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人阿炳是谁_阿炳一生的坎坷经历
无锡的惠山,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众多游客中,有位演奏二胡的盲人格外引人注目。只见那把二胡在他的手中,时而琴声委婉连绵,如山间清泉缓缓流淌,时而升腾跌宕,似乎在诉说琴师对命运的抗争。
一曲奏罢,满堂喝彩。有位听众默记下曲谱,并将此曲交给多位音乐家整理,最终让这首名为《二泉映月》的曲子成为了中国民乐代表作之一,而演奏《二泉映月》盲人音乐家阿炳,也因为这支曲子被誉为中国的贝多芬。
然而,瞎子阿炳的粉丝们或许不知道,《二泉映月》妙曼的乐章里,其实还藏着阿炳一生的坎坷经历。那么,民间音乐人阿炳,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呢?
01私生子
清朝光绪年间,无锡城中一家秦姓大户人家的公子生了重病,秦太公与夫人为救儿子性命,便按照当地习俗,为儿子迎娶了一位名叫吴阿芬的姑娘冲喜。
可惜,吴氏进门半年之后,秦公子还是因病重不治撒手人寰。秦家只得强忍悲痛,请来当地 雷尊殿观主华清和道长为秦公子做法事。华清和虽是出家人,却相貌英俊,雅善音律,一下子俘获了吴氏的芳心。
吴氏心悦华清和之时,华清和见吴氏青春貌美,温柔贤惠,也早已将一缕情丝暗暗系在吴氏身上。法事结束后,两人就心照不宣地悄悄走到了一起,一来二去吴氏就怀上了身孕。
光绪十九年,吴氏诞下一个男婴,取名华彦钧。秦家闻讯大怒,族里上下都觉得吴氏败坏门楣,纷纷对吴氏讥讽谩骂,甚至裁减吴氏的生活费,令吴氏的生活水平还不如秦家的下人。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氏实在受不了这般非人的虐待。光绪二十一年,吴氏带着万般不舍,最后看了眼三岁的华彦钧,便投井自尽了。
吴氏死后,族人们将怒火都发泄到华彦钧身上。他们将华彦钧赶出秦家,任凭他自生自灭,幸好同族一位名叫杏娣的婶娘同情华彦钧的遭遇,将他领养在身旁,才让华彦钧躲过了死神的威胁。
华彦钧来到杏娣家中后,很快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然而,杏娣家境贫寒,养活华彦钧已是不易,哪里还能让华彦钧学音乐。眼看华彦钧的音乐天赋,就要因贫困而埋没了。
华彦钧的遭遇传到雷尊殿后,华清和又是焦急,又是心疼。他不忍儿子受苦,又担心与儿子相认会败坏一世清名。思来想去,华清和最终决定假扮成云游道士,“偶然”间来到华彦钧生活的乡下,又“恰好”想要收华彦钧做个弟子,“随口”询问杏娣是否愿意让华彦钧去雷尊殿生活。
由于雷尊殿在无锡的名声很大,华清和又是雷尊殿观主,杏娣立刻满心欢喜地答应了华清和。于是,父子成了师徒,可华清和却一直没告诉华彦钧两人的真实关系。
02小天师
华彦钧来到雷尊殿后,华清和对他宠爱有加。雷尊殿中的弟子见华清和这么喜欢这个刚入门的小师弟,也都与华彦钧亲近起来,让华彦钧感受到了宝贵的师兄弟情谊。
温馨生活之余,华清和对华彦钧的教导也十分严厉。比如他教华彦钧练习吹笛子的时候,就在笛子的末端挂上铁圈,锻炼华彦钧的臂力,等华彦钧适应之后,又将铁圈换成秤砣。
为了让华彦钧练习气息,华清和要求华彦钧吹笛子时必须站在风口处迎风吹奏,一口气要运用自如,同时笛子不能有丝毫倾斜才算成功,稍有闪失,华彦钧立刻便会招来一顿痛骂。
待到学习二胡的时候,华清和对华彦钧的要求更为严格。华彦钧使用的二胡是专门定制的,胡弦比普通二胡更粗,扯得更紧,这意味着华彦钧需要更大的臂力,才能驾驭这把二胡。
用这样的二胡练习,华彦钧不得不在弹奏时紧扣琴弦,很快就弹得手指长满老茧,同时也迅速学会了一手精湛的二胡技艺。
1910年,雷尊殿举办一年一度的道教盛会。一位负责吹奏的小道士出了点状况,华清和就让华彦钧临时救场。谁知华彦钧一出场,就靠着苦练的演奏技艺技能四座,被人们誉为“小天师”。
华清和大喜过望,忍不住向众道士表明自己想立华彦钧为下一代掌门人的想法。这下众人不干了,他们觉得华彦钧不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难堪观主重任。
但华清和不管这些,依旧力排众议把雷尊殿交给了华彦钧管理。1918年,华清和病重,临终前他把华彦钧叫到床前,哭着对华彦钧说:“我就是你的亲生父亲!”
03卖艺人
一句话犹如雷击,惊得华彦钧久久说不出话来。从小到大,华彦钧一直痛恨父亲,他认为母亲惨死,自己孤苦无依都是父亲害的,可他又十分尊重师父,一时很难接受自己敬爱的师父就是痛恨了一辈子的父亲。
更让华彦钧无法接受的是,华清和说完这些后就溘然长逝。他既没办法报答师父的恩,也没有办法发泄对父亲的恨。
受此刺激,华彦钧性情大变。他借着执掌雷尊殿的机会,将殿里的香油钱拿去饮酒作乐。由于雷尊殿名声极大,百姓供奉四季不绝,用华彦钧一位师伯的话来说,就是“雷尊殿地理位置好,又灵验,一季香油钱的收入如果正常开支,可以应付两年的生活。”
然而,如此富裕的香油钱,华彦钧竟然不够用。为此,华彦钧不惜克扣雷尊殿众道士的生活费,以便能拿些钱去山下抽大烟、逛青楼。
鸦片的摧残再加上纵欲过度,彻底毁了华彦钧的健康。他患上了花柳病,渐渐影响了视力,再也无力管理雷尊殿了。
同门师兄弟一见,马上将华彦钧赶出了山门。可怜华彦钧只能在无锡街头,靠着一手二胡绝技讨些赏钱度日,生活举步维艰。
或许是担心旁人认出自己,华彦钧自称瞎子阿炳,绝口不提往事。从此后,无锡城里少了个道士,却多了位民间艺人。
年少不识曲中意,听懂已是由中人。从当年的“小天师”到穷困的民间艺人,那一支《二泉映月》,分明诉说着曾经的音乐天才少年,究竟是如何用尽一生,为年轻时的放纵买单。
如今,《二泉映月》还在一次次奏响,可华彦钧的青春、理想、前程,却全部随风而逝,一去永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