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防治害虫的_古代防治害虫的方法
在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无疑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先秦时期,还是明清时期,一个政权的稳定与否,都和粮食是否丰收有着莫大的关系。一旦人民吃不饱,那么便会发生饥荒,造成人口大面积的减少,严重一点,甚至会引起民变,造成一个国家的动荡。
而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害虫。害虫对于庄稼有多少危害大家都心知肚明。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蝗虫就属于害虫。这些害虫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
因此,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们充满大智慧的古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治害虫。而根据不同的时期,这些措施也在发生着变化。
先秦时期治理害虫的方法
先秦时期,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理害虫的方法:
一、祈求神灵保佑
先秦时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对神灵特别崇拜,即万物有灵论。因此,当蝗虫灾害出现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祭祀神灵。
殷商人认为,“河”、“岳”、“帝”等神灵是掌管蝗灾的神灵,他们可以发动蝗灾,也可以停止蝗灾。因此这些古代先民认为只要祭祀这些神灵,就能消除蝗灾,达到免灾的目的。
二、深耕防治害虫
所谓的深耕,就是将地底下土质较好的湿土翻到表面,再细耕慢磨,以此来改变土质。粮食在土质较好的的地方生长,其长势肯定比在土壤环境不好的地方要好。而粮食长势旺盛,其抵抗害虫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言: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三、药剂治虫
早在周代就专门设有治虫的官职,并用药剂来除虫。比如说庶氏(官职名)负责驱除危害人的毒虫,用攻祭和说祭除去毒虫,用嘉草熏毒虫。又比如说翦氏(官职名)负责灭除蠹虫,用荣祭、攻祭灭除蠹虫,用莽草熏杀蠹虫。
而在这些除虫的方法中,大多数都是利用一些植物性药剂或者炭火烘烤的方式来达到除虫的目的。
秦汉时期治理害虫的方式
秦汉时期,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理害虫的方法:
一、积雪除虫
在秦汉时期,没有我们现在这么良好的灌溉条件,因此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冬季将雪压入土壤,使得雪水渗透进土壤。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减缓雪水的蒸发速度,为来年粮食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二是雪水渗入地底以后,由于雪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因此能够将害虫的虫卵冻死。
二、挑选合适的种子来预防害虫
秦汉时期的人们已经知道了良种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挑选来年的种子时,会挑选长势好,结出的果实大的麦、禾作为种子。虽然不知道秦汉人在挑选种子的时候有没有把抗害虫能力作为参考标准,但是秦汉人的这种举动还是十分令人惊叹。
而这样挑选的种子,就算其没有按照抗害虫能力进行挑选,仅凭其长势更好的条件,就能提高其抗害虫能力。
唐宋时期治理害虫的方式
唐宋时期,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理害虫的方法:
一、火烧土埋法
不少的害虫都有趋光性,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蝗虫。唐宋人先通过害虫的趋光性,将其引入火堆,一部分进入火堆的害虫则不去管他,而另一部分散落在火堆附近的害虫则通过深埋的方式除去,可谓是双管齐下。
二、消灭蝗卵法
唐宋时期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蝗虫喜欢栖息的地方,以及蝗虫排卵的时间。因此,他们通过挖掘蝗卵的方式除去蝗虫,以免来年受到蝗虫的侵害。
明清时期治理害虫的方式
明清时期,无论是耕种技术还是治理害虫的技术都有了十足的发展,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理害虫的方法:
一、通过提高农作物质量提高抗害虫能力
明清时期的人们,对于耕种已经有了十足的认知,他们在耕种过程中,通过耕地的深浅,耕地的遍数和耕地的质量来提高农作物根系和土壤的紧密程度,既提高了农作物吸收养分的效率,也提高了农作物根系的发达程度。从而间接地提高农作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抗害虫能力)。
二、从根源入手,去除蝗虫
上面已经提到过,唐宋时期的人们通过消灭蝗虫的卵来消灭蝗虫,而明清时候的人们显然有了更高的认知,那就是通过去除蝗虫的生长环境来除去蝗虫。
清代的《治蝗书》中就提到了蝗虫喜欢的环境,那就是湖滩洼地。通过清理这些地方能够有效地去除蝗虫。
结束语
可以看到,虽然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原理,但是古人们依然能够凭借丰富的经验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他们或通过提高农作物自身的质量来提高害虫,或通过害虫的生长环境入手从根源上消灭害虫。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的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