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回国时间是哪年_钱学森回国的时间及传说
1955年9月17日,在美国滞留5年的钱学森一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踏上了归国之路。
为了钱学森一家能顺利回国,外交部以钱学森父亲的名义给他发了一封电报:
非常高兴你能回家,路上一定小心,切记中途不要下船!
船靠岸后,我会让朋友在边境接你!
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美国司法部曾以“钱学森盗窃机密文件运回中国”将其拘留,关押在洛杉矶特米诺岛的拘留所里,长达整整15日。
而时任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则表示,“我宁愿枪毙他(钱学森),也不愿意让他离开美国。要知道,他一个人可以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
美国如此“重视”钱学森,他又是如何顺利回国的?为了让他回国,国家用什么筹码作为交换?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他是吴越王钱镠的第33世孙。
1934年,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获得了第七届庚子赔款公费去美国留学的名额。
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钱学森先后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美国加州理工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5年,钱学森还被派往德国专门调查和研究火箭技术。
他的硕士导师西奥多·冯·卡门曾在自己的自传中这样评价钱学森:
他虽然才30多岁,但却是公认的天才。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的大佬,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9年10月6日,新中国刚刚成立,又逢中秋佳节,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夫妇和10几名中国留学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附近的公园庆祝。
这一年,钱学森38岁,刚刚和蒋英结婚两年。
年纪轻轻的他,却身处科学领域的天花板,被各种荣誉加身:
世界级科学家冯·卡门的弟子;
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
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
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
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成员;
他甚至还被授予了美国空军上校军衔,无论是“前途”还是“钱途”,都无可限量。
那天,为新中国庆生的钱学森异常激动,他表示,自己愿意为新中国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中一位留学生说道,“你在这里,拥有的是最好的研究条件、最好的待遇福利,如果回去,将意味着如今拥有的一切化为泡影。”
钱学森和这些留学生早已成为了朋友,所以可以畅所欲言。
听到留学生这样说,他开玩笑地回答:“我姓钱,但不代表我爱钱啊!”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这个话题就在一片笑声中被遮掩了过去。
可钱学森内心的爱国情怀却像汹涌翻腾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
听说新中国急需发展科技,他和妻子商议后决定尽快回国。
这个时候,一件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钱学森的计划。
美国军方以怀疑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为由,突然吊销了他参加机密技术工作的通行证。
这件事无疑加剧了钱学森想回到祖国的决心。
“我宁愿回中国去种地,也不愿留在这里。”
1950年夏天,钱学森将自己的行李和将近800公斤的书籍搬运上了美国开往香港的“威尔逊总统号”邮轮。
钱学森的计划是,行李由这条船托运,自己和家人则以探亲为由,从加拿大绕道回国。
美国政府一看钱学森把行李都打包好了,瞬间坐不住了。
他们对其进行跟踪,行李也被扣押在了美国海关。
9月6日,被监控多日的钱学森被美国司法局以盗窃美国机密文件,企图运回中国为由非法拘留,随后关押在了洛杉矶特米诺岛拘留所。
在那里,钱学森遭受了非人的虐待:
15天里瘦了整整30斤;
每隔10分钟,就有人轮流审讯他;
刺眼的探照灯24小时对着他。
15天后,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李·杜布里奇作保,缴纳了1.5万美金后,钱学森被保释出来。
人虽然出来了,可经受了半个月的非人折磨后,他们赫然发现:
钱学森失声了。
再加上出来后的钱学森,一直被洛杉矶移民局监视,家人便让他暂时放下研究工作,全身心休养身体。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钱学森才得以康复,重新发声说话。
与此同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美国将军舰开到了台湾海峡。
面对美国的虎视眈眈,中国随时准备参战。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敌对。
准备战争的间隙,在国内的周恩来总理听说了钱学森在美国备受折磨的消息。
周恩来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迅速让外交部发出郑重声明,美国不得强行监禁钱学森,并要求其立即还钱学森自由。
对这种没有震慑力量的口头声明,美国毫不在意。
为了让钱学森等众多中国留学生顺利回国,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开始筹谋计划,下一盘大棋。
一个契机、两封信,让钱学森顺利回国
1954年4月,中、苏、美、英等国代表为解决朝鲜和平问题,在瑞士日内瓦举办国际会议。
周恩来总理作为中国代表,带领众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此期间,美国委派英国驻华大使杜威廉拜访周恩来,向周总理传达美国希望中国释放美军俘虏和美国公民的想法。
“这是个绝佳机会”,周恩来总理将此消息传给毛泽东主席后,两人就如何营救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中国留学生一事,很快达成一致。
原来,中国也秘密逮捕了一批美国人。
这些人身份都很特殊,有的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飞行员、有的是在中国当间谍的美国侨民,还有的是驾驶战机侵犯我国领土的相关人员。
美国最想要回去的,是美国飞行员。培养一名飞行员,要耗费巨大的财力,更何况这些被俘人员还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
周恩来总理传达指示,只要双方都想解决问题,都满怀诚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而美国却异想天开,一边想要回被俘人员,一边又不想和中国政府正面谈判,从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既定事实。
最终,美国还是派出副国务卿约翰逊对我国谈判,周恩来则指派外交部办公厅主任、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作为中方代表,前去参加会谈。
会谈进行了4次。
第一次会谈地点,是在美方提议的国联大厦。
双方象征性握手后,交谈了近半个小时,气氛融洽,只是没有谈到具体问题。
第二次会谈地点,是由中方提议的,还在国联大厦。
此次会谈与第一次会谈相比,气氛相当严肃。
约翰逊拿出一份被中方拘禁的美国人员名单,希望中方能让这些人早日回家。
王炳南看了名单后,淡定地说道:“问题不大。对于美方的请求,我们同意这些人跟他们的家人通信,但他们在中国领土犯了罪,中国政府就要对他们进行审判,置于是否减刑或释放,这还要看他们的表现。”
随后,王炳南谈到重点:“但中国在美国的近5000名留学生,他们只是在美国学习,却无故被扣押,如今他们要求回国,又被百般为难,这是说不通的。我方希望美方能释放这些留学生,还他们自由,让他们回家。”
此次会谈结束后,周恩来根据当时情势,做出决定:为了让钱学森等人早日回国,中国可以率先表示诚意,释放一部分美国飞行员。
日内瓦会议结束后,中美双方就此问题继续进行谈判。
最终,中国决定提前释放4名美国飞行员。
眼看双方就要达成共识,美国却在此时耍起了无赖。
约翰逊在会谈中诡辩:“美方可以释放其他留学生,可对于钱学森,由于他本人并没有要求回国,所以美国政府不会放钱学森回国。”
彼时的钱学森时时被美国政府监控,言行都不能跟随内心,他要如何向中国表达自己想要回国的迫切呢?
