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_以胖为美的典故
对于唐朝的《簪花仕女图》,通过这幅图,我们可窥见画中的唐朝女子,都偏向于比较丰盈的身材,与现代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不同,但唐代真的就是以胖为美吗?
都说环肥燕瘦,唐朝绝世美人杨贵妃,也真如传闻中那般“圆润”吗?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又到底是多少呢?
唐朝审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以“胖”为美
时代更迭,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审美,而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审美观念,主要还是因为受到文化的冲击,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唐朝盛世年间,国力强盛,民风开放,因此吸引了许多国家,前来学习与交流。
直到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上唐朝皇位后,普天之下的女子地位都有所提高,对于女子的束缚,自然就变弱。
而且在唐朝鼎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安逸,日子过得舒适,人自然心宽体胖,吃得好,这体重就跟着见长。
人们都因生活变好而逐渐圆润,盛唐时期的审美,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他们开始接受以胖为美,认为是国家强大,生活条件好的表现。
唐朝人虽以胖为美,但这里的“胖”,其实指的是女子身材丰腴,并不是说越胖越美。而唐朝倾国倾城的美人杨贵妃也不是像传闻中所说,是个“胖美人”,只不过杨贵妃相对于弱柳扶风的一些女子而言,身材更加丰腴而已。
曾有专家,在有关杨贵妃的身材记载中推测得出,杨贵妃的身高大概是在163厘米至165厘米之间,体重大约是在60至63公斤间。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杨贵妃其实整体不算太胖,顶多算是丰满。
因为一个人是否真的肥胖,不仅要看体型,也要看此人的肌肉与脂肪含量的比例。
若是在相同的身高与体重之下,肌肉含量高一些的人,就会看起来比脂肪含量高的人,瘦很多。
据说,杨贵妃喜乐舞,李隆基还特意为其作了一曲《霓裳羽衣曲》,以讨杨贵妃的欢心。
喜欢跳舞且长期跳舞的人,肌肉含量应该比不常运动的人高,因此可以推测杨贵妃身材。因是凹凸有致,身上的肉都长在了正确的地方。
作为盛唐的绝世美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若是长得膘肥体壮,那岂不是影响美感,毕竟在唐朝初期,也并不是以胖为美。
不同时期的唐朝产生不同的审美
而在唐初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里,可以看到与《簪花仕女图》中形象存在差异的女子。
在《步辇图》里的女子,都身材消瘦,有的抬着轿子,有的举着扇子,看起来弱不禁风,很羸弱的样子。
她们如此娇弱的样子,似乎风一吹就倒,这样的审美也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初唐时期,人们都是喜好窈窕身姿,细腰最是吸引人,因此女子都会为了保持身材而少食,且在唐朝初期,没有像盛唐一般的经济条件,人民生活环境不同,才会造就不同的审美观念。
另外,唐朝王室血脉中还混有胡人、鲜卑族的血统,在唐初的几位皇帝的后宫中,也都出现过来自鲜卑族的皇后。
她们为唐朝带来了一些鲜卑游牧民族的行为习惯和文化,而唐朝民间的一些流行文化,也多数都是从宫内传出。
她们将胡人的开放个性,喜好健硕、健康的身材,以及喜欢马术、射箭等游牧民族的文化,传播开来,使得唐朝时期的女子受其影响,纷纷都以紧致的肌肉线条为美。
到了盛唐时期,经济发展变好后,人们渐渐又开始以丰盈为美,所以盛唐美人杨贵妃,也比其他时期的美女要较为丰满一些。
因胡人血统本就比汉族女子骨架大,还有就是盛唐时期的审美不同,于是让大家对于美女的观念也不一样。
而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由盛而衰,百废待兴期间,经济条件差,人民挣扎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这时的审美就不似盛唐时那般喜爱丰盈身姿了,又变回了喜欢弱柳扶风般娇弱的女子。
再加上政治中心向南移,人们逐渐受到南方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以瘦为美的南方文化,由开始流行起来。
在唐朝,审美都是因文化的影响,经济的繁荣情况来变化的。
因此现代的女生,也不必为身材而产生焦虑,丰盈的身材正是象征着中国的强大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