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苦是什么苦_众生皆苦的含义及典故
佛教自汉朝时期传入我国之后,时至今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了。可以说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几经波折之后,最终大行其道。
据统计,现在至少有1亿以上的佛教信徒,他们将佛教当做自己的信仰,并从中悟出了很多道理。
佛说“众生皆苦”,又云人生有“八苦”,那么佛门的人生八大苦,到底是指什么呢?
“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这就是佛教宣扬的人生八苦,可谓每一苦都催人泪下。
一、生、老、病、死之苦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按照佛教的说法皆为苦难。“生苦”主要指两方面,第一种苦是母亲生子之苦。
十月怀胎本就是一种痛苦,在生孩子的时候,依然会痛彻心扉。而第二种苦则是说婴儿脱离母体,呱呱大哭皆因外界灼热或寒冷所致。
“老苦”则是指身体逐渐老去,每个人从出生一直到去世,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不仅要承受奔波之苦,而且还要忍受身体衰老的痛苦。
尤其是对于女人来说,看着自己的青春逐渐流逝,这本身就是一种锥心之痛。
“病苦”,生病既要承受身体带来的痛苦,同时也要忍受精神上的折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个人自出生之时开始,就基本上与疾病结下了不解之缘。
生病的时候不仅自己会很难受,并且父母也会跟着自己遭罪。虽然现代医学非常发达,但是也有很多绝症无法治愈。
“死”就像一个魔咒困扰着大家,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死去。古人为了长生不老,甚至炼制丹药以求能够多活几年。古人云:“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
有生就必然有死,这是自然界的铁律,谁也无法抵抗。佛云:“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二、爱别离苦
“爱别离”是一种难以抑制的痛苦,佛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事情。
幼年丧父、中年丧子、老年丧偶等意外,都是无力回天的事情。就算不是生离死别,很多人为了谋生计,也不得不离开家人外出求职。
有一句话叫做天无不散之宴席,夫妻、父子都不敢保证可以厮守终生,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佛说“万法无常”,所以爱别离之苦,谁也无法避免。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爱别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痛苦,无法改变只能承受。
三、怨憎会苦
怨憎会苦简单说就是,冤家对头不想碰头却偏偏遇到。实际上怨憎会苦与爱别离苦,是一对相生相克的痛苦。
志同道合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以及感情特别好的夫妻,早晚有一天都会离自己而去,也就是说这一切都不能自己做主。
相反平时不待见的人,以及曾经有过利益冲突的合作伙伴,甚至是那些面目可憎的人,却偏又能聚在一起。
这些可厌可憎的人,如果终身不见该有多好。但有一句话叫做“不是冤家不聚头”,和这些在一起岂不是痛苦吗?
四、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就是欲望太多,又无法达到。现在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想买房、买车,但由于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根本买不起这些东西。
或者说在求职的时候,一个特别好的职位,却总是有很多人去争取,最终也只能是铩羽而归,这些其实都是求不得苦的典型代表。
五、五阴炽盛苦
“五阴”一般都是指代“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曾遭受五阴炽盛苦,正所谓“五阴”,是前面七种苦结的果。
“色阴”会导致身体出现疾病;“行阴”起造诸业,而“识阴”则起惑造业,说白了就是将前面的七苦都承受一遍。
《圆中钞》曰:“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也”。“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则是精神。
如果放不下物质和精神享受,那么就会产生严重的情执。而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假的,但能够化身于世外的人却寥寥无几。
结 语
佛曰“众生皆苦”实际上,就是看透了世间的万事万物。因为没有一件事情,会不让人非劳心劳力不可得。
“人生八苦”乃终生皆苦的实践,所以要想获得快乐,就要尽量远离“八苦”对身心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