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怎么回事_长平之战的历史典故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长达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以赵军45万被秦军坑杀为结局,至今令人心悸不已。司马迁在《史记》给出的说法是赵国中了白起的反间计,用赵括取代名将廉颇担任主将,葬送了赵军,遂令“纸上谈兵”的成语留诸后世。
公元前260年,赵括率领四十五万赵军向秦国发起进攻。此时,秦军的统帅已经换成战神白起。对这次换帅,赵括到了后才知道。他到长平后改变了廉颇的战法,改守为攻。面对几十万赵军,白起采取了包围全歼的策略。
当赵括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谁能料到他已中了白起的妙计,被包围了整整四十六天。就在危急关头,赵括组织了四支部队进行突围。结果,没有出去。而秦军却箭如雨发。激战中的赵括身中数十箭,最后阵亡。赵括死后,赵军放下武器投降。为了以绝后患,除了放回去的,白起将这45万人全部坑杀,场面真的是残忍至极。决定秦赵命运的长平之战也以秦军获胜宣告结束。
长平之战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战定天下。从此,秦国一家独大,再也没有国家可以与秦国抗衡,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实际上长平之战对秦国的影响也十分大,战役结束后,秦国国库空虚,兵马也不剩多少,那么长平之战到底是对是错?战役开始后,赵军换上了赵括作为统帅应战白起。白起假装被赵括率领的一支先头部队打败,然后撤退。
赵括紧咬白起败军不放,孤军直入,将赵军的兵马拉成了一条长战线,一字进入了秦军早已设计好的营垒。此时,白起派人切断了赵军的粮草,将赵军封锁于包围圈里。秦军与赵军兵马相差无几,白起以相同的兵力围战赵军,造成了最后两军互相对峙的尴尬场景。
如果此时赵国的邻国韩、魏二国任意一方支援赵国,局势都会大有转变。但是这种担心却不必要,因为没有一家伸出援手。原因也很简单,如果帮助赵国灭了秦国,那么赵国又会一家独大,自己损兵折将不说,到时候赵国独大时一定会再对邻国下手,没有人会为自己建立一个强大的对手。
那么,站在客观的角度再去看看白起的战略。当时秦国已然是一家独大,将其他六国不放在眼里,而这个时候与赵国开战,并且出动了秦国所有兵马,进行了长达四十天的围剿。万一这个时间有其他任意一国支援赵国,赵括便会打一个中心开花,反过来包围秦军,那时秦国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所以白起这种近乎拿自己国家命运作为赌注的打法,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这样打仗无异于是智障的做法。可是自古成王败寇,究竟孰是孰非还是让历史自己去辨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