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围城简介_围城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2-10-08 10:08:3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钱钟书《围城》 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出自中国近代著名学者钱钟书笔下的《围城》。 钱钟书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钱钟书《围城》

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出自中国近代著名学者钱钟书笔下的《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言中写道:“在这本书里,我想写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围城中的人物有很多,但几乎没有完美的形象,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复杂的人性特点。

特别是主人公方鸿渐,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对这个人物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少年都笑方鸿渐,有一天当你真的读懂了他,才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围城,谁人不是方鸿渐。

围城简介_围城的主要内容

故事简介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围城简介_围城的主要内容

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从出版至今,已经70多年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书中的每个人物形象虽不算完美,但都透着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影子。

故事主角的爱恨情仇、焦灼痛苦、幸运挫折,都是我们读者的一面镜子。

日光之下无新事,世间处处是围城。

01

《围城》里赵辛楣对方鸿渐下过这样的评语:“你不讨厌,可你这个人全无用处。”

方鸿渐原本要学的是土木工程,可是“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

得了岳丈资助出国留学,他却不好好珍惜:

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钱花得差不多准备回国了,父亲和岳丈跟他要博士学位,只好买了个假的敷衍。

课教得烂,也管不住学生,学生只不过把他的课当成混学分的捷径。

教英文时,学生把他改卷子的笔误罗列起来,证明他英文不通,没资格教英文,他差点丢了工作。

最后所有人都得到续聘,只有方被解聘,狼狈地离开。

对于方鸿渐来说,他完美地逃避过了学习的苦。但是对于生活的苦,他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02

“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钱钟书的《围城》里,方鸿渐遇到过四个女人。

鲍小姐,在回国船上的艳遇,明明有未婚夫,还和方鸿渐打情骂俏。

苏文纨,好不容易降低了择偶标准,方鸿渐却不给面子。

唐晓芙,方鸿渐心中的白月光,可惜从未在一起。

孙柔嘉,最后和方鸿渐结婚的女人,但这场婚姻,于他而言,不过是凑合。

四种女人,四种风情,年龄各异,性格也各有千秋。

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会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结婚是什么?结婚是两个陌生的成年人,生活到了一起。

不管结婚时,是怀着怎样甜蜜的心情,说出“我愿意”。婚后的生活,其实都会和想象中的有差距。

03

《围城》写的不仅是婚姻,也不仅是人生,而是——众生。

环顾我们周围,有多少人执假为真,向往着虚荣,媚俗地活着,一如苏文纨、孙柔嘉、汪太太、范小姐?

有多少人带着面具,虚伪地活着,一如褚慎明、汪处厚、李梅亭、顾尔谦?

有多少人在厌恶虚伪和不得不虚伪中挣扎彷徨,一如方鸿渐?

很显然,方鸿渐不是钱钟书的影子,而是我们芸芸众生中常见的一类人——

既有些良知,厌恶虚伪,又不得不和现实妥协,虚伪作态;既受不了虚伪的人环绕周围,又缺乏和虚伪决裂的能力和勇气,只能一直在压抑、愤懑、纠结和不甘之中苟且地活着。

但方鸿渐同样是虚伪的,他既虚伪,又虚伪得不够彻底。

方鸿渐的形象,是纠结而矛盾的。他自己没法做到与虚伪绝缘,会在不得已时向虚伪妥协,可他在主观上又厌恶虚伪,对自己的假文凭始终感到羞愧,对苏文纨和婚后的孙柔嘉也都感到难以接受。

另一层面,他虽然主观上厌恶虚伪,可在行动上却缺乏反抗虚伪的决心和勇气。婚前会在苏文纨的攻势下迷乱失守,婚后和孙柔嘉吵完架,一边怄气不肯吃饭,一边又熬不住嘴馋,“一壁吃,一壁骂自己不争气。”

这,或许才是《围城》全书最后一句话里所说的,“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的原因罢。

有人说,《围城》是读一遍有一遍感觉的书,因为经历的越多,理解的越多。

故事也许是捏造的,但写的却是世间事实。

人生的真相,全都藏在文字背后。

读别人的故事,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方鸿渐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但我们的人生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