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时间:2022-10-04 10:09:33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文化习俗在形成、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图腾崇拜、祭神行为等 ,其实都属于大文化背景之下的

文化习俗在形成、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图腾崇拜、“祭神”行为等,其实都属于大文化背景之下的小股文化分支。

文字、书籍、口口相传等,其实都是文化与文明的载体。在奴隶社会人们会将文字记录在甲骨上,这其实是文化从崇拜、祭祀、活动,向记录载体演变的关键环节。封建社会时人们发明了丝绢、锦缎以及纸张,并将文化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但由于很多客观因素影响,甲骨、锦帛、纸张所记录的文字和文化,很容易受到破坏并失传。但以“图腾崇拜、“祭祀”等形式存在的文化,却可以在民间通过一代又一代不断传承,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别的民俗文化。

妈祖文化和习俗就是基于崇拜和信仰,而不断流传至今的具有形式化和仪式感的主要民俗文化之一。从古至今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直都有关于妈祖信仰的传说和文化习俗。尤其是在当人的心目中妈祖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思想和血液。

妈祖文化习俗的形成背景

妈祖在古代人民尤其是东南沿海老百姓的聚居地,不仅特别深入人心而且还流传甚广。从宋朝建隆元年也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开始出现妈祖的故事并逐渐形成“妈祖现象”,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妈祖文化被评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后大约1050年的时间,妈祖文化和习俗依然长盛不衰。

笔者认为从客观角度来来分析,“妈祖”文化和习俗出现的根源,其实就是生活在闽越地区的人,他们为了祈求上苍保佑以及神灵庇佑,根据“巫觋信仰”演化而成。当然随着妈祖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又不断吸收了儒家以及道家思想,这其实才是妈祖信仰、文化以及习俗形成的关键环节。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1.妈祖文化形成与“里中巫”

妈祖文化或妈祖现象的形成,其实与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密切关系。妈祖之所以被人们当做“博爱”、“德善”的象征,其实与妈祖传说有很大关联。据宋代朝廷文书、史籍以及方志记载,妈祖原名林默本是宋朝的“里中巫”。

南宋李俊甫在《莆阳比事》中记载:

“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灵异”。

清朝厉鹗在《西马塍》诗中曾云:

“接树看邻媪,传芭走里巫。”

这里面所说的“里中巫”,实际上指的就是生活在乡村里的“歌巫”。这种“歌巫”是古代信仰中“人神”相通的媒介。

妈祖的“里中巫”身份,其实也为妈祖文化、习俗的流传,以及妈祖原始信仰打下了十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这种文化、习俗和信仰,多与北宋时期的海洋渔业生产,以及一系列的海事活动有关系。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2.妈祖传说与其“大爱”文化

据南宋李丑父《灵惠妃庙记》记载:

“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

北宋民间轶事曾记载过妈祖“焚祖屋导航番船”的故事。当年北宋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十分频繁,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海上贸易更是司空见惯。有一艘大食国商船,在启航回国之时林默娘劝告其“今夜必起风暴,强行开船,将有生命之危”。

但她的劝告并未引起番邦船员注意,当日子时三刻狂风四起、海浪滔天,大食商船根本无法辨别方向,为了给大食商船指明航向,林默娘毫不犹豫地点燃了自家祖屋。大食商船看到火光之后顺利返回湄洲岛。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3.妈祖习俗的文化体征

其实,妈祖的传说和故事版本非常多。但在宋朝初年的时候并未形成文化体征,也没有关于妈祖的民间习俗。只是当时沿海地区的一些渔民、船工,为了纪念妈祖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祈求“里中巫”的庇护,才开始自发的举行一些祭祀活动。但是这些祭祀活动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同时也只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目前,可考的记录妈祖的最早文献,就是绍兴廿年南宋廖鹏飞,所撰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

“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随着民间祭奠妈祖活动的日渐频繁,以及妈祖文化不断外扩,也引起了宋朝统治者的关注。公元987年林默也就是妈祖去世,一直到宣和五年宋徽宗亲赐“顺济庙额”,已经足足过去了136年的时间,在这之后宋朝皇帝不断为妈祖赐封号。

比较有典型意义的就是绍兴二十六年,宋高宗封她为“灵惠夫人”,以及庆元四年宋宁宗赐封其为“慈惠夫人”。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妈祖习俗或文化现象已经得到了官方认可。这也为妈祖文化习俗的推广与传承,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础。

