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阿萨姆邦是谁_阿萨姆邦人物介绍

时间:2022-10-09 14:40:07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公元13世纪初,云南傣族祖先的一支跑到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支流布里迪兴(Burhi Dihing)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摩兰 (Moran) 人和布拉希 (Burahis) 人,建立起一个叫勐顿孙罕(Mong Dun Sun Kham)的

公元13世纪初,云南傣族祖先的一支跑到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支流布里迪兴(Burhi Dihing)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摩兰 (Moran) 人和布拉希 (Burahis) 人,建立起一个叫“勐顿孙罕”(Mong Dun Sun Kham)的傣族王国。

摩兰人称这些入侵的傣族人为阿洪姆(Ahom),意思是“与众不同”的人或“永不败”的人。到了17世纪下半叶, 这些被称为阿洪姆人的傣族先民统治了整个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当地最大的土著博多 (Bodo) 人把阿洪姆人建立的“勐顿孙罕”王国称为“Ha Siam”。在博多语中,“Ha”意为土地,“Siam”指傣-泰语民族。由于当地土著民族发音时转音的缘故,“Ha Siam”的发音变成了“Assam”,阿萨姆一名由此而来。

在帕特凯(Patkai)山脉东面的缅甸北部山区,“Siam”发音为“Shan”。汉语史书里,“Siam”通常翻译成“暹”,“Shan”则翻译成“掸”,因此阿洪姆、掸族、暹族、泰族其实都源于傣族,或者说是傣族的某个分支。

阿洪姆人建立的傣族王国延续了将近600年,他们有自己傣历纪年的编年史“布兰吉(Buranji)”。“布兰吉”里记载阿洪姆人的祖先来自遥远而美丽的勐卯,勐卯这个地方就是今天云南德宏州瑞丽市的勐卯镇,“勐顿孙罕”这个名字也与他们的故乡勐卯有关,因此我们从这一串名称里得以窥见傣族先民的迁徙之路:从瑞丽往南至缅甸掸邦高原,再沿萨尔温江顺流而下至泰国;从瑞丽往西至伊洛瓦底江,再溯伊洛瓦底江-迈立开江、恩梅开江往北至缅北山区,然后翻越帕特凯山脉至阿萨姆。

阿萨姆邦是谁_阿萨姆邦人物介绍

如今,阿洪姆王国已经成为了印度的六个邦,加上锡金,统称印度的东北部七邦。阿萨姆邦(Assam)是印度东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邦,也是印度内地通往东北地区的必经之路。

阿萨姆邦成立于1947年,面积78438平方公里,是印度东北部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邦。根据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阿萨姆邦有人口3120.6万,黄种人占80%以上。其中61.47%的人信印度教,34.22%的人信伊斯兰教,3.74%的人信基督教,0.07%的人信锡克教,0.18%的人信佛教,0.08%的人信耆那教。

总体上,阿萨姆人可以分为三大民族:傣族和景颇族类、阿萨姆族、孟加拉族。

傣族与景颇族都是跨境民族,缅甸的掸族、坎底傣,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与傣族都是同一个民族,或者说是同一民族的不同分支。景颇族与缅甸的克钦族、缅族是同一个民族。

经过长期的混血和融合,如今阿萨姆邦纯血的傣族人已经不多了,大约有425万,有六个分支:傣阿洪(Tai-Ahom,或称阿洪姆)、傣帕克(Tai-Phake)、傣坎底(Tai-Khampti)、傣艾顿(Tai-Aiton)、傣坎央 (Tai-khampyang,或称傣坎章Tai-xăm tsaŋ)、傣土龙(Tai-turung, 或称傣都弄(Tai- tu loŋ)。每一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傣语方言:傣-阿洪姆(Tai-Ahom)、傣-帕克语(Tai-Phake)、傣-坎底语(Tai-Khampti)、傣-艾顿语(Tai-Aiton)、傣-坎央语(Tai-khampyang)、傣-土龙语(Tai-turung),在语言学上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国外学者普遍称壮侗语族为侗台语族,“台”为“Tai”或“Thai”的记音,即傣或泰,“台”这一中文提法始自李芳桂学者,主要是为了避免与泰族或泰国概念等同。现在学术界有一个趋于认同的共识,即壮侗语民族或者说侗台语民族源于中国古代的百越。

傣族在从云南迁徙到阿萨姆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其他民族的血液,语言也不断发生分化。比如坎底傣(傣坎底)这个分支,目前大约两万五千人,分布在缅甸实皆省的坎底县、印度阿萨姆邦和曼尼普尔邦。坎底傣人最早生活在上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孟拱,十八世纪的时候,开始出现在阿萨姆地区,仍保持着黄种人的特色,以农业为主,用水牛和大象犁田,种植水稻、芝麻、土豆等作物。坎底傣人住干栏式建筑,以米饭为主食,辅以蔬菜、肉、鱼等,喝大米酿的啤酒,不吃耕牛。坎底傣与泰族人一样信上座部佛教,在房屋里摆放佛像,每天清晨和傍晚用花和水果供佛。坎底傣人的矛、弓、毒箭等武器很有名,尤其是剑,这也许是他们能迁徙那么远的原因。

“Khampti”意为金地、金色的土地,在汉语里常常被音译成“坎底”或者“康提”、“康普提”,如果我们只看这个词的前半部分“Kham”,在汉语里有一个完全对应的字“康”,“康”在藏语里意为“边地”。藏族人把甘孜、阿坝、昌都、木里、迪庆、玉树等西藏边缘的多山河谷地带称为康区。康巴指康区的人,康巴是西羌的后裔,所以“Kham”就像古老的基因化石一样,暗含着坎底傣的族源:古羌族-西羌-傣族-坎底傣-傣坎底。

