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个怎样的_武则天的生平事迹
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高宗下诏,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同年十一月,立武则天为皇后,不久,武则天四岁儿子李弘代替原太子李忠,登上太子宝座。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曾经全力支持武则天当皇后,武则天当皇后以后,把他们都提拔到重要位置,在武则天的支持唆使下,许敬宗等人暗中勾结,诬陷诽谤,在两年中,高宗先后贬逐褚遂良,逼死长孙无忌,罢免了20多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从此,朝中官员不得不站到武则天这边,朝中大权渐渐的落到武则天手中。
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高宗得了一种“凤眩病”,发作时头晕目眩,看不见东西。所以,朝中政事,都委托武则天处理,至此,武则天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巩固,等高宗发现大权旁落时,便于宰相上官仪等商议废掉武后,此事被武则天探知,指使许敬宗诬陷上官仪与李忠谋反,上官仪和李忠皆被下狱,不久又被处死,朝中与上官仪关系密切的官员皆被贬职流放。
从此,高宗更加相信武则天,每次上朝,武则天都坐在帘子后面“垂帘听政”,参与朝中政事裁决,朝中大权都由皇后掌握,群臣并称帝后为“二圣”,这时,出头露面的虽然是高宗,但实际决断者是武则天,高宗成了实实在在的傀儡皇帝。
高宗为了保住李家王朝的统治,打算把皇位禅让给太子李弘,李弘不赞成武则天掌握大权,武则天便伺机用毒酒毒死李弘,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同哥哥一样,和父亲亲近,同母亲关系疏远,唐高宗让李贤监国,680年,武则天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死去,李显继位,就是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名义,继续临朝听政,684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皇帝,这便是唐睿宗。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把唐朝文武百官的名称都改了。从此,所有的朝中政事都由武则天决断,睿宗不能过问,实际上就是把睿宗幽禁起来了。
武则天把朝中大权都掌握自己手里以后,立即开始了改朝换代,为自己登基做准备,东都洛阳为神都,改换官员名称,改换官员朝服样式和颜色以及宫殿的名称,旗帜的形状等等。不久,她便对自己的五世祖宗一一进行追封,把自己的家人都安排在重要官职上。把反对他的徐敬业、唐志奇、骆宾王等贬了官,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武则天召集大臣商讨讨伐。前后不到20天,徐敬业和李冲、李贞的叛乱遭到消灭。
从镇压叛乱的事件中,武则天充分体会到豪门势力的强大。自己要想牢牢掌握大权,政令能够畅通,就得对这些出身豪门的反对派,进行无情的打压,她大开告密之门,又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对抱有反抗的唐宗室、贵族、官僚进行了镇压。
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武则天终于为自己顺利的登基扫清了障碍,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把国号由唐改为周,正式登基当了皇帝,立称号为“圣神皇帝”,这是我国第一个有自己国号称呼的女皇帝。这时她已经67岁了。她给自己取了个名字明空(同照),她从公元655年当皇后,参与国是,到公元705年退位,历时五十年,政绩十分明显,对唐朝进一步繁荣富强有着重要贡献。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还是很有作为的,他像唐太宗一样,重视农业生产,在她的施政纲领《建言十二事》中主张“劝农桑,薄赋徭”。其中前五项是:奖励农桑,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对百姓少搞武装镇压,要以道德教化天下,政府和地方的手工作坊,不得生产奢侈品,减少土木建设等耗费民力的事,永徽年间,全国有380万户,到她死的时候,增加到615万户。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再次下令奖励农桑。另外,武则天下令让边远地区的军政长官实行屯田,同时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武则天为了发展农业,特地编了《兆人本业》,这是一部指导农业生产技术的书,这就说明,武则天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为了多方发掘人才,在选拔人才的制度上,进行了多项改革,方法有(一)自举,(二)试官,(三)贡士殿试,(四)设员外官,(五)武举。在她的统治时期,朝中的有能力的官员比贞观时期还多。
狄仁杰是科举出身的普通地主官僚,高宗时做过大理丞,曾在一年内判理了积压下来有关17000多人的各项刑狱案件,断的比较公正,武则天执政后,他两度做宰相,曾对武则天提出许多建议和批评,武则天大都采纳,他晚年提拔起来的姚崇、宋王景,到玄宗时,都成了名相。陆贽称赞她知人善任。
武则天对外采取积极防御的措施,抵制了突厥、吐蕃、契丹等族的骚扰和掠夺。公元702年,武则天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设置了北庭都护府。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学家称他的统治有贞观逸风。
武则天是一位有才能的伟大的封建政治家,但同时又是比较残暴,比较贪婪,且大兴佛法,劳民伤财。
在武则天统治的后期,朝廷政治日渐腐败。晚年时,放纵武氏亲族集团,梁王武三思、女儿太平公主勾心斗角,争权夺势,把朝政搞得污浊不堪,武氏亲族集团和新兴起的权贵在武则天的纵容下,无恶不作,从而导致了唐中宗的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