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吞金为何会死_吞金的危害
在一些短视频网站上,许多知名美食博主都曾吃过含有金箔的食物,邻国日本就有添加了金箔的糕点、咖啡、冰淇淋、鸡尾酒等。
这些食物从外形看上去金光闪闪,显示出不菲豪华感,让无数同学艳羡不已。
可转念一想,许多古装剧,还有相关文学作品中都提到过“吞金自杀”这个成语。顾名思义,古人选择吞食生金进行自我了断。《红楼梦》里,一生苦命的尤二姐就是吞下生金,而后香消玉殒。
既然古人认为黄金有毒,那为何现代人还特意追崇掺杂金箔的食物呢?
先从《红楼梦》原文来看:“这里尤二姐心下自思:病已成势,日无所养,反有所伤,料定必不能好。况胎已打下,无可悬心,何必受这些零气,不如一死,倒还干净。常听见人说,生金子可以坠死,岂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净。”
想毕,拃挣起来,打开箱子,找出一块生金,也不知多重,恨命含泪便吞入口中,几次狠命直脖,方咽了下去。于是赶忙将衣服首饰穿戴齐整,上炕躺下了。当下人不知,鬼不觉。”
一生苦命的尤二姐,遭到贾氏兄弟百般凌辱,偌大的贾府里,已没有尤二姐的容身之处。思来想去,尤二姐决定吞食生金,干干净净离开人世。于是乎,她翻箱倒柜找出一块生金,吞入口中,人不知,鬼不觉地与这俗世告别。
虽然《红楼梦》只是一本古典传记小说,但这个桥段也体现出吞食生金后,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必将是死路一条。
除了《红楼梦》有过相关记载之外,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其中更是详细阐述了生金充满剧毒,与砒霜、水银一样,都是能置人于死地的烈性毒药。
《本草纲目·金石一·金》:“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馀次,毒乃已。”
既然连李时珍都认为生金有毒,那现代人食用含有金箔的食物,难道不是自杀行为?
其实,古人所吞食的生金,与现代人服用金箔,差别很大。高中物理明确介绍过,黄金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这种金属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毒性。然而,没有经过提纯的生金,包括金矿石才含有毒性。
据科学研究,人们佩戴的金首饰,包括手镯、戒指、耳钉,是通过多个程序炼制之后的纯黄金,没有经过炼制的生金含有水银蒸汽,水银蒸汽是剧毒无比的一种物质。
之所以尤二姐吞完生金,立马暴毙而亡,还是因为她所吞食的黄金比重较大,下坠压迫肠道,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内分泌的胃酸(其主要成分是盐酸),又无法溶解黄金。
因此,古代吞金自杀者,是因肠道疼痛难忍,受尽折磨而死,并不代表黄金本身有剧烈的毒性。
中国秦汉时期,古人把所有呈金色的金属统称为黄金。比如铜以及经过简单提炼的铅皆呈金色,古人所说的吞金自杀,也包括吞食铅、铜这类有毒金属。不同于黄金,铜和铅吞下去之后,也会直接导致死亡。
这几年,也有不少为情所困的小青年,一时想不开,效仿古人选择吞金自杀。由于现代医学条件发达,吞金者及时送往医院,医生会使用核磁共振,先观察被吞黄金体积有多大?若体积较小,让患者自行排泄而出。体积较大,需要对患者进行剖腹手术,取出黄金。
这样说来,古人吞金自杀时,并不是单纯吞食生金和未经提纯的金矿石,他们是吞食大块黄金,造成体内大量出血。古代医学条件简陋,体积较大的金块,或其他金属被吞食后,造成肠道下坠堵塞,从而形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患者就会被活活地痛死,不大可能会得到及时救治。
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规定,可将适量黄金作为食品添加剂。所谓食用金箔,只是起到装饰作用,让食物本身更吸引眼球,赚足噱头。
商家制作食用金箔时,先把纯金经过10多道工序进行精细加工,制作出薄如蝉翼的金箔。这种金箔的厚度只有1/万毫米,比一张普通的a4纸还要轻薄上百倍。
由于这种食用金箔体积小,且经过反复提纯,稍微加上点小剂量,放在食物中,则不会对人体构成直接危害。
还有一点,《本草纲目》明确记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尤以金箔入丸散服,破冷气,除风”。
古人也会用黄金用药,达到通五脏邪气,使患者身体舒健的效用。因此可以断定,服用过量的黄金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食用金箔,是因为经过反复提纯之后,已无任何危害。
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乐应该是不少同学从小喝到大的一种饮料,但大人们常以可乐对人体有害,禁止我们喝可乐。
通过医学研究,只有长年累月,喝下过量可乐,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定时定量,稍有节制地喝可乐,其实不会对人体有太大影响。
古人吞食黄金和现代人食用的金箔,就是存在剂量和提纯方面的不同关系。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金箔酒、金箔大餐,已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可控范围内加入金箔,会提高食物档次,仅此而已。
黄金本身并不具有毒性,服用过量黄金,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商家只是为了赚钱,推出金箔食物,他们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往食物里添加过量金箔,导致人体危害。
至于成人一天最多能够吃多少剂量的金箔?还需要相关部门通过科学研究做出规定。
所以说,不管是金箔,还是古人吞食的生金,只有吃多了才对人体才有危害。掺杂金箔的食物,唯一比普通食物多了点东西,那大概就是金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