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辽人守辽土是谁提出的_辽人守辽土的后果

时间:2022-11-18 10:16:41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在明末,女真部族崛起的时候,辽东就成了整个明王朝上上下下无数人关注的地方。 其中袁崇焕提出的辽人守辽土的建议算是明王朝比较重要针对女真部族入侵的策略之一。 其实早在

在明末,女真部族崛起的时候,辽东就成了整个明王朝上上下下无数人关注的地方。

其中袁崇焕提出的“辽人守辽土”的建议算是明王朝比较重要针对女真部族入侵的策略之一。

其实早在熊廷弼第三次经略辽东地区的时候,在明朝朝廷内外曾有过辽人守辽土的议论。

辽人守辽土是谁提出的_辽人守辽土的后果

但那时候局势还没有败坏到那种程度,熊廷弼出于谨慎的考虑,断然否定辽人的作用,认为“辽人必不可用”,认为自己所用将士一定要征调于外省,这样才不会培养出一个边疆军事集团。

而到孙承宗时期,则反其道而行之,决策“出关用辽人”,就是说,关外疆土都变成由辽东本地人担负起保卫的责任。

辽人守辽土是谁提出的_辽人守辽土的后果

袁崇焕也继承了孙承宗的策略,他甚至把这条策略提升到关系明王朝安危的高度来说明。

袁崇焕说:“盖安辽人即所以安天下也!”

他的部将赵率教遵守这一指导策略,就大规模招抚流亡辽人高达五六万,然后从中“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训练成军。不能从军的辽人,就租给耕牛,发放农具和种子,大兴屯田,收到比较显著的效果。

在孙承宗去职后,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土的策略,全面加以贯彻。

袁崇焕认为自从辽东发生战事以来,从外省调募的将士,往往裹足不前,即使勉强到了前线,不但不能援辽,反为扰乱辽人。

辽人守辽土是谁提出的_辽人守辽土的后果

这一点,连史书上也承认:“自有东事以来,其贻祸最烈者无如募兵。盖招募之兵率皆市井乌合,御敌则不足,鼓操则有余,前后糜金钱数百万,曾不得一卒之用,甚者逃而为盗。”

为此山西道御史毕佐周也指出,“军兴以来,援卒之欺凌,诟谇残辽土无宁日...辽东人最恨客兵。”

基于以往教训,袁崇焕破除以往用兵成议,将外兵撤回,用辽人来填补军队,于彼此两利。

袁崇焕指出外省兵不宜用是有事实根据的。这里仅举一例。天启元年三月一份朝廷报告,专文谈到外省援辽将士畏缩不前的种种窘况。

这份报告上陈述:“援辽诸将多迂途观望不时至”,比如副总兵管大藩等统辖的浙直水兵9000余名、都司张神武等统辖的川兵500余名、副将王光有等统辖京营南浙兵共2573名,令他们从海上和陆路分路抵达山海关援辽东。虽然朝廷规定了时限,仍然有违期不按时到达的人,朝廷不得不再下令规定日期,逾期不至者,轻者罢官,重者以皇帝的尚方剑问斩。

还有浙江守备胡良相等领兵1000余名,到了京城后死活不肯出山海关,给了三个月兵饷才勉强出发。管大藩部将钱国卿所管辖江南水兵在北上途中几乎全部逃亡。

淮兵到了登州,准备渡海海援辽东。但他们“以修船候风为名逍遥逾岁”而不渡海。守备李际阳上舟督促那群水兵,闹出兵变,差点丧命。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辽人守辽土是谁提出的_辽人守辽土的后果

这也难怪,将士们应征援辽,远离故土,来到寒冷的关外,不耐这里的气候和生活习惯。他们既畏惧路途之遥,又畏惧生活之苦,更有阵上伤亡的危险,朝廷还不发饷,更别说补助了,有谁愿意来呢!

但君命难违,将令不可抗,他们还是一批批被驱赶到关外。

事实证明,他们无心战斗。

正如袁崇焕所抱怨的那样:“南兵(指江南人)脆弱,西兵(指山西、陕西等人)善逃”,因此每战略抵挡一阵,就溃败下去。

袁崇焕总结辽东地区历次用兵的教训,认为辽东形势和熊廷弼时期大为败坏,提出“莫若用辽人守辽土,将官则辽东一总兵,关内一总兵,余皆赘也”的用兵思想。

天启七年四月,他在给明熹宗朱由校的一份奏疏中,进一步阐述了“用辽人”的主张,说:“复辽地而聚辽人为守,盖远求难致之兵,何如近取回乡之众,此不肖为聚兵计也。”

辽人守辽土是谁提出的_辽人守辽土的后果

御史汪若极也赞成“用辽人守土”的策略。

他认为辽民归附的已经多达十几万,为了防止动乱,也为了有抵御女真部族的兵,应该选拔其中身体壮健的人,给他们以衣物钱粮,多加训练,他们方能人人皆为劲卒,就可以分驻卫镇,抵御敌人进攻。

明熹宗朱由校很赞赏这个办法,他在袁崇焕的奏本上批道:“自有辽地战事以来,调发客兵(外省兵)援助无益于辽地,反虚各边武备。这本说撤回客兵(指外省兵),即招辽人填补,诚为两利。”

用辽人守土之议,发端于孙承宗,而大力推行并收到实效的是袁崇焕。

辽人守辽土是谁提出的_辽人守辽土的后果

他不仅从实践上坚决贯彻,而且从理论上和战略的意义上详细加以论证,这是孙承宗所不及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策略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却是当时唯一能奏效的。

“辽人守辽土”最终让女真部族几十年无法入关,同时也培养起了辽东军事集团这个怪胎,给明王朝巨大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