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斗不过毛主席_一文解答
76年前的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向毛主席致电,邀请他来重庆谈判。毛主席明知是“鸿门宴”,却依然赴渝参会。
中共中央最终讨论决定,接受蒋介石邀请,由周恩来、王若飞陪同毛主席去重庆谈判,陈云和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经过周恩来的亲自挑选,由龙飞虎、陈龙、颜太龙,组成“二龙一虎”安保小组,负责毛主席在谈判期间的安全警卫工作。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一行从延安飞抵重庆,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真诚谋求和平,真正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主席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
但大家有所不知,毛主席刚一来到重庆,他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监视,蒋介石甚至还曾动过私自扣押毛主席的念头。
毛主席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却临危不乱,在国民党特务的眼皮底下,频繁拜访社会各界人士,成功赢得国内外舆论的导向。
那么,蒋介石是否诚心要和毛主席谈判?毛主席又是怎么化被动为主动的呢?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迎来胜利,全国人民要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国民党的领导者,蒋介石明面上摆出和谈的姿态,他一连三次致电邀请毛主席到重庆“共商大计”。
其实蒋介石心里认定毛主席不会来到重庆,为了占据舆论上风,所以蒋介石故意摆出一副低姿态,“诚恳”邀请毛主席到重庆。
电报中的蒋介石态度非常恳切,甚至连飞机都准备好了,让毛主席“轻装上阵”来到重庆进行谈判。
然而,蒋介石私底下却对身边人这么说:“毛泽东不来重庆同我进行谈判,他不来我们就讨伐。”
几乎是同一时间,蒋介石秘密发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电报,内容很简单:“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让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等到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便能一举击溃赤匪。”
但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当毛主席收到他的邀约电报后,立马表示“重庆是一定要去,而且不能拖。”
1945年8月25日,毛主席给蒋介石回电:“我准备随即赴渝。”
当时关于去不去重庆,党中央内部出现两种不同意见。绝大多数同志认为蒋介石阴险狡诈,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呼声,关押两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张学良。
倘若毛主席去重庆被蒋介石扣押监禁,这不是凶多吉少吗?
还有少部分人则认为,蒋介石这是故意“以退为进”。如果毛主席与周恩来等领导人不去重庆,肯定就会落人把柄,蒋介石还会把内战责任全部推到共产党的身上。
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周恩来挑选得力干将,组成“二龙一虎”保卫小组,负责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安全警卫工作。
1945年8月28日上午,毛主席、周恩来等人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延安乘坐专机飞抵重庆。
1945年8月28日下午3:40分左右,毛主席乘坐的专机平安抵达重庆。当晚,蒋介石在林园官邸设宴欢迎毛主席一行。
1927年,毛主席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彼时的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统帅,二人曾有过短暂的共事经历,双方算是互有了解。
18年后,毛主席与蒋介石早已成为政治和军事上的对手。此番重庆谈判不仅关乎国家大事,更决定两党以后的发展道路。
重庆谈判初期,蒋介石有些自乱阵脚,他原本不相信毛主席真的会来重庆,国民党方面连谈判的方案也没有准备好。在蒋介石的日记中,他还曾经一度产生扣押毛主席的念头。
但蒋介石又担心,如果把毛泽东拘禁在重庆,美国和苏联不会赞成。
另外,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以“统一政令军令”的名义,建议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揭穿共产党所谓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毛主席、周恩来据理力争,在谈判中对解放区管辖权限和人民军队缩编问题进行让步。就在重庆谈判紧张进行的时候,1945年9月10日,蒋介石暗中命令阎锡山派重兵进攻山西上党解放区。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歼灭来犯的阎锡山部队,遏制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同时加强我党在谈判中的地位。
1945年9月27日,重庆谈判已经进行到第八轮,虽然中国共产党一再让步和妥协,但国民党方面却还是咄咄逼人,不停施压。
眼看谈判陷入僵局,蒋介石带着宋美龄飞往四川西昌度假,将谈判事宜交给了其他人。
在前往西昌的飞机上,蒋介石无意中看到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的内容是毛主席回答路透社记者的提问。
原来,中共当时已经有120万党员,120万人的军队,还有220万人的民兵,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各省都有根据地。
看到这条新闻,蒋介石非常愤怒,这无异于刺激到了蒋介石的“逆鳞”。因为蒋介石根本就看不起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他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是“赤匪”,举行重庆谈判完全是给他们的面子。
现在可倒好,中国共产党已经积蓄如此庞大的力量,毛泽东还在谈判桌上一再提出“无理要求”,让中国共产党继续发展下去,局势将会无法收拾。
