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贤是谁_张思贤个人资料
张思贤(1916-1945),字敬夷,伊川县吕店镇王村人。
1916年1月6日,张思贤出生于伊川县吕店乡王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7岁入私塾,后到白沙镇县立师范求学,14岁那年,由于父亲被匪霸杀害,年少的张思贤开始发奋读书,努力寻求救民救国之道。曾先后担任过伊川县抗日政府县长、独立团团长、中共豫西地委委员、河南省军区教导团副政委等职。
1935年,张思贤从伊川县白沙镇县立师范毕业后,回到吕店完小任教。在此期间,他在吕店完小组建抗日宣传队、抗敌救援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并组织群众为抗日捐献。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豫西特委在伊川办教师训练班,张思贤被马列主义深深地吸引,从而坚定信心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踏上革命的道路。
1938年,张思贤担任中共伊川县委成员,分管统战工作。他以吕店完小校长和联保主任的身份积极为党工作,发展党员20多名,建立了学校党支部,并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立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另外,张思贤还深入江左、吕店、王村、温沟等村办夜校,向农民群众传播文化知识和革命理想。很快,他在这一带发展党员近百名,成立党支部13个,伊川被中共河南省委领导赞誉为豫西小苏区,吕店完小成为小苏区的“红都”。
1939年,张思贤筹集资金,分别在吕店、县城开设了杂货摊、歇脚店,作为党的地下联络站。这两个地下联络站为传递党内文件、保障过往同志的安全提供了便利条件。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斗争形势更加残酷,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形势下,大批党员干部被迫转移。1941年7月,奉命留下坚持斗争的张思贤成为伊川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为了掩护地下党员,培养党的后备力量,他在吕店府君庙创立了毓文中学。
该校是伊川地下党组织自筹资金创办的一所新型中学。张思贤安排地下党员做校长和训育主任,有效地保护了他们。该校先后招生两期共120人,先后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革命干部,这些经过培训的进步青年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奔赴延安,有的走上抗日前线,有的留在本地开展党的工作。
张思贤深知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41年12月,他利用国民党行政区域重组的有利时机,指示担任国民党区长的地下党员乔天一,将辖区内集训队的15支枪转移密存,以备日后组建抗日武装。张思贤还多方争取开明绅士支持抗日,先后在吕店、江左一带,收编当地武装,为日后建立抗日武装力量奠定了基础。
1942年8月,国民党特务到伊川先后抓捕了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70余人,并对他们残酷迫害。迫于形势,毓文中学停办。同时,张思贤与地下党人韩景先、袁安中、张文英等5名地下党员,扮成小商贩奔赴延安。在路上,日伪和国民党盘查得非常严格,当他们行至陕西耀县时,被胡宗南部队抓了壮丁。训练中,张思贤大智若愚,装出一副傻相迷惑敌人,于是敌人放松了对他的看管。10月,他寻找机会逃回豫西,后来,韩景先、袁安中也相继逃脱。当时的伊川已被日伪占领,有家难回的张思贤只好隐姓埋名,到处漂泊,生活极度困难。
1944年4月,日军进攻河南,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40万大军不战而溃,仅37天就丢弃了48座县城,5月,豫西沦陷,日寇铁蹄踏入伊川。一时间,汉奸土匪蜂起,伊川到处一片混乱。为了继续抗日,张思贤从漯河赶回伊川,6月初,在丁流村召集部分党员开会,筹建抗日武装“嵩阳游击队”。为此,他卖掉家中的8000斤小麦、900斤棉花和一匹大红马,先后购买机枪3挺、步枪26支、驳壳枪1支、手榴弹4箱、子弹8箱。有人劝他:“你把粮食、棉花、牲口卖了,咋生活啊?”张思贤却说:“国都要亡了,哪还有咱的活路啊,要打日本就要不惜代价!”
