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时间:2022-11-13 10:51:37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周信芳 1966年,周采茨见到了阔别七年之久的母亲。 本以为会是一场母女重逢的天伦之喜,却没想到母亲只是态度坚决地叮嘱她。 若是以后有我们给你寄去的信件,无论写了什么都不要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1966年,周采茨见到了阔别七年之久的母亲。

本以为会是一场母女重逢的天伦之喜,却没想到母亲只是态度坚决地叮嘱她。

“若是以后有我们给你寄去的信件,无论写了什么都不要信。若我走了,不要火葬,给我买个木棺材就行。”

这样类似遗言般的诀别之语,让周采茨又惊又怕,甚至还带有几分难以言说的委屈。

她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就像她不明白七年前母亲为何强硬地将她们兄弟姐妹五人“赶出家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周采茨最留恋的岁月,因为那是父亲最光辉的时代,更是他们一家最温馨美好的时期。

在外“漂泊”的日子里,周采茨总会忍不住梦回年少时。那时候,她有京剧大师父亲,上海名媛母亲,优秀的哥哥,美丽的姐姐……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小周采茨还不明白这对整个国家而言,意味着多大的喜悦!只清楚,他们家里也随之迎来了一桩喜事——父亲周信芳被委任为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处长,华东戏曲研究处处长。

周采茨常听人说,她的爸爸不仅是一位优秀京剧演员。他在上海解放之前,便曾与共产党有过密切联系。

其中田汉,欧阳予倩等人都是父亲的知交好友……

就连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那一天。父亲周信芳也与国家元首们一道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楼下的民众都是我的观众,我作为京剧演员,观众在下面,我便应该留在这里。”

所以周采茨一直清楚,她的父亲是文艺界的进步代表。他对京剧和国家从来都是同等热爱的。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为了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周信芳时刻听从号召,为党中央服务。

1953年冬天的时候,他被委任为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副团长。为朝鲜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56年,他又率领上海京剧院访苏演出团,先后奔赴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进行巡回演出。

在周采茨这些儿女们眼里,他们的父亲就像文艺界一块“砖”。国家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虽然辛苦,但忙得不亦乐乎。

对于年幼的周采茨而言,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便是父亲申请入党的那段时间。

“这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

周信芳一边解释,一边慈爱地揉搓了一番周采茨的小脑袋。对于这位小女儿,他是分外宠爱的。

周采茨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虽然依旧不太懂,却也意识到父亲很重视这件事。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懂事的她不再时刻闹着让父亲陪她玩耍,只是安静地陪坐在父亲身边,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周信芳为了表示真诚和重视,力求向组织交代过往生平。为了增强说服力,他还专门请来了助理。

周家的客厅里,堆积了各种各样的文件,像一座“小山堆”。

周采茨只要一从客厅经过,便能看到父亲和助理叔叔埋头整理资料的样子。

她不敢打扰,又实在好奇。就找到了母亲:“爸爸他们写了那么久,究竟写了什么啊?妈妈不好奇吗?”

周采茨的母亲裘丽琳是富家小姐出身,年轻时更是轰动上海滩的闺秀名媛,美丽而知性。

裘丽琳听了女儿的话,有些好笑地挑了挑眉:“我倒不关心他写了其他的,只关心他的交代里有没有其他女人。”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在周采茨眼中,她的母亲是最漂亮优雅的女人。即便此刻吃起醋来,也是那么的好看。

时隔多年以后,周采茨回忆起这件事情,都能感受到母亲那份小女人的姿态,因为父亲是真正地宠爱母亲。

在发生种种变故之前,周采茨的父母还是一对意气风发的“神仙眷侣”。而他们这些儿女,也同样是在“温室”中精养长大的“娇花”。

譬如周采茨最崇拜的,便是大姐周采藻和二姐周采蕴。

周采藻出国留学的时候,周采茨才刚出生不久。所以对于这位“传说”中的大姐的认知,更多停留在书信和父母长辈的夸赞中。

她知道自己的大姐是个有名的才女,低调而内敛。二姐周采蕴则像极了一只高傲而骄矜的“天鹅”。

周采蕴作为周家的二小姐,从小便接受了最良好的教育。虽然父亲是京剧大师,她却对京剧并不是很热衷,反而最热爱写作。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周采茨记得二姐从小到大最喜欢看书,当家里的长辈问及她将来想要做什么的时候。

