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的_古人过中秋节的仪式

时间:2022-10-30 10:15:0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中秋节又叫拜月节、月娘节、团圆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不用翻古书追根溯源,看《红楼梦》中贵族豪门的贾府怎么过中秋节,便可略知一二。 贾家原籍金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的_古人过中秋节的仪式

中秋节又叫拜月节、月娘节、团圆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不用翻古书追根溯源,看《红楼梦》中贵族豪门的贾府怎么过中秋节,便可略知一二。

贾家原籍金陵,居于京城,京城的文化习俗,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的_古人过中秋节的仪式

吃瓜饼

节前,贾珍就履行自己族长的职责,准备好西瓜月饼,吩咐夫人尤氏给长辈族人一一分送,节到礼到。

今天我们依然延续了这个传统,中秋节,晚辈要给长辈亲朋好友送节。不用纠结买什么,古人都帮你选好了,西瓜加月饼,就很完美!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节怎么能少得了吃,但怎么吃,吃什么,都是有讲究的,每个节日都有它的主打食品和瓜果。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中秋节必须吃月饼。除了月饼,中秋节还有一样水果是少不了的,就是西瓜。月饼和西瓜这两样瓜饼,形状是圆的,滋味是甜的,团圆甜蜜,应时应景。

与我们今天不同的是,贾府的月饼是专门请了善做糕点的名厨,来府里精心制作,有自家独特的口味。现在几乎很少有人家自己做月饼,大家都是到超市买现成的。月饼是厂家流水线上按统一标准生产出来的,品牌不同风味有别。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的_古人过中秋节的仪式

拜月

月亮升起时,开始上香。大观园里,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现着瓜饼及各色果品,月明灯影,人气香烟,地上铺着锦褥拜毡,贾母盥手上香拜毕,其他女眷按辈分高低顺序一一拜过。

贾府是诗礼簪缨的豪门大族,很注重排面礼仪。有专门的拜月台,台上设香案,焚香上供,供品中必须有月饼和西瓜,上香前要净手,仪态肃整,祭祀顺序按辈分大小排列。

礼敬神明,古人是虔诚而严肃的。祭祀对象不同,参加的人员亦不同,隆重程度也有区别。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祈求吉祥平安。

拜月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不参加。《荆楚岁时记》里讲“男不拜月”。传统文化中,月为阴,日为阳,月亮是女性的象征,月宫里住的是月亮娘娘嫦娥仙子。就连给孩子讲的故事里,也都是月亮婆婆太阳公公。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的_古人过中秋节的仪式

赏月

祭祀结束,贾母带领荣宁两府子侄孙女媳妇到凸碧山庄赏月。

凸碧山庄是一座敞厅,前有平台,建于峰脊之上,是大观园的最高处。周围没有建筑树影遮挡,空旷寥廓,最宜赏月。所以贾母说:“赏月在山上最好。”

平台上设好桌椅,中间用屏风隔成两间(封建社会男女有别)。凡桌椅形式俱是圆的,取团圆之意。

座位也大有讲究。上面贾母居中坐下,左为上,所以,左垂首长子贾赦带贾珍贾琏贾蓉一桌,右垂首次子贾政带宝玉贾环贾兰一桌,邢夫人王夫人等都在屏风后面,一家人围着贾母团团坐定。

不能光吃干喝酒啊,要有活动助兴,营造团圆热闹的气氛。文人士大夫在这样的节日里,一定要赋诗填词,借景抒情,以助节兴。

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苏轼在丙辰中秋,欢饮达旦,留下的千古名句。

书中第一回中秋节,甄士隐邀穷儒贾雨村家中小聚,贾雨村就借诗词抒发自己的胸怀抱负:“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蕙内待时飞。”又借着酒意,狂兴不禁,对着一轮明月,口占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贾母及贾赦贾珍等文化水平有限,做不了诗,所以就玩俗的,喜庆热闹就好。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的_古人过中秋节的仪式

贾母提议折一枝桂花,击鼓传花,花到谁手,谁喝酒一杯,并要讲个笑话。

击鼓传花是一种简单又热闹的游戏,击鼓人藏在屏风后面,鼓响传花,鼓停花止,花落在谁手里,谁就要按规定表演节目。随着节奏密集的鼓点,在场参与的人精神会高度集中起来,不想表演节目的人,唯恐花枝落在自己手里,营造出紧张而热烈的气氛。

这个游戏,花枝选择要对景。桂花是中秋节最应景的吉祥花卉,有蟾宫折桂之意,选桂花就对了;像过元宵节,王熙凤提议用梅花,行一个喜上眉梢的令,就很对春节的景。

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几个公子小姐,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都是喜欢填词写诗的风雅之人,所以他们玩联句作诗,就连大家眼里最不看好的贾环也逮着机会,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诗才。

等到月至中天,越发晶彩可爱。古代没有雾霾,也没有五颜六色的电灯,自然月明风清。贾母因说:“如此好月,不能不闻笛。”命十番上的女孩子只用笛声远远地吹过来就够了。老太太的理由是音乐多了,反失雅致。笛声悠扬清脆,闻之喜悦,很对景。不得不说,贾母这个老太太是很会玩的。

一场中秋聚会,既有祭祀的庄重虔敬,亦有玩乐的活泼雅趣,内容丰富,仪式感满满。

如今,快节奏的商品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掠走了人们心中的诗意,现代人不可能再像古人那样注重仪式,营造氛围,慢悠悠地过节,但可以在文学典籍中感受古人的节庆方式,赏阅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继承与发展中,团圆始终是中秋节不变的美好主题。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的_古人过中秋节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