经过周密筹备,1944年7月,张思贤在吕店竹园村正式建立了一支40余人的“嵩阳抗日游击队”,在伊川大地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同时,他继续动员群众和开明士绅,积极参加和支援抗日。
1944年9月,皮定均、徐子荣率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1700人余挺进豫西,给抗战形势带来转机。26日,当皮定均、徐子荣带领队伍到达伊川江左后,张思贤连夜向皮、徐二人汇报了伊川抗日斗争的情况。听取情况汇报后,支队领导研究决定,让张思贤领导当地革命武装主动出击,配合先遣支队作战,给日寇以迎头痛击。在张思贤的带领下,当地军民手执洋枪、大刀、长矛、锄头等,潮水般地冲向敌人,打得日寇应接不暇。
由于张思贤在当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这也为部队开展游击战争提供了便利。当年,即使在深更半夜,凡是张思贤带的部队,无论到那个村子宿营,老百姓只要听到他的声音,就马上开门做饭,为部队安排食宿,军民亲如一家。
为了配合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作战,1944年10月,张思贤在“嵩阳抗日游击队”基础上,建立了伊川县抗日民主政府及伊川抗日独立团,张思贤任县长兼团长,伊川的抗日斗争由此进入新阶段。
在10月上旬的一天夜里,伊川抗日独立团奇袭颍阳日伪据点,消灭鬼子40余人;后又兵分两路,突袭吕店、江左两个日伪据点,俘虏敌军20余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11月,在豫西抗日独立支队100多名战士的支持下,伊川抗日独立团攻打白沙的日伪警察局。经过激战,敌人被迫投降,俘虏日伪警察局长韦子斌等70余人,缴获轻机枪1支,步枪30余支,子弹10箱。
当侵华日军得知白沙日伪警察局被全歼的消息后,调集了1000多名日伪军,在11月17日对伊川抗日独立团所在的官庄村进行扫荡,受到独立团和当地老百姓的顽强抵抗,丢盔弃甲,没能得逞。19日,鬼子又纠集千余人,兵分三路,奔袭而来。伊川抗日独立团跳出合击圈,侧面反击,痛歼来犯之敌;周边16个村庄近千名群众也手持大刀长矛,棍棒和锄头一起参战,这一仗毙伤日伪170余人,缴获长枪70余支,轻机枪l挺,并夺回所有被日伪军抢去的财物,取得了“尹湾大捷”。这次战斗,是伊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影响全国。1945年1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对这场战斗进行了报道。
1945年,中共河南省委根据党中央建立河南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派戴克明等同志来到伊川,帮助张思贤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在中共豫西地委组织部长史向生具体指导下,张思贤将独立团扩编为五个大队500余人,还组建了吕店、江左、彭婆等五个区政府,各区不仅成立了区干队,而且所辖各村都成立了民兵组织,人员发展到3900余人,掌握枪支1275支,伊川的抗日武装力量空前地发展壮大,抗日斗争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945年3月,为了麻痹敌人,欲擒故纵,伊川抗日独立团和皮定均、徐子荣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两个连离开江左乡官庄村东去。过了几天,在一个朦胧之夜,他们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吕店村的西岭和南岭。主力部队在张思贤的率领下开进了吕店村,他们越过吕店完小的高墙,跳入院内,在消灭了西门楼上的伪军后,又迫使驻守在小寨上的100多名伪军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在抗日战争期间,伊川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先后与日伪军作战数十次,消灭敌军千余人,活捉敌伪警察局长、中队长、伪乡长20余人,争取了5个伪乡长起义,缴获大量物资。同时还建立了吕店、江左、彭婆等5个抗日区政府。
另外,在张思贤的带领下,伊川县抗日民主政府还发动贫苦农民成立了倒地委员会,开展了大规模的“倒地”运动,使根据地的许多群众赎回了灾荒年间贱卖的土地。同时抗日民主政府还实行新的征粮办法,得到广大贫苦群众的拥护。此外,张思贤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社会各界纷纷参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日寇投降后,为抢夺革命胜利的果实,蒋介石悍然挑起了内战。为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电令皮定均、徐子荣领导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撤离豫西。根据中央的电令,1945年9月,张思贤率伊川县地方武装、党政干部及其家属800余人,在登封白粟平汇合整编,随皮徐支队南下,向南阳县桐柏山区进发。张思贤等人前脚刚离开伊川,国民党就唆使大土匪王京元纠集临汝一带匪徒数千人,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洗劫,大批革命干部惨遭杀害,仅吕店附近就有30余人遇害,张思贤早逝的祖父母也被暴尸游街。
更令人惋惜的是,当张思贤率领部队途经临汝县焦村时,遭到国民党匪徒黄万镒、焦道生的突然袭击,张思贤腹部受伤,因当时医疗条件限制,行至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时,张思贤不幸逝世,时年29岁。烈士牺牲后,被安葬在其老家伊川县吕店王村。
目前,王村修建了张思贤纪念馆。
张思贤出身在富裕家庭,为寻求救国之道,毅然投身革命;他办学校,设情报站,组建革命武装,是伊川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他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纷飞战火里,演绎出鱼水交融的军民情,被誉为“伊川抗日先行者”。
2015年,伊川县修建烈士纪念园,经批准,将张思贤迁葬到伊川县烈士陵园。
张思贤英年牺牲在革命的路上,令人叹息。但英雄不死,浩气长存,他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是伊川人民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