4.妈祖文化的传承

笔者认为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妈祖文化习俗的传播,其实是到明朝的时候才基本定型。明万历三十年吴还初编的《天妃娘妈传》,将妈祖的传说、文化传承以及习俗,做了较为精细和翔实的整理,至此妈祖才真正作为文化习俗流传至今。

尤其是在清朝时期,妈祖已经逐渐从福建莆田湄洲走向全国沿海城市。

湄洲岛妈祖民间习俗

单从“妈祖”这两个字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其实就是一种古来的信仰和习俗。由于古代人的思想比较禁锢,再加上当时的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当遇到一些人力无法解决的事情,或者说从思想意识中无法理解的现象,人们就会想起古老的“崇拜”以及“祭祀”。

从福建莆田湄洲岛祭祀妈祖活动可以看出,妈祖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已经从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化为一种比较纯正的民间习俗,而这种习俗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已经完全具备了文化研究的价值。

湄洲岛妈祖习俗主要分为三大版块,除了大家比较熟知的祭祀仪式、传说故事之外,民间习俗其实才是最核心的内容。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所以在这一天湄洲岛会举办大型的祭祀庆典。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1.妈祖民间习俗之饮食

现在的“祭祀”庆典,其实主要宗旨并不在与祭祀,而且现在的祭祀庆典主要在于祈福和喜庆。当地的家家户户会在门柱上挂“门彩”,多姿多彩的颜色寓意美满幸福的生活。

这一天大家还会做很多具有湄洲岛特色的食物。

妈祖平安糕、妈祖平安面,是当天必须要吃的食物。因为这两种食物寓意吉祥、平安。水紫菜、湄洲鱼饭、紫菜焖饭等,具有湄洲岛特色的美食,也是妈祖诞辰日时,人们餐桌上必备的典型食物。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2.祈福活动

男女老少会穿着新衣服走街串巷并相互问候和祝福。还有专门为妈祖庆典准备的“摆棕轿”、“乩童踩火”等民俗活动。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庆典广场上还会点上篝火,人们手挽着手围成一圈绕着火堆转圈。

人们还会在妈祖像前虔诚祷告,老年人祈求长命百岁,青壮年希望事业家庭双丰收,而小孩子则希望可以健康长大、学业有成。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俗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老百姓的生活,同时还能活跃他们的思想并提升凝聚力。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3.祭祀习俗

湄洲岛妈祖祭祀活动,主要分为家庭祭祀和祭海两大类。所谓的家庭祭祀习俗,其实指的是就是渔民在出海打渔之前,会在妈祖像前祷告祈福。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出海之后可以满载而归,同时出海的渔民也能平安返航。

祭海这种习俗在当今,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体现国富民安。在妈祖诞辰这一天,当地人会自发的前往海边,同时也会在海边摆上一些简单的吃食,为的就是让拥有大爱的妈祖,能够保佑自己以及家人安康。

妈祖文化习俗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在我国境内形成的习俗或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因地域、民风、信仰不同,所形成的习俗或文化也各有差异。湄洲岛妈祖文化从古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湄洲岛上的人。

而这种文化和习俗在发展以及外扩的过程中,其影响力已经完全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妈祖文化习俗从原来的单纯“崇拜”信仰,经过不断演化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风格。它在民间习俗文化中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域的习俗文化。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作为中华文明分支中的民俗文化,妈祖自从在宋代形成就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尤其深受东南沿海地区的渔民推崇。笔者认为妈祖既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同时也是渔民为了过上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象征。

妈祖从诞生之时所拥有的的“祭祀”、“崇拜”功能,在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以及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属性。现代人在妈祖诞辰所举办的活动,其实已经完全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了。

结语

在古代社会妈祖信仰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文化载体。古代人将妈祖誉为“积德、行善、大爱”的化身。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思想交融的力量。古人对妈祖的崇拜和信仰,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就是“人心向善”的重要体现

福建莆田湄洲岛的妈祖文化习俗,其实也是众多民间习俗的一个缩影。不仅体现出了古代的民风民俗以及文化传承,同时也为现代人研究古代民俗文化,提供了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什么是妈祖文化_妈祖文化形成背景和习俗

按照现代民俗文化的理念来看,妈祖文化习俗既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民间信仰习俗,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体现。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平安”、“收获”这两大心愿,会不断根据当时的情形去塑造所谓的“信仰”,而妈祖信仰正是在这种契机之下,经过发展、融合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习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