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帝国坟场_帝国坟场的由来
就在东京奥运会结束后不久,美国军队尽数从阿富汗撤出,此举意味这场在美国历史上耗时最久的战争,以美国军队彻底撤出阿富汗而宣告结束。
阿富汗属于多山的高原国家,山地和高原占到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地形崎岖且位处地理要冲,历来都是形胜之地。身处欧亚大陆腹心地带的阿富汗,在航海技术还不发达的古代,这里是南上北下,东来西往的必经之地,周围一旦有大国崛起,首先要先占领这里,才能继续扩张势力。当某个帝国占领这里后,无疑会对该帝国的地缘政治产生很大的影响,且其他大国的综合实力,难免也会因此而受到间接或直接的削弱。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在“信德语”中就是“贸易中枢”的意思。
正是由于这个地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若有大国率先进攻阿富汗,其他大国为了避免这个大国,在占领这里后与自己爆发直接冲突,故其他大国无不采取各种手段,避免有国家独自占领这里并进行有效管理,甚至不惜支援武器和各种军需物资以及其他各种手段。即使强大如英国、苏联甚至美国,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最终黯然退场的。有传言说美国和苏联的特种部队,就曾经在苏阿战争期间正面交锋过。
在历史上,阿富汗几乎经历了所有大国的入侵,有的还不止一次(说的就是你,80年内三次攻打阿富汗都失败的英国),可最终这些国家没能长期占领和同化这里,最多就是一时占领,根本谈不上有效统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阿富汗的地形过于复杂,故这里有数不胜数的部族、家族武装,权力也基本都在众多部族和家族首领手中,阿富汗中央政府权力微乎其微。
这些帝国在进攻阿富汗后,都没能坚持多长时间,反而还有许多帝国被拖垮了,甚至有帝国在退出该地区后不久就灭亡了,比如苏联。其实这些帝国无论是想占领阿富汗,还是想阻止其他帝国占领这里,主要还是因为阿富汗,只是从这里能更方便向其他帝国发动战争,或者防止其他帝国通过这个地区直接进攻自己,仅此而已。阿富汗自然资源丰富不假,可也没有丰富到足以让这些帝国,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占领阿富汗的地步,这些帝国仅仅把这里当做全球争霸的战场而已,根本不想花费时间和心思发展建设这里。
“帝国坟场”的真正含义是,若有帝国在进攻阿富汗后,一旦败走,这个帝国就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这仿佛是一个诅咒,纵观历史长河,从公元前亚历山大大帝从波斯帝国手中夺取阿富汗开始,之后每个占领阿富汗的国家,统治时间都不会太长,纵使强悍如唐帝国,也仅仅占领该地区五十年而已。
在西方历史上,有“千古一帝”之称的亚历山大大帝,
也曾被这里的游击队打的灰头土脸,
最后还是采取联姻措施,才最终从该地区抽身的。
其实帝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帝国特指大一统的国家,而在广义上,只要是统治地区或支配的地域辽阔,或在国际上或某一地区强盛一时的国家,都可以被称为帝国。比如春秋时期的五霸、战国时期的七雄、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等等,在广义上都可以被称为帝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曾有一个国家,如同阿富汗一样,每个进攻它的帝国,都最终走向了灭亡,这个国家就是今天太行山地区的中山国。
中山国是由白狄中的鲜虞部落所建立的,最初鲜虞部落活跃在今陕北绥德附近活跃的。在西周建立之初,鲜虞部落就与同属白狄的肥、鼓、仇由等部落,共同建立了鲜虞部落联盟,以鲜虞部落为盟主,屡次袭扰西周,不过当时西周初建国力仍旧强大,不要说周王室,就连西周的附属国邢国都打不过,邢侯也曾大破鲜虞。
