里明白,他的几个败类学生要对他下毒手了。于是,穿上家里送来的新布棉袄,坦然走出监牢。在新城西北角一条荒沟处,活埋的大坑已经挖好,但双目失明的老人哪里会看到呢?刽子手们说:“王先生,你的路走到尽头了,死活就凭你一句话!”王三江愤怒地骂道:“混帐东西,偷偷摸摸算什么行为?”刽子手说:“上峰命令,概不由我们!”王三江说:“那好,让我再说两句。”匪徒以为它会行刑前求情免死,不料王三江举起颤抖的双手,奋力高呼:“共产党万岁!八路军万岁!”这时,刽子手们一拥而上,先用细绳勒住老人咽喉,又在腰间和双腿连捆三道,然后推进了坑里……为民主革命奔走了一生的王三江,就这样为争取光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解放后,在王三江先生遇难三周年后的1949年腊月初九,县长巨和勤派人起出王先生的尸骨,厚棺装殓,运回扒头村安葬。
1984年12月,为烈士营墓树碑,以光先烈,而昭后世。赞曰:其目虽盲,其志光明。旭日凝辉,仰止景行。遗大投艰,不惜其生。嵩岳巍峨,亘古峥嵘。撰文:杨章武,一九八四年二月。
为了纪念王三江烈士的革命业绩,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2016年3月,偃师市缑氏镇刘庄村王窑的71户村民自筹资金11.67万元,历时9个月建成了革命烈士王三江纪念馆,12月8日落成并对外开放。该纪念馆馆舍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了刘庄村村情、八路军刘庄抗日阻击战史实、王三江革命故事与诗选等。
这位以身许国的中州英烈,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