于是蒋介石心里突然生起扣押毛泽东的念头,国民党中统局更是拟定了“蒋总统要经常咨询国事,扣留毛泽东于重庆的计划”。
说是计划,其实就是中统特务准备利用暗杀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手段,强留毛泽东在重庆。
我们再来看看,作为共产党和此次谈判的主要负责人,毛主席又是如何应对如此紧张的局势。
自从抵达重庆,蒋介石曾假惺惺邀请毛泽东,让他留在自己的林园官邸住下。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周总理选定重庆上清寺桂园为毛主席的住处。
自从毛主席入驻桂园之后,附近一下热闹起来,警卫兵们发现桂园附近有许多形迹可疑的人,这些人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国民党派在桂园附近的宪兵特务。
他们每天要对毛泽东进出各地进行严密监视,通过文字详细记录,每隔三天由专职人员将这些原始记录重新誊抄,制作成一份详细报告。
再由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司令张镇,呈送给蒋介石的心腹,国民党军政部部长“CC系”首领陈诚。
如今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一份“镇馆之宝”,是一本名为《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它是由时任国民政府宪兵司令部记录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的行踪报告。
说是行踪报告,其实就是反动派特务对毛主席及其他中共代表团的监视记录。
其中有这样一则记录:1945年9月13日下午1:15分,毛泽东、王若飞、龙飞虎分别乘坐小包车和吉普车来到桂园。2:45赴考试院,过了一刻钟返回桂园,下午7:50分,毛泽东、王若飞继续乘原车赴检察院,到了晚上8点仍未返回。
由此可见,毛主席及中共代表团的一举一动,全部都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之下。为何蒋介石要如此处心积虑地监视毛主席?其用意不言而喻,他肯定没什么好心眼。
不过,毛主席没有被这阵仗吓倒。在重庆的40多天里,毛主席每日都要外出四处奔走,经常到深夜一两点钟才返回住处。
毛主席其实很清楚,他到哪里去,见什么人,甚至说了什么话,这些细节都会被蒋介石所知晓。而他在重庆这40多天,几乎每日外出奔走,并非游览景色,而是利用这段时间频繁会见各界人士。
比如1945年9月3日,毛主席在这一天一连会见王世杰、白崇禧、郭沫若、邓初明、冯乃超等人。晚上7:30赴苏联大使彼得洛夫夜宴会,会见英、美、法等国大使,和荷兰、比利时等国使馆官员。
9月4日,毛主席、周总理与张治中、邵力子、王世杰等人进行谈判。
总之通过毛主席等人的不断奔走,让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人不想打内战,更不想搞独裁的想法,赢得了外界的一致称赞,获得舆论导向的优势。毛主席在此期间,展现出了属于共产党领袖独特的风采和魅力。
1945年10月初,从四川西昌度假归来的蒋介石看到局势发生巨大变化,他也放弃了扣押毛主席的念头。
1945年10月10日下午,持续了43天的重庆谈判,终于落下帷幕,国共双方在桂园客厅共同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为“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1日上午9:15左右,在张志中、王若飞的陪同下,毛主席乘坐专机安全飞回延安。
在当天的日记里,蒋介石写道:“彼(毛泽东)去后,散步林园一周毕,记事,批阅公文,甚叹共党之不可与同群也。”
后来,蒋介石的亲信陈布雷问他对毛泽东的评价。蒋介石回忆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说道:“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 手执一缕, 绵绵不断, 据说一天要抽50 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 在同我会谈期间, 竟然决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 不可少视啊! ”
从这个评价也能看出,蒋介石虽然一开始不把毛主席和红军放在眼里,但是对毛主席这位对手,还是给予了公正客观的评价。
毛主席嗜烟如命,但同蒋介石在会谈期间,能控制住一支烟都不抽,这惊人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就连蒋介石都感到震撼。
也就是从这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我们也能预见,为什么蒋介石斗不过毛主席!
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想过扣留毛主席,甚至想置于死地。但我们的伟人毛主席通过与蒋介石一次又一次的博弈,最终还是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延安。
毛主席的内心毫无畏惧,他深知蒋介石根本不敢轻举妄动。这一点毛主席确实是料到的,因为毛主席接到蒋介石的邀约电报后,就已经想到了蒋介石的真正用意。
而且毛主席已经掌握了国民党军队部署以及各地局势等相关信息,算准了蒋介石不会同意和平民主建国。
他清楚,这次重庆谈判,其实还是蒋介石想用舆论为自己造势,所以毛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阐述和申明共产党的立场。
赴重庆期间,与各界人士、民主党派打好关系,不仅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还用行动揭开了蒋介石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这就是伟人的智慧,这就是伟人的谋略!
话虽如此,但就怕蒋介石狗急跳墙,尽管毛主席身边有安保小组,可重庆毕竟是国民党的大本营。蒋介石若是不顾一切地发动暴力事件,中共代表团也会非常危险。
事实证明,哪怕是龙潭虎穴,也挡不住共产党人谋求和平的决心与毛主席这位伟大革命家的气魄。
蒋介石为什么斗不过毛主席?其实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博弈,就已然注定了结局。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古有鸿门宴,今有重庆谈判。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早就失去民心,他们妄想一边和谈一边发动内战,剿灭八路军及根据地。
毛主席的一再忍让,更是让蒋介石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但高手过招,往往走一步算三步。蒋介石的第一步就算错了,说来说去,蒋介石只是色厉内荏,反倒是毛主席,一直都是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