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什么意思_上帝之鞭的历史典故
南匈奴附汉,北匈奴远走。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的地盘,既现在的伊犁河上游一带,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锡尔河上游东部。第三站为阿兰聊,这已经到了欧洲边缘。在91年到290年长达两百年的历程中,这个上天的骄子好像消失了一样。北方的苍狼为了梦中的家园,在雪地中,沙漠里艰难的跋涉。中外的史书中都找不到这个骄傲民族的记载。当《波斯史》中提到三世纪末匈奴出现在阿兰聊时,这头饥渴太久的苍狼已经对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四世纪中叶,阿兰聊灭国,西方震动。从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动史遂不绝书。
匈人欧洲篇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汉民族的长年战争中承认了失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
阿兰聊灭国后没多久,西方诸国还来不及为其哀悼,就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浩劫。公元374年,巴兰勃率领匈奴铁骑入侵东哥特,来时排山倒海,去时十室九空,而且匈奴在三百年来对中国作战以来学到的中国的战争艺术和谋略,在欧洲国家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匈奴以战养战的方式沉重打击了东哥特人,当年迈的东哥特国王赫曼立克(Hermanrik)的军队被匈奴全歼后,他便自杀了,继位的维席密尔(Vithmir)也兵败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余的部众在阿拉修斯和萨弗莱克斯的带领下逃到西哥特。也有人逃向巴尔干。
西哥特国王阿撒那立克(Athenarie)得知东哥特灭国后立刻在德聂斯德河布阵,意图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远处上游偷渡后夜袭敌营,重创西哥特军。西哥特人在惊悖之余,一部大约二十余万众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国境,由于罗马帝国官吏的残酷压迫,哥特人纷纷起义。
罗马皇帝法伦斯(Valens)调集大军于公元378年8月9日在亚得里亚堡与哥特人会战,在哥特的重装骑兵面前曾经纵横欧亚的罗马方阵步兵毫无地位。下午,法伦斯和四万禁卫军全数战死。方阵步兵的时代过去了。这一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无法控制辖下的诸族和领土。而此时,匈奴人回到喀尔巴阡山(位于东欧)以东,进行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乌尔丁带领大军攻入匈牙利追击哥特人,并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这支可怜的哥特队伍在法洛伦斯被西罗马军队消灭以报亚得里亚堡之仇。匈奴人只是来意大利转了一下,不过又带来了相当大的后果。匈牙利原住民凡达尔人,瑞维人,和最先被匈奴人灭国的阿兰聊人开始了大跑路。这三族人进入高卢,与当地人战斗后于409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并建立了三个国家。与此同时,阿勒立克带领的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的大军,不过他们比几年前的同胞拽多了,在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围攻罗马,而在410年攻入城中,这是历史上罗马城的第二次沦陷。
在这次战争中,西方诸族在匈奴军势的压力下为生存互相火并。而匈奴人则占据了巴诺尼亚(今匈牙利)把当地的哥特人列入统治之下后又开始无忧无虑的放牧生活了。
乌尔丁死后,路加即位,路加死后他的两个侄儿白里达(Bleda)阿提拉(Attila)共同治国。在这段时间里西欧相当平静,而北欧,东欧战火纷飞,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堪匈奴压力,渡海流亡到英伦三岛,在俄罗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归与阿提拉旗下,俄罗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芬兰人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时以“匈奴仆人”的身份第一次进入西欧的。
公元445年白里达死后,阿提拉独领匈奴,成为欧洲最有权势之人!王庭设于多瑙河以东的大草原上。
此时的东西罗马都要向阿提拉进贡。匈奴在东方失去的荣光在西方找了回来。
由于对西罗马提出的政治联姻和领土要求遭到拒绝,阿提拉决定开战。451年,阿提拉统领五十万大军进入高卢,这也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军队吧。罗马大将阿契斯北上抵挡,并联合了所有受匈奴压迫的蛮族王国。双方在加泰罗尼亚平原上会战,此战空前惨烈一日之间战死者有十五万之众……阿提拉见双方陷入了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于是领军回国。
次年,阿提拉率军突然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攻意大利并摧毁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压迫罗马。446年,军中大疫,阿提拉见西罗马已求和、东罗马援军已至,于是回国,并于同年病死。此二役过后,西方人畏惧地称其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后,强大的匈奴人内部又出现内讧,诸子争立为王,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被匈奴击败的日耳曼人乘时而起,把匈奴人赶回喀尔巴阡山以东。461年,阿提拉幼子邓直昔克企图重建霸权,不幸在与东罗马交战时战败身亡。这是西方史书上对匈奴人活动的最后记载。
在中国,此时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国建立的“汉——前赵”、“北凉”、“大夏”等均在公元460年前相继覆灭。
