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诗经为什么这么伟大_诗经的来历和发展

时间:2022-09-30 11:26:53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千年。 然而光阴虽然逝去,其中的诗句依然传唱不衰,甚至成为华夏民族的文化符号。那么,《诗经》有哪些伟大之处呢? 一、贴近现实的

诗经为什么这么伟大_诗经的来历和发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千年。然而光阴虽然逝去,其中的诗句依然传唱不衰,甚至成为华夏民族的文化符号。那么,《诗经》有哪些伟大之处呢?

一、贴近现实的丰富内容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不同于一些为了博眼球而故意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字,《诗经》中的诗歌来自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现实密切相关。

“劳者歌其事”,许多原始歌谣产生于劳动之时。《诗经》中大量诗篇反映了百姓的劳动生活。如《魏风·采桑女》描写了采桑女劳动后的场景,她们呼朋引伴,走出桑林。

诗经为什么这么伟大_诗经的来历和发展

劳动题材的诗歌中,更有深刻意义的是反映劳动人民自我意识觉醒,控诉统治者剥削的作品。《豳风·七月》最早反映百姓劳苦生活,它通过自然景物表现时节的更替,无论哪个季节,百姓都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寒风刺骨的冬季,他们连粗布衣裳都没有。他们住处简陋,要熏老鼠堵老鼠洞,用泥巴涂抹窗户。与这样的生活形成对比的,是统治者的奢靡和剥削:劳动人民要把华美的丝绸、兽皮献给“公子”做衣服,妇女要担忧“与公子同归”。辛苦猎来的野兽,是统治阶层的盘中餐。对于压迫,百姓们只能接受,还要祝剥削者“万寿无疆”。

除去日常劳动,百姓们还要在战时充军,苦不堪言。《唐风·鸨羽》写一位农夫从征多年,家中父母劳动力低下,没有粮食吃,他无比担忧,却不能回家,只能问无奈地向“悠悠苍天”一次次发问,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

征服的家人苦守空房,也是苦不堪言。《卫风·伯兮》写一位妇人对远在战场丈夫的思念,以至于“首如飞蓬”都无心打扮,最后痛苦地寻求忘忧草,希望能够缓解痛苦。

诗经为什么这么伟大_诗经的来历和发展

《诗经》中最多的是爱情婚恋诗。其中不乏幸福的恋爱,例如《卫风·木瓜》投桃报李的纯真爱情,《郑风·出其东门》写男人对心上人的专情,《女曰鸡鸣》通过对话勾勒出一对小夫妻的和谐生活。

另外一些作品则通过婚恋的不幸反映出了人民的先进意识,《卫风·氓》是优秀的代表。《氓》写一对男女在经过求亲、占卜等环节后终于结为夫妻,可是婚后丈夫却变了心,家中事务全靠妻子操劳,丈夫不满意时还要拳脚相向。妻子家人不但不宽慰,还对她百般嘲笑。妻子通过自己的不幸婚姻,意识到在封建社会,男子受到爱情伤害,尚且可以脱身,但“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警示天下女子,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蒙骗。如果被侵犯,就要勇于反抗。

诗经为什么这么伟大_诗经的来历和发展

《诗经》中还不乏对黑暗社会的辛辣讽刺,如《鄘风·相鼠》直接嘲讽统治者没有脸皮,尚且比不上老鼠,还质问他们“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如实反映百姓生活,不畏强权,这种现实主义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世创作者。屈原、杜甫、陆游等伟大作家,都从中汲取着养分。

二、卓越的艺术手法

《诗经》中主要的艺术手法可归纳为“赋”“比”“兴”三种。

“赋”大意是平铺直叙,可以清晰明快地叙事、描写。比如《豳风·七月》就是用赋的手法,讲述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以及统治者对他们的剥削行为。读起来朗朗上口,也让我们深刻了解了当时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小雅·无羊》通过铺叙牧人放羊的场面,呈现出天高云淡的开阔场景,谱写了生动的牧歌。

诗经为什么这么伟大_诗经的来历和发展

“比”的意思是打比方。形象生动的比喻能够突出诗歌的情感主旨,如《硕鼠》将贵族阶层比作大田鼠,全篇通过对硕鼠的厌恶,表现对尸位素餐的统治者的讽刺。《邶风·柏舟》中女子的自我剖白:“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通过比喻表现自己的忠贞。

“兴”指诗人即景生情,先描写四周景物,再进入主要内容。生动的景物描写能够让读者如临其境,进入自由的联想,获得美妙的阅读体验。如《周南·桃夭》以夭夭灼灼的桃林起兴,后面写女子出嫁的场景,烘托出婚庆的热闹喜庆,也让我们脑补出新娘艳若桃李的美貌。

此外,《诗经》的节奏韵律富有特色。“萋萋”“蓁蓁”“悄悄”等叠词、“参差”“踟蹰”“崔巍”“逍遥”等双声叠韵词,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诗经》喜用重章叠句,如《周南·芣苢》每章只有几个动词不同,渲染了劳动妇女在田地中的欢快气氛,一气呵成,气势如虹。

诗经为什么这么伟大_诗经的来历和发展

《诗经》凭借着关心民生、直言不讳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千百年来传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