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宋朝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_宋朝元宵节的习俗

时间:2022-10-17 13:59:51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对于我们来讲,也叫大年。过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对于我们来讲,也叫大年。过了元宵节这一天,“年”也算是过完了。打工人要开始准备工作了,学生党也要收拾行囊踏上求学的征程。

但是元宵节对于古人而言,可是一个最为特别的日子。在这一天,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也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美景,更有“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的画面。

因此,元宵节这一天,对于古人来说,显得尤为特别,那他们都是怎么过的呢?

宋朝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_宋朝元宵节的习俗

由于历史的沉积和文化的碰撞,宋朝的元宵节,可以说是一场全民的狂欢节。在这一天,人们分不清是夜晚还是白天。因为“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宋朝的元宵节。

提到元宵节,那就要讲讲灯了。在宋朝时期,元宵节这一天,几乎是个人都会去看灯。即便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在这一天,都会去看灯。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宋朝的灯实在是太好看了!

光是灯的品种就二十多种,每一个品种都巧夺天工,别有一番风味。比如“卷进红莲十里风”,描写的就是宋朝人自己亲手做的红莲灯。

这种灯是用一根竹子,破成均匀的20条或者10条,然后把麻线系在竹条头,使其弯曲,再用纸糊上,这样就成了一叶莲花。再将两叶莲花相互压紧,使其变成盛开的莲花形状。最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中心位置。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灯。在后来的发展中,灯具的制作也逐渐复杂起来。

为了制作灯,甚至不惜耗费珍贵材料。像福州灯,就是全部用白玉制作而成;还有卷片直径有三四尺,全部用五色琉璃制成的苏灯(一米约等于三点三尺);用五色珠为纲,下垂流苏,灯上或为龙船、凤辇、楼台故事的珠子灯等等。

宋朝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_宋朝元宵节的习俗

还有一种灯,名为走马灯。通过这种灯,我们也不难看出宋朝人的智慧。走马灯有立轴、叶轮和底座,看着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却结合了现代燃气涡轮机的原理。

在立轴的上部横装着一个叶轮,叶轮的下面,在立轴底部的近旁,装上底座,当蜡烛燃烧的时候,产生的热气上腾,便可以推动叶轮旋转。

而有的走马灯则在立轴的中部,沿着水平方向横装着几根铁丝,每根铁丝上都糊上了纸剪的人马。夜晚点燃,人马就随着立轴而转动,印在灯壁上,成为灯画。

如上文所说,宋朝的元宵节也被称为“不夜城”,是被这些五颜六色的灯所点燃,那些灯就好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洒落在人间。

无论城市的大小,每个城市都沉浸在这节日的喜气中。比如成都,在元宵节这一天,每夜需要用掉500斤油,成都的灯山,竟然比京城的还要美丽,山前还有专门放置花卉、野兽等供市民观赏。

在苏州还有许多稀奇价贵的灯,大家争相抢购。

宋朝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_宋朝元宵节的习俗

宋朝的元宵节这天,人们除了看灯以外,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那就是看艺伎表演。

对于艺伎来讲,元宵节是一个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各个艺伎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时大家就有机会可以看到很多绝技,比如使唤蜂蝶、鱼跳刀门、追呼蝼蚁等。

宋朝有一个叫张九哥的人,他是一个艺伎人。他会表演吞双面锋刃发铁剑,当然他还有一个拿手绝活,会“使唤蜂蝶”这一幻术。

他曾经在燕王面前就表演过“使唤蜂蝶”,取一叠帛重叠,剪成蜂和蝶的形状,蜂蝶就会自然随着张九哥剪纸飞去,或者聚在燕王的衣服上,或者飞到过往的行人身上。

这让燕王十分高兴,张九哥怕燕王因为失去帛而发怒,又将蜂蝶召唤飞回,一匹帛又完好如初。

宋朝除了张九哥的使唤蜂蝶,还有追呼蝼蚁。追呼蝼蚁是将一红一白两种蚂蚁,装在两竹管中。表演者取红、白两面小旗,分东、西插在桌上。

然后取管去塞,分别放在两边,用手指各向两管处弹动数下,蚂蚁随声而出,自成行列,并分趋止于旗下,排列如战阵。

这两种绝技只会在东京表演,其余地方并没有看到。在宋朝,元宵节更多的表演是由娱乐的市民来展示。比如现在仍然流行的舞队,在那时也是风靡一时。

宋朝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_宋朝元宵节的习俗

舞队,一般分为商业性质的舞队和自娱自乐的舞队。

在宋朝,舞队不单只是跳舞,他们还会唱歌和表演戏剧。例如远近闻名的临安舞队,人数多达千人之众。

舞蹈演出结束后,还有一些为了赚钱的乘肩小女形成小舞队。她们有时会专门为豪贵跳舞,也会去人多的地方表演,赚取一些小钱来补贴家用。

有时她们还会用“茸茸狸遮梅额,金蝉罗剪胡衫窄”的衣着,来吸引市民。她们曼妙的舞姿,引得市民对她们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

看完她们的舞蹈表演后,更是“归来困顿滞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自娱自乐的舞队,她们更多的是以人物故事为主,将唱、念、做一体的歌舞戏剧聚在一起表演。像“村田乐”,它以乐旦、正末扮演一堆在农村劳动的伙伴,用唱对念,来表现田野丰收的喜悦。

还有动人心魄的“武舞”,一人舞大旗,一人翻筋斗。

无论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什么样的娱乐方式,都是为了满足市民能够在元宵节这一天的快乐。

在这一天,妇女们都带上大如枣栗的灯球灯珠,来装饰头部,更有将食物串在贴枝上点着火,然后放在头上,让人显得更加耀眼。

宋朝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_宋朝元宵节的习俗

在宋朝,元宵节也是一个定情的日子。这一天,青年男女们可以手拉手、肩并肩走在街上。如果有对于婚姻不满的女子,还可以大胆写上请求青年男子一起游玩的香囊。

整个元宵节不仅充满了欢愉,同时也屡屡发生偷窃的事,甚至还有劫匪绑架权贵的子女,以此来获得钱财。为了避免儿童走失,官府甚至还专门准备了看戏棚子,供小孩子观看。

每一个节日都有各自的印记,对于宋朝的元宵节而言,他们的印记是各式各样的灯。这些灯就像是天上的星和人间的烟火,照亮了天际,也照亮了宋朝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