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真实才能如何_洪秀全的真实才能分析
有关太平天国运动,一直以来的说法,是洪秀全领导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洪秀全在组织能力和军事才能上,都并非是整个天国里实打实的NO1。
无可否认的是,洪秀全的确是个十分有理论整理能力的人。
这个科场屡试不第的失意秀才,凭着最初从广州街头得来的基督教普及小册子《劝世良言》,硬是将西方的上帝,跟中国传统的神仙、部分儒学杂糅在一起,搞出了个叫“拜上帝教”的东西。
封建王朝时期的中国老百姓,是很吃宗教这一套的。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传播“太平道”,掀起了黄巾起义;元朝晚期,朱元璋也是借着由“明教”组织起来的红巾军,建立起了延续将近300年国祚的大明王朝。
因而,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充当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用宗教化、神圣化的意识形态,的确能起到凝聚教民,进而拉扯、组织队伍的作用。
只不过理想和现实,从来都不一定是一回事。
为了传播拜上帝教,洪秀全也在广东本乡本土,干过一些吸纳教民、砸毁庙宇塑像的事,但都没有什么起色。后来去到广西,又吃不了上山下乡的那些苦,没过多久就回到了家乡。
真正坚持传播教义、吸纳教众的,则是冯云山。
这个极富组织才能的私塾先生,凭着坚韧不拔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广西紫荆山一带走村串户,为拜上帝教在十万大山中的传播,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而他吸纳的教众里头,最具有军事领导才干的,是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和萧朝贵。由他们两人拉扯起来的、以烧炭工为主的骨干队伍,是早期太平军内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拜上帝教的迅猛传播,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并派兵抓捕了四处传教的冯云山。
这是拜上帝教面临的第一次重大危机。而面对危机,洪秀全和冯云山并没有展示出传教时所描述的“神力”。在教众的迷惑和质疑情绪面前,洪秀全竟然幻想着用请愿的方式说服官府放人,显然表现得太过书生意气。
反倒是杨秀清通达危机公关,用类似“鬼上身、跳大神”的手段,假托“天父下凡”,稳定了人心。继而发挥出娴熟的社交能力,聚拢烧炭工人筹集钱款,通过贿赂腐败的官府,成功营救出了冯云山。
据此,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内的威望急剧上升,直接跃过冯云山,成为仅此于创教始祖洪秀全的二号人物。打下南京后,东王杨秀清更是架空天王洪秀全,独揽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
可以说,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56年“天京事变”的五六年间,太平军的一系列军事、政治路线,大多都是出自杨秀清之手。
这位性格坚定的东王,凭着强硬的手段作风,再加上“天父下凡”的迷信蛊惑力,牢牢得维系着太平天国从天京城,到各个战场的中央集权。
从金田起义到攻占南京阶段,洪秀全的表现又如何呢?
起义初期,洪秀全、冯云山等人一方面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吸引赤贫农民、手工业者跟着揭竿造反,对抗长久以来压迫他们的清政府。
另一方面,又是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萧朝贵假托“天兄下界”,一边神叨叨得跳大神,一边用灾难、疾病之类的预言恫吓民众,裹挟着他们参与起义。
这支起义军刚刚攻克小县城永安,便开展了一场名为“永安封王”权力分配。在这场组织建设中,洪秀全的谋略倒真有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仔细看分封的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这6个王:
杨秀清在太平军中的威望仅次于洪秀全,而且凭着早年的带领烧炭工经验,其统兵作战、战略谋划能力,在整个太平天国中都是首屈一指。
冯云山是洪秀全早年一起传播拜上帝教的亲密伙伴。萧朝贵虽然也是跟杨秀清一样的烧炭工出身,但此前洪秀全已经把妹妹嫁给了他。
剩下的韦昌辉、石达开,与其他人并无明显牵扯,呈现各自为政的状态。
由此可见,冯云山和萧朝贵都是洪秀全的人,他们的存在,正好能够制衡势力日渐壮大的杨秀清。尤其是萧朝贵的“天兄下界”,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平衡一下杨秀清的“天父下凡”。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在接下去的转战中,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先后阵亡,使得洪秀全苦心建立的权力制衡格局,产生了巨大的漏洞,终究为日后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埋下了隐患。
“天京事变”平息后,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开国悍将俱死于乱局,太平天国军力顿时损失惨重。
更要命的是,很快翼王石达开也受不了洪秀全的猜忌,沿天京到武昌的长江一线,带走和裹挟了10万余太平军精锐另走一路单干。虽然继续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但从此再也不受天京城的节制。
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相继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谭绍光等年轻将领。但此时在洪秀全手中,杨秀清时期留下来的军政制度逐渐破坏殆尽,不仅一口气前后封了2000多个王,而且还在事实上默许了将领们对地盘的割据。
这也是1860年2月至5月,陈玉成和李秀成联手二破江南大营后,太平军再也没有像样战绩,并最终走向颓势的深层原因。
为了抢占地盘、扩充势力,李秀成自顾自地在东南的苏州、杭州、金华一线频繁用兵,而对同时期在皖北陷入困局的陈玉成丝毫没有伸出援救之手。
陈玉成被俘后,整个皖北落入清军之手,天京门户完全暴露在了曾国荃所部湘军的包围之下。
1862年9月14日,为打破湘军对太平天国心脏天京城的重重包围,李秀成领着20余万太平军,与曾国荃的3万湘军,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十三王雨花台救驾战役”。
然而此战的结局,却是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李秀成,败在了深沟高垒“结硬寨、打呆仗”的曾国荃之手。
可见,太平军在“天京事变”与石达开出走后,大量战斗力精悍的“老广西”纷纷折损。新近在湖北、湖南等地招募的,以哥老会、洪门等帮会成员为主的晚期太平军兵员,战斗力和忠诚度双双都打了巨大的折扣。
甚至还在1863年12月,发生了郜永宽、汪安钧等八王合谋刺杀慕王谭绍光,拿着他的人头向李鸿章献苏州城投降的事件。李秀成花大代价经营的苏浙根据地,就此丢失殆尽。
天京被围的最后阶段,城内粮食消耗殆尽,外头的粮食也因湘军的围困运不进来,洪秀全对此毫无办法。而对李秀成提出的放弃天京、突围到江西重开局面的建议,洪秀全更是断然拒绝。
此时的洪秀全,早已不复当年起义之初的风采。
十多年来窝在天王府的他,住的是富丽堂皇的宫殿,过的是极尽奢靡的腐败生活,光侍候他一个人的宫女数量,就高达1000多人。且据后来被清军俘获的幼天王洪天贵福供认,天王洪秀全光纳娶的王娘就多达88个,比同时期的同治皇帝还多。
如此销金屋一帮的生活,怎能不耗尽洪秀全这个“暴发户”所有的斗志。太平天国的失败,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