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兵会盟什么意思_弭兵会盟的故事
第一次弭兵会盟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第一次弭兵会盟。弭兵会盟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会盟,会盟总共有两次,会盟主角基本都是以晋国与楚国展开的,而促成会盟的主角却是宋国大夫华元与向戌。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第一次弭兵会盟。第一次弭兵会盟时间是在公元前579年,第二次弭兵会盟时间是在公元前546年,两次的会盟都是由宋国的大夫发起的,会盟地点都是在宋国境内。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第一次弭兵会盟。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北方的晋国与南方的楚国一直都处于敌对的状态,并且随着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实力不断增强,周边小国基本都是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分边结盟。
了缓解两大集团长期对立的这种情况,作为既是晋国执政卿栾武子的好朋友,又是楚国令尹子重的好朋友的宋国大夫华元为调解两国的关系,促成晋楚和平相处,于是相约两国及齐、秦、鲁等八国在宋国举行了第一次弭兵会盟。
当着八国代表的面,晋国的卿士燮与楚国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定力盟约,盟约约定两国之间停止互相攻伐。对于战争生事者,共同讨伐,对于有无事兴兵讨伐楚国的,晋国当帮助楚国共同抵御。而楚国对待晋国也同样如此。
第二次弭兵会盟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第二次弭兵会盟。由于两国之间结怨太深,这次盟约都只是各自暂时的一个缓兵之计。于是,在签订第一次盟约后的第四年,晋楚两国之间就爆发了鄢陵之战,楚国战败。
战败的国并没从此停下与晋国争霸的脚步,又于公元前557年爆发了对晋国的湛阪之战,同样还是以南方的楚国战败。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第二次弭兵会盟。所谓战争是国家之间的事,但吃亏受难的是人民。晋楚两国接连的争斗,不仅使得两国的百姓受苦受难,就连周边诸侯也都要被牵连进来,严重影响国家与人民的生活及发展。
中国历史春秋的成语典故——第二次弭兵会盟。在这种情况下,宋国大夫向戌积极斡旋于晋、楚两国之间,企图说服两国再次结盟,结束争端。
对于接连吃了晋国几次败战的楚国虽不甘心失败,企图再战,但无奈越打实力越弱,只是面子过不去,非得耍横再争个高下而已,实际也迫切希望停战休养生息。
而另一面晋国虽然胜了,但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是没有胜利方的,即便晋胜那也是惨胜,再加上其与楚国争霸期间,秦国也时常侵扰晋国边界,攻地略城,让晋国不胜其烦。也急切需要停战处理边境与发展国内社会经济。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第二次弭兵会盟。公元前546年,经宋国大夫向戌的多方斡旋,晋国、楚国、秦国、齐国、鲁国、蔡国、宋国、郑国、卫国、陈国、邾国、许国、滕国等14国使者在宋国再次参加会盟。
这次会盟的大内容是讲:天下共分晋、楚两个霸主,如果是晋国的附属国则要向楚国进贡,如果是楚国的附属国,则要向晋国进贡。而同为大国的齐国由于是晋国的盟友,自身实力也强大,则不需要向任何国家纳贡。同为楚国盟友的大国秦国也不需要向任何国家纳贡。
中国历史之春的成语典故——第二次弭兵会盟。经过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天下形成了晋、楚两霸的格局。虽然各个小国之间每年要向晋、楚两大国纳贡,但实际各个国家却因此而和平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各国的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践土之盟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践土之盟。践土之盟讲的是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践土(即现今河南省境内)举行的一次会盟。(战争经过请参考之前发表的“城濮之战”)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语典故——践土之盟。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爆发,作为唯一能与晋国争霸的楚国战败,从而形成了晋国独霸的局面。(晋国称霸经过可参考之前发表的“春秋五霸晋文公”)
为了使自己独霸天下的局面得到天下诸侯的承认,晋文公在这一年夏季的践土分别邀请齐、鲁、宋、郑、蔡以及周天子等参加这次会盟。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语典故——践土之盟。有了霸主天下的硬实力后,为了表示自己在德行这方面的软实力同样强大,晋文公在践土会盟上依旧奉周襄王为天下之主,同时依照周礼将在城濮之战中俘获的战利品与俘虏献给了周襄王。
被天下诸侯不尊不理的襄王突然被晋文公这一行为感动得不行,便命王子虎赏赐晋文公酒、肉、、红箭、黑弓以及祭祀用的大辂车、礼服等。其用意就是让晋文公作天下诸侯的霸主,代周天子管理各方诸侯。
受到了如此丰厚的礼品后晋文公先是假意天子礼品封赏太厚,多次辞谢不收,后最终还是接受了周襄王的特殊封赏。从此之后,春秋的的第二代霸主晋文公正式登上舞台。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弭兵会盟。好啦,这就是本期讲的春秋时期发生的两次弭兵会盟与践土之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