二姐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成为一名作家。她甚至还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周易。

可是,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周采蕴没能成为作家,而是去当了一名人民教师。

“当老师也不错。”周采茨心想。

在她年幼单纯的认知里,二姐最像母亲,漂亮又优雅。整个人都散发着书卷气,当老师再合适不过。

“姐姐就像天鹅戏水一样,高傲地游过她的崇拜者,好像对周围因她而造成的绝望和凄惨浑然不觉。”

周采蕴因为容貌出众,从小便追求者无数。学生时代,一直都有“校花”之名。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不过因为她气质清冷,人也高冷。所以又被追求者们比作“石膏美人”。有多少人为她痴迷,就有多少人因她而伤心。

周采茨作为妹妹,可以说是“旁观”了周采蕴最炫丽烂漫的少女时代。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家族的衰落戛然而止。

1958年,周采蕴在母亲裘丽琳的安排下,独自偷渡去了香港。

姐姐的离开,让周采茨敏感地感知到了一种“未知”的危险。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围人看待她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

学校里的小朋友们喜欢排挤她,理由是她出身富贵,衣食住行比同龄人好。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那个时候,有钱也算是一种另类的过错。“恃宠而骄”,“败家浪费”等字眼被加注到了周采茨的身上。

她感到委屈和无措,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周采茨也能感知到整个社会的风向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那天,13岁的周采茨突然被母亲叫到跟前。

“你去香港吧。”

周采茨大惊,去香港?

和裘丽琳的故作冷硬不同,父亲周信芳最疼爱这个幺女,眼见她露出惶恐的神色。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周信芳忍不住蹲下来,和她平视:“乖一点,去了香港要好好读书。”

父亲温厚的手掌落在她头顶,周采茨咬紧嘴唇,才迫使眼泪落下来。她知道父亲母亲也是不舍得她的。

周采茨无法拒绝,只能温顺地点头应好。

在临行的前一周,裘丽琳很认真地教导周采茨各种礼仪规矩。

“刀叉要怎么用?见到人要怎么称呼?和别人交往要注意哪些……”

周采茨感觉母亲仿佛要把一辈子总结下来的经验,都借着这几天的时间教导给她。

她知道母亲在担心着什么,似乎有种风雨欲来的“危险”。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母亲的担心没有错。也正是因为她的未雨绸缪,周采茨兄弟姐妹几人才能安然长大。

只是那时候的周采茨并不能预知将来,更多的是对即将离家的惶恐和不舍。

“不要担心,你二姐姐也在香港。她会照顾你的,你们姐妹两个在一起好好的。”

想到二姐,周采茨慌乱的心里突然有了“依靠”。是啊,她还有姐姐陪伴。

周采蕴去香港的第二年,周采茨也独自踏上了去香港的轮船。

出门的时候,裘丽琳给周采茨装了很多珠宝。本来是想要把她带到香港换钱,支持姐妹两个人的生活开销。

然而在出关的时候,周采茨行李中的珠宝,被检查人员恶意扣留。没了珠宝,她身上就只剩下了三元港币。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揣着怀里仅有的三元港币,周采茨倒也没有多担忧。毕竟她想着很快便能见到二姐,有姐姐在,两个人的生活总不至于过不下去。

可等她见到二姐的时候,便知道她有些太过乐观了!