不过到了春秋时期,此时西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几无威信可言,而且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鲜虞部落联盟已经变得强悍起来,于是立即兴兵南下灭邢,即使春秋首霸齐桓公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将邢国西迁至较为安全的夷仪城了事。直到这个时期,鲜虞部落联盟仍旧在今陕北绥德一带活跃。
晋楚争霸期间,晋国虽然多次击败楚秦国联军,可久战之后晋国国力被削弱,无力再与楚国争霸。晋绰公在位时,为了富国强兵、避免两线作战以及尽快遏制楚国在中原势力的扩张,决定采用魏绛的提议,实行“和戎”政策。而此时鲜虞联盟部落,正好受到秦国压迫且为了晋国实行“和戎”政策所带来的利益,于是鲜虞部落联盟东迁至靠近晋国的太行山一带。
晋绰公实行的“和戎”政策,给晋国带来极大的好处,再次让晋国登上霸主之位。不过可惜的是,晋昭公并没有远见其祖父的远见,在鲜虞部落联盟边境空虚之际,发兵灭了肥、鼓二部落。至此,晋与鲜虞部落联盟彻底结仇了。
正是由于晋昭公对当时的局势错误判断,分不清主要敌人和次要敌人,故在晋昭公在位时,晋国再一次失去了霸主地位,并陷入了诸卿争权的内讧当中,直到晋国的灭亡。晋国虽陷入内乱,可国力仍强于鲜虞部落联盟,在晋大夫赵鞅、智伯等掌权时期,都曾大胜鲜虞,尤其是在赵襄子的手下新稚穆子,领兵攻占鲜虞国都,至此鲜虞部落也受到了重创,几近灭族。
在晋国诸卿争权到三家分晋这段时间内,
鲜虞部落正式建国,因国都中人城有山的缘故,
故被称为“中山国”。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奠基人赵襄子死后,赵国陷入了内乱当中,赵国贵族权臣之间的权利倾轧,让中山武公意识到这是复国的绝佳时机,不久就成功复国。复国后,中山武公立即兴兵伐赵,由于赵国长期动乱致使国力大衰,故赵国根本无力与中山国抗衡,无奈之下只得求援于魏文侯。
魏文侯接到赵国求援后,立即派名将乐羊、吴起统帅精锐魏军,历经三年苦战终于攻下中山国。中山国虽灭,可中山国人不服时长爆发叛乱,并派太子魏击、相邦李悝、名将乐羊治理中山国,中山国的残余势力逃入了太行山中。
魏灭中山后,中山国第三任国君中山恒公,乘三晋南征北战之际,再次成功复国。在中山恒公、中山成公的领导下,多次击败入侵的赵国军队,并进行反击,最终在中山王厝时代达到鼎盛。不过最终中山国,还是被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军所攻灭。其后,中山国再也没有复国。
晋、魏、赵三国灭中山国时,都是名副其实的帝国,且在占领中山国后,都不可避免的衰败了,即使攻下了中山国都,也没能让中山国人心服,并出现了中山三次灭亡、三次复国的奇迹。
晋国的灭亡,除去晋国主弱臣强、诸卿争夺外,也有晋国的国君只注意到中山国上,而忽视了当时的整体战略态势和如何根治诸卿权利过大的问题上。
众所周知,魏国中后期的疲软,基本都是由秦国造成的。当年魏文侯再重创秦国后,原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秦国的,可由于中山国成功复国并攻击魏国的盟友赵国,在利益诱惑面前,魏文王改变了初衷,从灭亡秦国改为了灭亡中山国。正是魏文王改变战略,让秦国得到了喘息之机,这才造就了让山东六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秦。
反观赵国,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过后,不久就灭亡了中山国,军事上的成功也给赵国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中山国的灭亡,致使赵国权贵认为不需要再进行更深层侧变法了,只需要维持胡服骑射的成果就行了。正是由于这样错误的观念,最终导致了长平之战时,军力强盛的赵国陷入缺粮的困境,只能被迫放弃占据优势的防守战略,改为进行速战速决的大决战,这才导致了数十万精锐赵军被坑杀的下场。
从最开始的鲜虞部落联盟,到后来在鲜虞部落联盟基础上发展而来中山国,都能看出来中山国与数千年后的阿富汗何其相似,故被称为“帝国坟场”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