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兵不血刃什么意思_兵不血刃的典故

时间:2022-10-17 14:41:2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陶侃(259-334),字士行,庐江浔阳人,是东晋有名的将领。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困,虽才能过人,却一直得不到提拔,只能在县里找个普通的差使补贴家用,与母亲勉强度日。 有一次

陶侃(259-334),字士行,庐江浔阳人,是东晋有名的将领。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困,虽才能过人,却一直得不到提拔,只能在县里找个普通的差使补贴家用,与母亲勉强度日。

有一次,鄱阳名仕范奎慕名前来拜访他,仓促之间家里竟拿不出可以招待客人的食物。陶侃的母亲只好剪了自己的长发,拿去变卖以换取一些酒菜。这才没在客人面前失了礼节。

范逵同陶侃边喝酒边聊天,二人越谈越投机。吃过饭后,范逵起身告辞,陶侃一直把他送出百里之外。临别时,范逵问道:“你是否想到郡里去找个差事做做?”陶侃说:“怎么会不想呢,只是苦于无人推荐啊!”

此行之后,范逵专程赶到庐江郡极力向庐江太守张夔称赞陶侃的才德并找各种机会向张夔推荐陶侃。再范逵的极力推荐下,张夔便把陶侃召到郡里,先后任命他为督邮和主薄,并且举荐他为孝廉。从此陶侃的名声渐渐为人所知,受到一些州郡长官的赏识。

公元305年,右将军陈敏拥兵作乱,派兄弟陈恢率军进军武昌。荆州刺史刘弘决定起用陶侃为江夏太守,派他出兵击退陈恢。

刘弘的部将扈瓌出于妒忌,私下对刘弘挑拨道:“陶侃和陈敏是同乡,您派他统率重兵去平乱,万一他有异心,荆州定会失守。”刘弘说:“陶侃的为人,我非常了解,他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的!”

陶侃从旁人那里听到扈瓌对刘弘说的话以后,为了解除刘弘的顾虑,便派儿子陶洪和侄儿陶臻去荆州见刘弘。刘弘却命令他二人回武昌,并且加任陶侃为督护,使他能够专心一意地在前方作战。

刘弘的支持和信任,令陶侃备受感动。为了报答刘弘的知遇之恩,他坚定沉着地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连连获胜,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陶侃治军严明,有大将风度。他非常关心和爱护他的士兵,处处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每次缴获的战利品物品总是全部分给将士们,自己分毫不取。因此,他深得部下的拥戴,他的部下也都忠心耿耿,乐于为他所用。

后来,陶侃被升迁为龙骧将军、武昌太守。他先后受朝廷派遣,南征北战,因各种军功被封为柴桑侯,食邑四千户。

陶侃在担任广州刺史期间,局势平静,军务也比较空闲,但他仍坚持每天早早起床,然后把一百多块砖搬到屋外,黄昏时再搬进屋来。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中原还没有收复,我怕过分安逸了,将来不能再为国出力。”

在交州刺史任内,陶侃每天都要亲自接待宾客,批复公文,工作非常勤奋,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他常常对人说:“大禹能够爱惜寸阴,我们就更应爱惜分阴。一个人如果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就是自暴自弃!”

屯骑校尉郭默,是个骄横跋扈的人,因为泄私愤,杀害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他还伪造皇帝诏书,诬陷刘胤造反,通报给各个州都。宰相王导异常担心难以制服郭默,不但不敢问罪,反而任命他为西中郎将、江州刺史,以示安抚。

陶侃得到刘胤被害得消息,立即请求讨伐郭默。他书信于王导“郭默杀害州官,你就任命他为新任州官;若他杀害宰相,你也让他当宰相不成?”王导看到陶侃的书信侯,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便接受了陶侃讨伐郭默的意见。

郭默听说陶侃亲自前来讨伐,心里非常惊恐害怕,准备率军逃离江州南下占领豫章。可是还没来得及还没有动身,陶侃已经兵临城下,把江州包围得水泄不通。

郭默知道自己肯定不是陶侃的对手,有了投降的打算却又怕被处死,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时晋军在城外发起猛烈进攻,叛将宋侯眼见大势已去,便逮捕了郭默,开城迎降。陶侃兵不血刃地平定了这场叛乱。

由于陶侃治军有功,屡建战功,对巩固晋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晋成帝下诏拜他为大将军,同时还授予了他各种特殊荣誉。陶侃并不居功自傲,屡次上奏辞让。

公元334年夏天,陶侃得了重病。临终前,他给晋成帝写最后一道表章, 希望把自己受赏的节磨、车盖和官印等物全部奉还朝延;对自己不再能为国家尽忠效力,表示遗憾。他死后,被朝廷追尊为大司马。

兵不血刃:未经战斗就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