周采茨年纪小,根本没有办法养活自己。所以照顾她日常生活的工作,都落在了二姐周采蕴的身上。

周采蕴从小过惯了小姐生活,可从这一年开始,也不得不开始独立生活,谋求生计,养活自己和妹妹。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周采蕴没有办法继续她的“作家梦”。最后辗转去了一家航空公司当地勤,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周采茨。

生活的磨难让这个昔日高傲而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女逐渐“磨平了棱角”,再也不是年轻时那个只顾发脾气的小姑娘了。

而周采茨在香港上学也不顺利,因为听不懂英语和粤语,没办法在当地的高中上学。

无奈之下,周采茨最后只能重新在当地的小学毕业班复读。

这对周采茨而言,无异于一种另类的“羞辱”。毕竟她一个初中毕业生,如今却“沦落”到和一群小学生在一起上学。

每当想到这些,周采茨的自尊心就感觉受到了伤害。她忍不住跟姐姐哭诉,心里也越发委屈。

“我想妈妈了,想回家。”

周采蕴抱着哭泣的妹妹,温声安抚。心里同样难过不已,是啊,无论她如何成长,她也只是姐姐,不是妈妈。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周采茨感受到二姐情绪的转变,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比起自己,姐姐又何尝不难过哪?思及此,周采茨觉得她不该这样依赖姐姐,为了自己的未来,她也应该跳出“安全圈”了!

很快,周采茨便从原本的小学退学了。

“二姐姐,我决定离开香港,去澳门读书。”

周采蕴被妹妹这个决定吓了一跳,显然是被她这个想法吓到了。

“为什么突然想去澳门?在香港虽然有困难要克服,但至少姐姐也在这里。你去澳门的话,就真的是孤零零一个人了!”

周采茨却没有接受二姐的挽留。

“一个人也没什么的,二姐,我该长大了!”

看着面容依旧稚气,语气却格外坚定的小妹。周采蕴不得不承认,“家庭变故”是令一个人最快成长的“引线”。

她忍不住想到昔日父母恩爱,兄弟姐妹和睦,一家人团坐在一起的温馨时刻。心中伤感:她最小的妹妹,也被迫“长大”了!

周采蕴比周采茨大,更能清楚父母的良苦用心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而母亲能为他们兄妹几人做的,便是尽力将他们送出去。

想到这,周采蕴再也没办法抱怨起眼前的现状。她只能收拾好心情,将妹妹送去了澳门。

周采茨去了澳门没几年,二姐周采蕴便结婚了。

“姐姐美丽的脸上总是笼着一丝不甘的愁绪,总眷恋着旧时荣光而对自己现在的境况不满。”

周采茨将姐姐的不如意看在眼中,却也无可奈何。从家庭衰落的那一年起,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就注定要发生翻天覆地的转折了。

周采茨心疼二姐的不圆满,生活又不得不继续走下去。

她变得越发成熟,越发坚强。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又忍不住思念千里之外的父母。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1966年初夏,她心中实在挂念父母,不顾母亲的嘱托,坐上了回上海的轮船。

“四小姐回来了!”家里的帮佣见到她,惊喜地喊出声。

很快,周采茨便看到母亲激动地从楼上赶下来。对上数年未见的母亲,周采茨的思念之情再也无法抑制,紧紧抱住母亲。

等到晚上的时候,周采茨终于见到了父亲。她察觉出父亲变了,变得沉默了,就连笑容都带有苦涩。

三个星期之后,周采茨突然被上海京剧院的党委书记找上门:“采茨,你快走吧。”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周采茨宛如一只受惊的“小鸟”,不得不赶快收拾东西离开。

分别之际,周信芳依旧沉默不语,而裘丽琳则在家里烧各种东西,六月的天气,家里却始终烧着火盆。

周采茨想说什么,却被母亲叮嘱:“我怕火葬,等将来我和你爸爸没了,记得给我们买木头棺材。”

周采茨泣不成声,想出声安慰父母,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却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是永别。

周采茨离开上海后辗转去了罗马,竟然意外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小哥哥。两个人早年被母亲天南海北地送往两地学习。

周采茨是谁_周采茨个人经历

如今相见欢喜不已,这份喜悦很快便被父亲自杀,母亲去世的噩耗“冲破”了!

周采茨想到了最后一次分别时,母亲说的那些话。如今想来,当真可以算作是“遗言”了!

她曾怪母亲早早将她送离家庭,任由她独自在外“流浪”。如今却明白母亲的一片苦心。

他们兄弟姐妹五人“无家可归”,却又真正地生活在了家庭的“庇护”之下。

如今父母去世了,她再也不是“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