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是谁_抗日英雄赵一曼生平事迹
1936年8月2日,一辆闷热的火车徐徐开往刑场。
被捕至今,赵一曼挺过了数十个日夜,但她知道这辆火车的终点就是她生命的尽头。
她记挂那些与她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不放心被日本铁蹄践踏的无辜百姓,更怀念她今年已经7岁的孩子。
可惜,这些人她再也见不到了。
01 被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当地的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忍受炮火纷飞,妻离子别。
共产党员赵一曼临危受命,她被组织派往了东北地区,组织当地的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当时群众的生活很艰苦,日军占领东北后第一件事就是搜刮民脂民膏,面对不服从指令的百姓,他们会无情地将其处死,杀鸡儆猴。
那些年,东北这块黑土地上不知躺着多少无名尸骨,横在山头,无人认领。
犹记得当时一个女人抱着刚刚出生的孩子逃难,她自己都饿得饥肠辘辘,更别说身上背着的孩子。
没有足够的奶水,孩子就会饿死。
赵一曼发现他们后立刻组织当地的妇联进行救助,这才挽救了两条无辜的生命。抱着年轻的小生命,赵一曼想到了自己年幼的孩子。
离开的那一年,她的儿子才两岁,无奈只能把他寄养在上海的亲戚家。
思念来不及蔓延,她必须打起精神。战争还在继续,只要日本人还在一天,百姓就永无宁日。
日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大扫荡,抢夺百姓手中的粮食,无恶不作。
放任,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
赵一曼开始着手组织当地的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她向组织提出申请,获得了不少物资支援。但敌我力量悬殊,他们不可能在正面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对决,只能进行游击,不时地骚扰敌人,抢夺物资。
在日军眼中,他们这支游击队伍就像幽灵一般。因为更熟悉当地的地形,游击队可以迅速出击,然后利用山势撤退,经常打的日本人一头雾水。
1932-1935年间,赵一曼前后协助策划组织了上百场游击运动,配合当地的抗日联军进行作战,因此她被日本军方列为红色通缉人物。当时若有人能够提供线索,就可得到10块大洋。
可是悬赏通告发布了很久,都没人提供有用的线索,日军甚是苦恼。
1935年11月,北方的冬天寒风萧瑟,过冬的粮食所剩不多。日军再一次对大山进行围剿,希望一举铲除当地的游击部队,安安心心地过个好年。
农民游击队和当地的武装部队本就面临物资紧缺的问题,面对日军的围剿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血染红了白雪覆盖的山坡,无名英烈倒在了这些山头,若干年后没人记得他们的名字。
赵一曼也在这次的行动中受了重伤,当时她顶着伤痕累累的身体拖延敌军进攻的步伐,尽可能为大部队争取撤退的时间。
最终,她不幸被捕。
02 受刑
日军抓到赵一曼欣喜若狂,作为当地游击部队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们认为赵一曼知道很多重要的情报。他们不顾赵一曼受了重伤,立刻把她押到了审讯室,进行审问。
日军一开始许以重金,赵一曼不为所动,从被捕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已经做好了直面生死的打算。
赵一曼的无动于衷激怒了日本侵略者,当时负责审讯她的是伪满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特务科的大野泰治,此人以凶残出名。
他曾为证明自己的功绩,命令手下割下了8名抗日联军战士的耳朵,也曾饮用中国人民的脑浆,并引以为豪。
赵一曼落到他的手上,自然是凶多吉少。
根据大野泰治的回忆,当时赵一曼遍体鳞伤,尤其是手腕处,伤痕之深足以看到里面的骨头。
他心想这女人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于是不断盘问她平日里的接头人,接头地点以及接头暗号。
但没想到这女人格外嘴硬,他恼羞成怒地用鞭刺她的手腕弹伤,鲜血横流也不罢休。她仍旧不说,于是他让人往赵一曼的伤口里灌辣椒水,她疼得死去活来,却咬紧牙关,不肯透露一个字。
审讯持续了10个月,日军不断往赵一曼的身上施加酷刑。
辣椒水,老虎凳,电击,甚至将她的双手钉满竹签……这些刑罚都是家常便饭。被打碎的骨头散落在血肉里,受刑声响彻整个刑讯室,听得人毛骨悚然。
但从始至终,赵一曼没有透露有关组织的任何一句信息。
大野泰治觉得不可思议,他认为这已经超出了医学生理解释的范围。他从事审讯多年,从未见过如此顽强的女人。
她就像是一根野草,任凭秋风强劲,也努力向上地活着。
有几次,赵一曼难忍疼痛,为了唤醒自己的理智,她狠狠地咬破自己的嘴唇。
甚至她想咬舌自尽,但是日军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他们要活着的赵一曼,因为她尚有利用价值。
期间日军把奄奄一息的赵一曼送到医院诊治,并且派遣了一只警卫队看守。赵一曼尽力游说看守的护士和司机,唤醒他们的爱国情怀,最终他们二人也协助赵一曼第一次出逃。