谈判陷入了僵局。
就在中方一筹莫展之际,一封署名为“钱学森”的信送到了周恩来手里。
早在1955年6月,钱学森在一份材料中看到了关于中国领导在天安门广场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照片。
照片中有他认识的一个人,这人就是陈叔通,当时的他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陈叔通家和钱学森家是世交,此时已经被美国政府监视的钱学森,灵机一动,决定向陈叔通求救。
信中有一段这样写:
“……报纸上说中美交换被俘虏人员,美方说只要中国留学生愿意回国的,皆已放回,这是美国又说谎,我国政府切不可信他们的话。除了学森外,还有很多同胞,欲归不得者。……”
“我们一直在等待释放,心急难耐,恐怕错过机会,故抒信一封,望老先生体谅!也请政府原谅!……”
在无限期望中祝您康健
钱学森谨上
1955年6月15日
已经被监视看管的钱学森是如何把这封信邮寄回国的呢?
他和妻子蒋英商议后,决定让蒋英模仿孩童字迹,并用左手抄写在一张香烟纸上。
然后,两人假装去逛商场。
到商场后,为了不引起美国特工们的猜疑,钱学森让妻子一个人去逛,自己则假装在外面等。
美国特工以为他在监视钱学森,实际上,钱学森也在监视他。
因为此时的妻子蒋英,早已从商场后门离开,将这封信投递到了附近的邮筒里了。
收件人当然不是陈叔通,更不是周恩来总理,而是远在比利时的蒋英妹妹蒋华。
蒋华收到信后,迅速将信转寄了在上海居住的钱学森父亲钱均夫。
钱均夫看到来信,意识到兹事体大,把信送到了外交部,外交部把信送到了陈叔通手里。
这封至关重要的信件,时隔几个月,几经辗转,终于被周恩来总理看到。
读完信后,周恩来又秘密将信送到了正在跟美方谈判的王炳南手中。
1955年8月1日,中美双方再次进行会谈。
会上,中方以释放11名美飞行员和钱学森亲笔书信为筹码,希望美方遵守之前所说,将有回国意愿的中国留学生释放,并协助中国政府帮他们回国。
会谈结束后的8月4日,钱学森就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准许回国的通知。
爱国情怀高于一切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在美国被监视5年后,终于坐上了回家的客轮——“克利夫兰总统号”。
很多人都觉得钱学森能回国已经是既定事实,但在思虑周全的周恩来总理看来,事情无绝对,不到最后一步,永远无法预料结局。
所以,钱学森在登船前,就收到了父亲钱均夫的一封信。
其实,这封信是中国外交部以钱均夫的口吻写的。
信中有一关键信息:路上小心,中途不要下船。
事实上,周恩来总理的考虑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钱学森一家乘坐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途经日本、菲律宾等好多个国家,每到一个地方,船都会停下,船上的乘客都会下船稍作休息。
如果钱学森在其中任何一个停靠点下船了,发生任何意外,美方都不会负责。
钱学森后来的回忆也证实了这个猜想:“当时如果我跟其他同学下船了,就是离开了美国的势力范围,也许他们正想趁此机会,想办法把我整死。所以在船上再怎么难受,我都忍着,憋着,一直没下船。”
历经半个多月,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到达香港。
虽然到达了中国领土,但从香港到进入内地的这段路,依然充满惊险。
钱学森一家和大多数回国的海外留学生一样,决定从深圳罗湖桥进内地。
罗湖桥是一座铁路桥,长32米,宽12米,两头连着香港和深圳。
根据经验,很多刺杀事件曾在这座桥上发生。
钱学森的妻子蒋英熟知走这段路的凶险程度,她在下船前就对钱学森说,如果在罗湖桥发生任何突发事件,她会第一时间用身体挡在钱学森前面。
这件事后来得到了钱学森儿子钱永刚的证实,他说,母亲将此当作一个必须要做的“任务”。
好在,一切顺利。
钱学森一家安全进入内地,当天晚上就到了广州。
回国会,钱学森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两弹一星”的缔造者,在祖国,他一样享有盛名:
“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当然,这些代表着无上荣誉的头衔,都比不上这样一个评价:
钱学森的爱国情怀,让中国的导弹和原子弹成功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008年2月17日,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义,他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而钱学森自从回国后,无论美国如何邀请,给予他再大的荣耀,他都没再去过美国。
对于美国科学院院长准备授予他的“国家勋章”,钱学森只说了四个字:
“我不稀罕。”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离世,享年98岁。
为了表彰这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功臣,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小行星3763命名为“钱学森星”。
钱学森先生虽已仙逝,但他老人家的为祖国、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直到如今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