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有哪些_古代礼仪的种类
礼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秩序。为了使存在于社会各阶层的贵贱、尊卑、长幼各得其礼,井然有序,于是便产生了各种礼仪。
一、跪拜礼
跪拜礼,亦称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礼节。据《周礼·春官·大祝》的记载,九礼分别是:“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好家伙,一下子生出这么多拜法,太烦琐了。好在九拜的前三种为正拜,即常用之拜,是跪拜礼的基本类型,其他种类都是从正拜中衍生出去的,并不常用。
顿首,就是我们常说的叩头,是平辈之间的礼节。古人席地而坐,姿势近似于跪,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就立即举起。“顿”,头碰地即起。后世常说免冠顿首,亲友之间信函往来亦以顿首示敬。
稽首,是跪拜礼中最重的等级,用于臣拜君、子拜父、郊祀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对死去亲人的拜墓等。行礼方法与顿首同,区别在于使头在地上停留一段较长的时间。“稽”,稽留,头至地多时的意思。
空首,是位尊者对于位卑者稽首拜的答拜礼。行空手礼时,先取跪姿,然后拱手至地,接着引头至手。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到地上,而是悬在空中。
跪拜礼之外表示敬意的礼节还有:一是“拱”,两手合抱以示敬意,合抱时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如遇凶丧则应反过来。二是“揖”,即拱手为礼,今称作揖,是宾主相见时的礼节。
清乾隆中,英国马戛尔尼勋爵奉英王乔治三世之命,率使团入京,就在是否以三跪九叩之朝觐大礼面见皇帝一事上,与清政府发生外交争执,僵持很久,最后以双方的让步而妥协。自此之后,森严的紫禁城大门就吹进了洋风。
辛亥革命后,随着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辱人格的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跪拜礼之取消,势在必行。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立即宣布取消跪拜礼。逐渐代之而起的是握手、鞠躬、举手礼等“文明礼”。
二、诞生礼
在世界许多民族中,新生儿出生前后都有一些特别的仪式,人类学中称之为诞生礼仪。这些礼仪具有为新生儿祝吉和为产妇驱邪等意义。
我国古代有关诞生礼仪的记载至今还比较详细地保存在《礼记·内则》篇中。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新生儿出生,如果是男孩,应在门左挂一张木弓,象征男子的阳刚之气;如果是女孩,则在门右挂一幅佩巾(手帕),象征女子阴柔之德。
待孩子出生三日后,家人们才可去抱他(她)。如果是男孩,这时就要举行射“天地四方”的仪式,预示男孩将以上事天地、下御四方为己任。女孩没有这个份儿。
孩子出生满三月后,便择一吉日,为孩子举行剪发礼,同时还举行命名仪式。
后世的诞生礼是古代诞生礼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相当讲究,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节点。“三朝”,农村叫“打三朝”,表示新生儿完全脱离了胎儿期,从此正式进入人生的旅程,农村习俗,亲友要送红蛋,以示祝贺和祝福。过“满月”时要给婴儿剃胎发,并备酒食款待亲友,接受他们的祝贺和赠礼。做“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做“周岁”最为隆重,最有趣的是在这时要让孩子(主要是男孩)“抓周”,就是在孩子面前摆放出几样象征不同职业及趣味爱好的日常用品,看孩子最先抓取哪一样,以此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含有为孩子祈求好运的色彩。
三、成人礼——青年男女的冠礼和笄礼
冠礼是古代男子跨入成年人行列举行的加冠(帽子)仪式。贵族男子到了20岁必行加冠礼,同时起一个“字”(别名),表示他已是成人了。古代人很重视冠礼,《仪礼》共17篇,第一篇就是《士冠礼》。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现代土家族的祖先——巴人(巴民族),3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崛起于今湖北省清江流域的武落钟离山一带,它的首领叫为廪君,别名巴务。小巴务和巴族少年在进行“成年礼”前,先要进行洗礼沐浴,然后在洞穴前高耸的虎图腾柱前正式举行宣誓仪式,最后在老酋长的带领下,攀陡峭石壁,闯激流险滩,经过重重艰苦磨炼后,向森林走去,并在森林里度过几个夜晚……如此艰苦备尝的锻炼,小巴务终于成长为巴族的领袖,受到巴族大众的推崇和敬仰。
笄礼是古代贵族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的加笄仪式。笄,就是簪子。行笄礼时要改变幼年时的发式,把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纚(xǐ,束发的丝织品)把发髻包住,再用笄插定发髻。它像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一种成人礼。
四、座次礼俗
古人分别尊卑有各种方式,例如用服色来分别,用称谓来分别,用官位来分别,而座次也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方式。
古代宫室,一般坐北朝南,其内部分为堂、室、房等几个部分。“堂”是宫室的主体部分,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的前部中央,是用来举行典礼、接待宾客的大厅。堂上席次南向位(坐北朝南)最尊,其次是西向位,其次是东向位,最后是北向位。这与古代皇帝聚会群臣的座次相仿。
可古代“室”内礼节性活动的席次与堂内不同,是以东向(坐西向东)为最尊,其次是南向,其次是北向,最卑是西向。古代宫室,堂后为室,室两侧是东西房。因“室”一般是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只有东西向视野开阔,故以“东向为尊”。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在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要“东向坐”。
而今的宴席,常常用特定的物件标明主宾座(位),这是古代座次礼俗的发展。
这里顺便谈一下用餐的礼仪。
用餐的时候,要注意敬酒和自己用餐的礼节。先谈敬酒,敬酒时,先要向大家举杯敬酒示意一次,之后才是向个人敬酒,向个人敬酒时,应先与主宾碰杯,再按顺序与其他客人一一碰杯,切记不要跳越顺序敬酒;客人在夹菜或者正在吃东西时,不可举杯向客人敬酒;不要以各种理由强迫对方喝酒。
再谈用餐的礼节。每上一道菜要先请主宾品尝,不可只顾自己吃;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给客人夹食物,夹菜不可一路滴汤;喝汤用汤匙,不出声;嘴里有食物时不可与人谈话。
请记住:礼仪就在细节中,细节就是文化,就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