在亚洲和欧洲的匈奴人则分别与当地各民族混合了起来,一个彪悍而勇敢的民族从此消失了。匈奴(注意:匈人是不是匈奴人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在世界范围内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天之骄子的传说结束了。
耶律大石篇
公元1130年2月的一天,耶律大石按契丹族的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后,率部西行。先进军谦河(前苏联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吉利吉思国,然后向西越过金山(阿尔泰山),进入了翼只水(额尔齐斯河)和也建里河(今额敏河)地区,在叶密立(新疆自治区额敏县)修筑城池,建立根据地。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凉爽,但地狭局促,不宜于扩展。
耶律大石决定继续向西,其计划是通过回鹘王国,去占据喀什噶尔的喀喇汗王朝。他派人给回鹘国王送去一封书信,表示借路而过,西至大食。在回鹘王收到信的同时,耶律大石的军队已兵临城下,回鹘王将耶律大石迎进城去,大宴数日,临行之时,又送大量的驼马羊只,愿为附庸国。但耶律大石的此次西进行动却被喀什噶尔的喀喇汗朝军队打败。退兵至回鹘王国时,却遭到回鹘王的掩杀,又损失了不少军队。耶律大石只得率军又返回叶密立。耶律大石在那里休养生息,得到了当地突厥各部的拥护,户数增扩至4万户。几年后,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登基称帝,号称菊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汉尊号“天佑皇帝”,建元“延庆”,史称西辽,穆斯林和西方史籍又称之为“哈喇契丹”。
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巩固地位之后,两次率军南下,高昌回鹘投降了西辽,成了一个附庸国。耶律大石随后陈兵喀喇汗朝边境。此时在巴拉沙衮东喀喇汗朝的大汗是伊卜拉欣,此人无能而软弱,竟派使者去邀请耶律大石到他的都城巴拉沙衮,让王位给耶律大石。耶律大石将易卜拉欣降封为“土库曼王”,将东喀喇汗国作为西辽的附庸国。巴拉沙衮宜于农耕,土地肥沃,广袤千里。于是耶律大石决定定都于巴拉沙衮,又称虎思斡耳朵。(阿富汗西北部)的塞尔柱帝国的附庸。1137年,西辽军队在占领了费尔干谷地之后,与西喀喇汗王朝的大汗马合木交战,结果马合木的军队被击溃,随即向塞尔柱的苏丹桑贾尔求援。苏丹桑贾尔率领周围穆斯林国家的军队10万骑渡过了阿姆河,开进了河中地,于是在萨末鞋以北的卡特石展开了中亚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全史》称大石为“独眼菊儿汗”。指出大石可能因久经战场而受伤。
耶律大石认为彼军虽多而无谋,采用分而击之的办法,将自己的军队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分别攻击苏丹桑贾尔的联军。会战在伊斯兰历五三六年萨法尔月九日(1141年9月9日)打响。西辽军越战越猛,加之有苏逻禄人的协助,大获全胜。苏丹桑贾尔携带阿合木狂奔过阿姆河,进入呼罗珊,但他的妻子及左右两翼的指挥官均被俘获,桑贾尔军队伤亡惨重。耶律大石进入了萨末鞋,册封阿合木的弟弟伊拉欣为桃花石汗,西喀喇汗国也归附了西辽。
占领河中地区之后,耶律大石派大将攻打花剌子模国。花剌子模位于阿姆河下游和咸海南岸,塞尔柱王朝兴起后曾一度臣服于它,后又摆脱了塞尔柱的控制。1141年,耶律大石的军队进入花剌子模之后,迫使花剌子模沙(即国王)投降,每年向耶律大石纳贡金银物品。
至此,东起土拉河(在蒙古共和国境内),西包括咸海,北越巴尔喀什湖,南到阿姆河、兴都库什山和昆仑山,都成了西辽帝国的疆境。
成吉思汗篇
(1219-1225)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Khorazm),便藉口花剌子模杀蒙古商队及使者,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他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随行。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Samarkand),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穷追之。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Russ),于1223年大败钦察(Kipchak)和俄罗斯的联军。另成吉思汗又挥军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阑丁,在印度河流域打败之。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
(1235-1244)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后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杀札阑丁。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蒙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Legnica),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欧震惊,称为「黄祸」。正当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拔都忽接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于是急速班师。
(1253-1260)蒙哥于1251年即大汗位后,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亚地区,头等目标是消灭木剌夷国(Mulahida,在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军荡平木剌夷之地,并挥师继续西进,攻陷报达(Baghdad,今巴格达),屠杀八十万人,灭亡历时五百余载的黑衣大食(Abbasids)。此后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攻占大马士革,其前锋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本来他还要进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阵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