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乌桓到底有多凶险_北征乌桓的来龙去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在茫茫的东海之滨,三国第一奸雄曹操吟哦出了这首名传千古的《观沧海》。
但是,当老曹回到老家,却干了一件奇葩事:无论他的小弟,当初是否支持他北征乌桓,他都一律——奖!这就奇怪了,老曹一向奖罚分明,怎么在这件事上犯糊涂呢?而原因,老曹也自己说了:虽然取胜,但过程凶险无比!
那问题来了,既然这么危险,老曹为啥还要北征乌桓?
一、乌桓是个老大难
乌桓是哪里呢?它在远离中原的北方地带,大体在在今天的内蒙科尔沁,这里有个乌桓山。生活在这一带的族人,就叫乌桓人,也叫乌丸人。他们和后来的鲜卑人基本是近亲——都带点白种人血统,只不过鲜卑人更加靠北一些。
因为乌桓偏远的地理位置,它一直不在中原王朝的视野之中,因为没有强力政权的干预,乌桓一度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生活的很滋润:自己唱K,自己放牧,自己称王称霸。他们逐渐形成了辽西、辽东、右北平三个坐地户,其中辽西大土豪踏顿最为牛气,他统一三郡,成了乌桓总瓢把子,手底下有好几万乌桓骑兵!
而偏偏这么一支生力军,他和袁绍关系不错,两家经常眉来眼去、眉目传情:为了拉拢乌桓,袁绍以汉献帝的名义封乌桓3个首领为单于,还将自己的义女嫁给了总瓢把子蹋顿。袁绍还和乌桓联手,做掉了曾经的北方霸主——白马公孙瓒!
乌桓和袁家的关系,这要在平时也就算了,可在关键的官渡之战中,乌桓毅然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这也好理解,毕竟当时曹操并没有什么优势,人家袁绍才是财大气粗的真大腿。
可是,官渡之战袁家失败之后,乌桓的屁股仍然坐在袁家一边——袁绍的俩儿子袁尚、袁熙不但得到了乌桓部落的接纳,而且还在发育壮大之后,继续报复曹操。就连乌桓自己也不安生——公元205年4月,三郡乌桓还发兵进攻幽州的左度辽将军鲜于辅。同年夏天,故安的赵犊、霍奴等人杀了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与乌桓骑兵的行动遥相呼应。
这么一来,乌桓可就妥妥地成了曹家的敌人!
二、艰难的抉择
既然小弟不听话,那就打到听话为止!这一向是曹操的宗旨。
可在北征乌桓的问题上,曹老大的谋臣们却各执一词,意见并不统一:首先,乌桓兵几乎都是骑兵,这种高机动性的兵种非常难对付;其次,如果南方的刘表趁机北伐,空虚的中原地带根本无力抵挡。再说了,袁家兄弟毕竟是外人,乌桓人能一直帮助他们么?
郭嘉则认为:乌桓和袁家兄弟关系本来就铁,他们现在已经成了心腹之患,必须拿下!至于刘表这优柔寡断的哥们,他一向稳如老狗,绝对不会进取中原。
思虑再三,曹老大最终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打!而做出这个决定,老曹的心绝对颤抖了好几次。
三、白狼山之战
经过两年的准备,公元206年,老曹带领十万大军北征乌桓,当然这一次他还带着几个宝贝:张辽、郭嘉、曹纯、张郃、徐晃……一句话,名将云集!
次年5月,曹军到达了右北平无终县,在这里他们却被堵上了:连续大雨,导致道路泥泞,积水数尺。这交通路况,简直都能开船了,陆军根本无法前进。连续大雨,老曹内心无比焦灼:刘表、刘备,你们可千万别在背后玩什么幺蛾子啊!
而这一耽搁就是俩月,直到7月,天气才逐渐转晴。老曹继续进军,但老曹内心一直有个“简单的难题”:老曹要客场作战。人家乌桓骑兵本来就行动迅速、来去如风,你老曹还带着一大堆辎重,就机动性这一点,你老曹怎么保证?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叫田畴。这哥们本是前幽州牧刘虞的下属,后来刘虞被公孙瓒灭杀,曾一直潜伏在民间准备给刘老板报仇。后来,袁绍又攻灭了公孙瓒,可这哥们却对袁绍实在不感冒。但当他听说曹操来访之后,他却非常客气。作为幽州坐地户,他给曹操出了一个解决客场作战问题的好主意:走小路!
这个主意看似简单,但也很有考验性:首先,你得对当地的地形了如指掌;其次,你得赌这些小路没有埋伏。老曹决定赌,他认为自己运气一向都不错!
当年7月,田畴带着五百人作为向导前头开路,后面则是黑压压的大部队,这数万曹军开启了“静音”模式,他们准备用一场意外的相逢给乌桓人以最大的“惊喜”。
客观地说,这条路非常难走,但也非常隐蔽。“五百里堑山堙谷,十万众勒马扬鞭”,当这支大军鬼魅般出现在辽西的大地上,直到行至距柳城二百里的地方,乌丸才终于有所察觉,这“惊喜”实在太上头!踏顿紧急整顿军马出征。两方人马都在抢时间、抢地形,防止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错误的战争。
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207年8月,曹军、乌桓在白狼山猝然相逢。这一见面,双方都滞住了:还没准备好,咋就碰上了呢?双方是真没准备好,踏顿一方人数众多,但没想到曹军来得这么快;曹操一方更惨,史载“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而且这支曹军还不足一万人,真正对付骑兵有奇效的重装步兵还在后面“龟速”行军。
仇人相见,打不打呢?平素英明果决的曹老大这会儿却有点发懵。在这关键时刻,老曹带的“宝贝”发话了:老大,狭路相逢勇者胜!你把军队指挥权交给我,这一仗我给你干!说话的正是荡寇将军张辽!
曹操想了想,好像也没别的选择了,那就“从了张辽”吧!
得到令旗的张辽,迅速整军出战,他命令最精锐的虎豹骑正面冲击踏顿的骑兵队。
一个问题来了:骑兵对冲,中原人的胜算有多少呢?如果是单兵作战,中原人很可能不是马背上的乌桓的对手,可是论集团作战,中原人一向是“1+1>2”。因为乌桓人一向懒散,不注重配合作战,这种战法,打打草谷、抢劫百姓没问题,真遇到正规军,也只有“跪”的份。
这一战,张辽、曹纯、徐晃、张绣等曹军优秀将领个个悍不畏死,不要命地向踏顿冲去。一看这阵仗,踏顿真懵了:汉人玩起命来,这么狠?
而踏顿还没反应过来,虎豹骑已经显示出了超强的爆发力:他们向尖刀一样,所向披靡、无坚不摧,转眼就杀到了踏顿的麾下。只见刀光一闪,踏顿的人生从此终结,史载“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公元207年的白狼山之战,堪称张辽的成名之战。曾经作为吕布的属下,他只是一员猛将,可在这一战中,他的胆略、气魄、才能,却让曹老大刮目相看。
后记
踏顿死后,怎么处理乌桓呢?曹老大是个狠人,他把乌桓连根拔起:“屠柳城”“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对于这些投降者,老曹则直接带走进行“归化”。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乌桓人这个称谓。
纵观征乌桓之战:如果南方的刘表有一点小心思,后方不稳的曹操无法取胜;如果没有“X因素”田畴,战斗无法快速结束;如果没有张辽突然的临场发挥,老曹也很难在白狼山之战中取胜。
想想这些偶然因素,老曹的后背自然是一阵阵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