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之是谁_刘复之生平简介
1973年10月末,时任公安部部长的李震自杀身亡,这件事在我党高层引发了强烈反响,周总理极为重视,还成立了以华国锋为首的调查组。
众所周知,那个时代很是特殊,不少国家干部都是一边接受审查一边完成工作的,而当年李震自杀的这件事,还有一个人因此遭到牵连,便是刘复之。
他曾是邓公的秘书,还是我国政法战线杰出的领导人,一路革命征程,始终坚守着信仰与真理,多次经受住了时代的严峻考验。
至于刘复之一路走来到底经历过什么,1973年之后,他又创造了哪些政绩,请看笔者一一叙述。
1917年3月,刘复之出生在广东梅州的一户华侨家庭,因为父亲在香港经商多年的缘故,家境相当殷实,与此同时,刘复之的父亲还曾加入过中国同盟会,这使得他从小就接触到了进步思想。
长大成人的刘复之满怀救国理想,可当时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侵华做出了不抵抗政策,这让他越发失望,随后,刘复之毅然前往延安。
1938年2月,他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又来到陕北公校、中央党校系统地学习了共产主义理论。
与其他草莽出身的革命同仁不同,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刘复之总能提出自己极为独到的观点,再加上他的眼界极为开阔,很快就得到了我党领导人的认可。
起初,他被安排担任朱德老总的秘书,因为他在抗战过程中多次提出可行性意见,之后还成为了邓公和刘伯承的秘书。
1941年,刘复之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政治部锄奸部一科副科长,开始在我党内部锄奸方面展开努力,而邓公和刘伯承一直都是他的顶头上司。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党锄奸科是专门用来铲除叛徒与日伪汉奸的部门,能够胜任此工作的革命同仁,一定要比其他部门人员有着更强的革命意识、原则意识,换言之,他们是我党开展工作的底线和红线,也是决定我党安危的最后一道防线。
由此看来,当年刘复之的革命觉悟真的在众多同仁之上,可这样的革命经历也为他成为新中国政法领导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国后,刘复之投身公安事业,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主任,还是公安部的党组成员。
1964年2月,刘复之出任公安部副部长,就在此后的特殊时期,公安部内部发生了震动,很多干部遭受变故,刘复之也因此去往黑龙江工作,党中央特地调派军队干部前来接手,这其中就有沈阳军区政委李震,以及二十一军政委施义之等人。
直到1971年,刘复之恢复公安部副部长职务,此时的公安部部长便是李震,可变故却在两年后发生了。
1973年10月,公安部按计划召开会议,因为讨论过程不顺利的缘故,21日这一天定为休会日,22日清晨,正打算前往会场的刘复之却接到了李震秘书邓爱萍的电话,对方声称李震找不到了。
起初的刘复之并没有对此多想,因为他很清楚,公安部部长这一要职每天都会接触各类机密信息,突然参加某个重要会议且不方便告知秘书,这种情况总是在所难免。
可就在之后不久,刘复之又一次接到了邓爱萍的电话,对方声称怎么也都找不到李震,出于老党员的直觉,刘复之感到大事不妙,随后召集人马全力寻找李震。
最终,李震是找到了,却只剩下一具冰冷的尸体,法医鉴定,他是在21日当晚自杀身亡的。
23日晚上,为了调查清楚此事,周总理将公安部核心小组成员叫到了一起,大家开始讨论这起事件,而后成立了以华国锋为首的调查组。
出于“保护审查”的目的,这一次的刘复之再度被关押起来,好在一年之后,于1974年年底得以释放。
恢复自由的他并没有立马投身到工作中,直到1977年,他才被调往文化部并担任副部长,这一次的刘复之依旧本着负责任的原则展开工作。
面对百废待兴的文化部,刘复之积极领导成员们恢复正常工作以及清除特殊时期对文化部造成的不良影响,文化部也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开启文化事业发展、改善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工作。
事实上,党中央从未忘记刘复之是卓越的政法战士这件事,1983年,他被调回公安部,还成为了新一届公安部部长。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掌舵人邓公和老部下刘复之又成为了配合默契的工作搭档,因为国内局势仍需稳定的考量,在邓公的指示下,刘复之带领公安部展开“严打”行动。
整整3年的行动,一大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得到严惩,社会治安被有效改善,刘复之又带领公安部展开了全新的工作突破。
在他的推动下,居民身份证制度得以建立,中国公安与国际刑警组织得以对接,整个公安系统都在更新换代中不断升级。
1988年4月,刘复之出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此时的他依旧坚定执行着我党的最高领导,在推进检察机关工作中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
每每公开亮相,刘复之都是满面笑容,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可很少有人知道,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他一直奋战在坚守革命、民众安全底线的战场,这位老牌党员的政治觉悟令后人敬畏。
2013年8月25日,刘复之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在此惟愿刘老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