可惜赵一曼伤势过重,逃出去没多久她就被日军再一次逮捕。日军又对她进行了严加拷问,可赵一曼仍然守口如瓶。
日军意识到这个女人已经毫无价值可言,1936年7月审讯官大野泰治以“赵一曼没有利用价值”为由上报上级,要求将其处死,以儆效尤。
上级批准,日军将赵一曼押上了前往珠河的火车。
他们要发挥赵一曼最后的价值——震慑那些不愿屈服中国人。
阳光明媚,但生命的列车即将到站,千言万语,化作一纸家书。
03 绝笔
蒸汽升腾,押往重刑犯的车厢缓缓地驶入珠河。这辆列车上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爱国义士,可惜大家相遇的不是时候,不然定能说上三天三夜。
回想一生,赵一曼有太多的遗憾,她还未亲眼见到日本战败投降,还没有看到百姓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更来不及看她亲生儿子最后一眼。
她的宁儿已经7岁了,作为母亲,她缺席了孩子的童年,并且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不会出现。
热泪盈眶,抬头仰望天空,赵一曼想把泪水忍下,可泪还是滴滴答答的地流下。
赵一曼找人要来了钢笔和纸,颤颤巍巍地写下了这封180字的家书。
宁儿:
母亲对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活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宁儿啊!母亲希望你,快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儿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言辞之间,尽是不舍,抱着双膝,赵一曼哭作一团,她再也见不到宁儿了。
列车到站,日军无情的地扯下赵一曼,将她被绑在囚车上,游街示众。烈阳炙烤,伤口渗血,几个月的折磨使她骨瘦如柴,完全看不出人形。
站在刑场上的那一刻,她突然解脱了,直面生死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勇气,她抬头高呼:
“打倒日本军国主义。”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能赶跑日本鬼子!”
“我赵一曼今日为国牺牲,无怨无悔!”
极具煽动性的言论让日本军官手忙脚乱,根本等不到行刑时刻,他们就处决了赵一曼。
子弹穿过胸膛,赵一曼倒在了这片艳阳天下,刑场下的百姓无不泪目。
可国之弱小,他们无能为力,甚至连为女英雄收尸的勇气都没有。
往事如烟,但有些事深存在记忆中,每个午夜梦回都会想到。
赵一曼的绝笔后来被日伪警务厅扣押在监狱档案里,直到1952年为战后审判搜集证据时,才得以重见天日。
宁儿看到这封信时已经成年,望着博物馆的展橱,他泪如雨下。
从小寄人篱下,他思念自己父亲和母亲的同时,也在心中埋怨他们的冷血无情,为何从不来看看他?时至今日他才知道父母都是共产党员,而母亲更是被日军残忍迫害致死。
那一刻,他无比自责,连连对母亲说了很多声对不起,只愿母亲在黄泉下能够听到。
他将这封绝笔一字一句抄下,每个字都记录着他对母亲的思念与抱歉。
赵一曼的丈夫陈达邦也是共产党员,他先后被派往苏联,、法国进行学习工作,由于工作原因,他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当年他们在工作中相识,迅速地恋爱生子,但又因为恋爱被迫两地分隔。
前往法国之前,陈达邦希望妻子能够与自己一起去,他们可以更好地接触新思想。可赵一曼摇摇头,她决定回国,并抱住自己的丈夫,“我不能走,家里更需要我。”
这里的家并不是指他们的小家,而是指身处水深火热的中国。
此经一别,便是生离死别,后来陈达邦给家里写过很多封信,可都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1957年,时任印刷部负责人的陈达邦看到了电影《赵一曼》,他突然站起来惊呼,“她是我的妻啊!”
原来赵一曼并不是她的真名,她本叫李坤泰,为了更好地从事革命工作,她先后换了好几个名字,如李一超、李淑宁。
换得多了,就没人知道她是谁了。
陈达邦热泪盈眶,他万万没想到妻子已经去世多年。这么多年他还一直在找李坤泰,可是找了很多年,大家都说没听过这个人。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们夫妻决心为共产事业奉献一生,却没想到那一刻早早地来临。望着妻子的遗物,陈达邦含泪看完了这部上映多年的电影。
遗憾伴随余生,陈达邦觉得自己对不住妻子,对不住他的儿子,声泪俱下,不断检讨。
英雄倒在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但却永远存活在我们心中。
时光变迁,却总有人在不断挑战民族的底线。
86年前,革命烈士赵一曼倒下了。
86年后,却有人光明正大在南京佛寺供奉日本战犯,数典忘宗,可悲可恨。
英勇的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捍卫我们的家园,几经摧残,死后无碑。而南京的佛寺里却供奉着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可忍,孰不可忍!
以史为鉴,牢记先辈的付出,我们没有资格替先烈说出“原谅”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