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怎么来的_龙泉窑的位置和来历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坊间传言,宋徽宗一日梦见天降大雨,不一会儿却雨过天晴。
一觉醒来之后,宋徽宗觉得心情烦闷,立马赋诗一首,并将烧窑官叫到跟前,命令他烧制出有如青天白云般的瓷器。
在宋徽宗的授意下,汝窑产出了一种天青釉的瓷器。
这种天青色釉面近看不温不火,远看也无甚稀奇。可是天青色汝窑,却犹如蓝天白云般宁静幽雅,别具一格,整体完美无瑕。
凭借此种佳作,汝窑不仅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更代表着中国瓷器的最巅峰集大成者。
不过根据后人考究,“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并非是宋徽宗说出来的,而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大作。
谢肇淛《五杂俎》:“陶器,柴窑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盖色既鲜碧,而质复莹薄,可以妆饰玩具,而成器者,杳不可复见矣。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不管怎样,靖康之变后,南宋定都临安,浙江两大窑口龙泉窑、越窑,便成为皇室贡品。
龙泉青瓷大有后来居上之意,不仅取代了越窑成为南宋最为著名的瓷器窑口,而且远销海外。
直至今日,景德镇还不断烧制龙泉青瓷,因为其价廉物美,销量也是节节攀升。
可是宋朝时期,为何此前默默无闻的龙泉窑,却能挤进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呢?(宋代六大窑系: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
从史料来看,龙泉窑于三国时期开始烧制,不过直到五代时期才刚刚出名。
庄绰《鸡肋编》:“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五代钱氏家族)
龙泉窑和越窑的烧制地点非常近,越窑窑口是在浙江宁波慈溪桥头镇一带,龙泉窑则是位于龙泉市。
但说句实话,北宋时期“汝、官、哥、钧、定”才是皇室承认的五大名窑。
董其昌《骨董十三说》:“世称,宋代柴、汝、官、哥、定五窑,此其著焉者,更有东窑、象窑、吉州窑、古定窑、古建窑、古龙泉、古饶窑、霍窑、彭窑,皆有佳者,俱不及五窑。”
越窑和龙泉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都出售给了民间百姓。至南宋灭亡,龙泉窑也没被选入官窑,其青瓷胎质、釉面,皆不如汝窑与官窑。
然而公元1127年,北宋覆灭,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
北方的汝窑、定窑口被战火破坏,优秀的制瓷技术便传入南方。此时,龙泉窑与越窑,因为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逐渐开始融合南北制瓷技术之所长,并形成了独有风格,发展为比较大的瓷窑体系。
我们先来看看,龙泉窑最大的对手,越窑瓷器为何没能更进一步?
唐朝中后期,越窑已经成为华夏大地上鼎鼎大名的瓷器窑口。北宋虽然灭亡,但是宋徽宗大力推崇的天青色釉面,也在宋朝人的心中扎根发芽。
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千峰碧波翠色来”的瓷器风格被保存下来。
可是北方几大民窑口悉数被毁,越窑便成为官方首选贡瓷窑口。
南宋初年,越窑工匠结合汝窑,定窑等制瓷技术,也能烧制出类似于汝窑那样的青色釉面。
但是越窑青瓷,其釉面色根本达不到汝窑那种淡雅之风。通俗点来说,汝窑的青色釉面虽看上去有些不温不火,可是其釉面厚度适中。
且汝窑胎质较为细腻,器物表面非常温润光滑,即使汝窑在烧制过程中,瓷胎会产生化学反应,留下些“缩釉点”。但是汝窑的釉面,如濯淤泥的莲花那般,让人看过一次便记忆犹新。
反观越窑新烧制的青瓷釉面,其釉面颜色还算尚可,然而南方水土相较于北方有很大的不同。越窑的工匠虽能烧制出青色瓷器,但是无法完美复制汝窑的绝美风采。
一来二去,越窑烧制的青瓷得不到南宋官方的认可,加上当时越窑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仿制汝窑青瓷上,又导致普通青瓷质量下滑,此时龙泉窑便趁势而上。
龙泉窑仿制汝窑青瓷的同时,并没有走越窑的弯路。龙泉窑先开发出两种不同的胎质,白胎,铁胎。
白胎很好理解,就是用烧制瓷器的高岭土,制成的瓷胎。铁胎则是用高岭土掺进一些微微泛红的铁泥。因此,青色釉面能更好地附着在白胎上。
铁胎可以使用更多的装饰手法,比如在器物表面刻花、贴花,这样铁胎器物造型,就比传统瓷器更加丰富多彩。
而且烧制釉面时,龙泉窑研制出了“多次施釉”的烧制方法。
简单来说,这种多次施釉的技术,会让龙泉窑釉面显得更加均匀。虽然其釉面不像汝窑青瓷那般淡雅,但是龙泉窑青瓷的釉面颇为肥润。
加上白胎和铁胎烧制的器物造型比较讨巧,所以龙泉窑不仅保留了汝窑“薄胎厚釉”的特点,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并取得巨大突破。
到了南宋后期,龙泉窑又发明出一种“黑胎”。黑胎烧制的瓷器,其开纹片造型与北宋官窑整体风格非常接近。
后人根据龙泉窑瓷器的烧制工艺得出结论,南宋皇室成员曾派遣官窑工匠指导龙泉窑烧制瓷器。
可想而知,能得到南宋皇室如此大力扶持的龙泉窑,早已经取代越窑,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瓷器窑口。
所以说,从瓷器成型、装饰还有胎面、釉质来看,龙泉窑的确比不过汝窑、钧窑、定窑、官窑。
但是与越窑相比,就能体现出龙泉窑的优越之处。
此外,龙泉窑在南宋时期,因为其胎面质地较为坚硬,釉面光洁,又颇有温润之色,也成为了南宋时期一种集大成的瓷器。
越窑虽多次尝试改进工艺,但因为技术革新不成功,便被逐渐淘汰。
说到底,还是金人南下,导致汝窑、钧窑、定窑等北宋官窑瓷口遭到破坏,才给了龙泉窑、越窑出头的机会。
龙泉窑把握住这个机遇,完成了技术革新,也赢得了皇室上层贵族的喜爱。
上个世纪50年代,周总理提出过要复兴两宋瓷器,然后在浙江当地开始建造新窑口,龙泉青瓷、越窑、汝窑等等精品之作也得以重见天日。
有道是技艺不分贵贱,要问哪种瓷器更精美?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是在我看来,不管龙泉窑、汝窑、越窑,它们都代表着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