傣族先民迁徙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后,发现了他们心中的金色土地,并在那里停留、繁衍生息,后来由于人口的压力、部落冲突、战争等原因,一部分人又继续北上、西进,往阿萨姆地区扩展。

在阿洪姆人到达阿萨姆地区之前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古羌人的后裔沿着近似的路线源源不断地向那里进发,并在迁徙之路上分化出不同的民族,如横断山区的氐羌,云南德宏州的景颇族,缅甸的缅族、克钦族,阿萨姆的博多(Bodo)-加罗(Garo)族、卡查里(Cachari)族、米吉尔(Mikir)族、卡比(Karbi)族、勒伦(Lalung)族、迪马萨(Dimasa)族、哈马(Hmar)族、哈江(Hajong)族。阿洪姆人有着更强悍的战斗力、更先进的稻作技术,因而这些先来的近亲民族被不断挤压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边缘山区,臣服于阿洪姆王国的统治。到混血的阿萨姆族成为那里的第一大民族时,这些黄种人的民族逐渐变成了山地土著。如今,阿萨姆邦的第一大土著是博多(Bodo)人,第二大土著是与我国墨脱县的米新巴人同源的米兴人。毫无疑问,阿萨姆邦的这些黄种人山地民族来源于古羌人-西羌-景颇族-缅族,并讲着跟博多语(Bodo)相近的各种方言。

阿萨姆邦是谁_阿萨姆邦人物介绍

在蒙古语里,萨满教称为“博”或“孛额”,男萨满为“博”,女萨满为“渥都干”,合起来就是“博渥都干”,急读就是“博多”,“博多”一词意味着博多人的原始信仰为萨满教。

蒙古语里还有一个词“博格达”,意为“神灵”、“圣山”。东天山的主峰就叫博格达山,又称“昆仑”、“祁连”、“腾格里”,那一带自古就是西羌、乌孙、月氏等民族的游牧之地,博格达山就是这些游牧民族的萨满神山,“博格达”暗含着博多人的祖先来自西羌。

阿萨姆族由蒙古人种的傣族与雅利安人种、达罗毗荼人种、原始澳大利亚人种混血而来,是混血的黄种人,他们的皮肤呈黄色或者黑黄色,身材比较矮小,面部有明显的黄种人特征。但阿萨姆族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印度化,属于印度的刹帝利种姓,信印度教。阿萨姆人讲阿萨姆语(Assamese),文字与孟加拉文很相似,阿萨姆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语族。

阿萨姆邦是谁_阿萨姆邦人物介绍

阿萨姆族的族源:古羌族-(今瑞丽勐卯)傣族-(今缅甸掸邦高原)掸族-(阿萨姆地区)阿洪姆-与雅利安人种、达罗毗荼人种等混血。

孟加拉族是阿萨姆邦的第二大民族,由雅利安人种、达罗毗荼人种、蒙古人种混血而来,属于南亚人种,讲孟加拉语(Bengali),信伊斯兰教。

阿萨姆邦的地形呈“T”字形,北部是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平原,南部是巴拉克河谷平原,中部是卡比和卡查尔山区。

阿萨姆邦是谁_阿萨姆邦人物介绍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阻挡在山脉的南面,充足的水源和充沛的阳光形成了阿萨姆邦的热带季风气候,藤、竹等常绿植物遍布,森林覆盖率达35%,中部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许多婆罗双、柚木、铁木等珍贵树种,大象、河马、野牛、犀牛、鹿等野生动物成群。

因此,阿萨姆邦的旅游资源很丰富,河流、森林、丘陵茶园、古迹、寺庙散布其间。布拉马普特拉河是流经阿萨姆邦最大的河流,河床宽达30公里,一些支流的宽度也超过了2公里,河中有许多无人居住的沙洲。冬天的旱季,河水下降,无数的沙洲岛屿就从河床展露出来,每年新的出现,旧的消失,形成一道奇特的景观;到了雨季(6月至9月),大部分的沙洲又会被淹没在水中。

卡齐兰加(Kaziranga)国家公园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种群、最多数量的独角犀牛,以“独角犀牛”著称于世,并有沼泽鹿、野猪、孟加拉山猫、水獭、孟加拉虎和数以千计的鸟类等等。马纳斯(Manas)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平缓的斜坡上,由冲积草原和热带森林构成,生活着许多濒危物种,如老虎、侏儒猪、印度犀牛和印度象,以及金叶猴、普通叶猴、长臂猿、暗色豹、普通豹、金猫、鱼猫、虎猫、熊狸、大懒熊、野狗、恒河海豚、沼泽鹿、黑鹿、拱鹿、印度麂、水牛、印度野牛、大松鼠、硬毛野兔和印度穿山甲等。

阿萨姆邦是谁_阿萨姆邦人物介绍

阿萨姆邦以农业为主,77%的人口以农业为生,总耕地面积有330万公顷,其中232.6万公顷的土地种植水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黄麻、茶树、棉花、油菜、甘蔗,茶叶产量占全印茶叶产量的55%;水果有橘子及柑橘类、香蕉、苹果、芒果、菠萝等。

阿萨姆邦是谁_阿萨姆邦人物介绍

阿萨姆邦的地底下蕴藏着石油、天然气、煤、石灰石、大理石和金刚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比较落后,以农林为基础,有锯木、制茶、胶合板和丝、棉手工纺织业,以及开采煤与石油,有炼油厂。

阿萨姆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区,拥有800多个中型和大型茶叶种植园, 20多万个小型茶园,阿萨姆红茶远销世界各地。另外,阿萨姆邦精美的丝绸和藤竹制品也盛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