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益是谁_侯益的生平经历
乱世当中,要不成为一方诸侯,争夺皇帝宝座,缔造千秋万代的伟业;要不依附于一方势力,“苟全性命于乱世”。侯益显然是后者,而且是这种人里面最出类拔萃的那个,因为他活过了从唐末到五代再到北宋的混乱时代,最后还得以善终。
侯益出身农家,是一个身份低微的草根,然而他有着不服输的心,努力练武,希望能博取一番功业。唐昭宗光化年间,唐朝已经是名存实亡,军阀们割据一方,天下进入群雄并起的征伐时代。李克用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占据了太原,侯益得知后,投奔李克用帐下,以其超群的武艺得到赏识。
侯益投奔军旅之初,是有着一腔抱负,希望建功立业的。侯益跟随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攻打大名时,侯益请为先锋,第一个登上城墙,生擒了敌军的守城将领。征讨幽州刘守光部时,侯益又率先登上城墙,立下首功。侯益两次殊死作战让李存勖大为欣赏,攻打洛州时,侯益被敌军的机石打伤了脚,李存勖不仅让侯益退到后方,还亲自为他上药包扎。和后梁小将李立、李健作战时,李存勖军中众将无人敢上,侯益为了报答李存勖的知遇之恩,挺身而出,率军生擒两将,为灭亡后梁打了一个开门红。
同光四年(926年),侯益随李嗣源讨赵在礼,途中李嗣源意图造反,将领都愿意拥戴,但侯益拒绝背叛李存勖,脱身回到洛阳。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侯益一开始绝不是一个政治投机分子,他在李存勖毫无翻盘可能的情况下,依旧不愿背叛旧主,体现了他的忠贞和节操。
可是,乱世当中,忠臣的性命一般活不长。侯益亲眼目睹了后唐宗室自相残杀的惨剧,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不过,真正让侯益决定背叛后唐的,还是后主李从厚对他的猜忌和打压。李从厚削藩导致李丛珂起兵造反,他让侯益率兵征讨,侯益知道军心不稳,恐有巨变,所以声称有病。李从厚丝毫没有念及侯益历任数位皇帝,屡次立下战功,一纸诏书将侯益贬官。
不久以后,李丛珂入主洛阳,夺得皇位,一纸诏书又让侯益官复原职。经历起起伏伏,侯益算是看明白了,后唐宗室间尚且自相残杀,为了权力不顾亲情,他一个外人又何必死心塌地。所以石敬瑭灭亡后唐建立后晋时,侯益并没有和后唐一起去死,相反,他投靠了石敬瑭,帮助石敬瑭平定叛军,稳固了后晋的局势。
自从投靠后晋以后,过去的那个热血青年侯益死了,活着的是一个在乱世众不择手段求生的军阀。侯益对后唐都能背叛,又如何会把身家性命全部压在后晋?
天福九年(944年),阶州义军指挥使王君怀因为和刺史的矛盾,率部投降后蜀,为了纳投名状,王君怀请为先锋攻打后晋。侯益得知以后,一面向朝廷求援,一面给后蜀将领写信,表达投诚的诚意。晋出帝听闻风声后,对侯益很不信任,将他从边关调到内地任职。
还没等晋出帝对侯益进一步动手,辽人就把这个“儿皇帝”建立的后晋给灭了。后晋一亡,侯益立刻带着手下来到京师开封拜见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表明自己绝没有参与后晋北伐契丹的“阴谋”。契丹皇帝见侯益如此有“孝心”,就大气的封侯益为凤翔军节度使。
投降契丹以后,侯益成了“三姓家奴”,但这远不是侯益的终点。天福十三年(948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他下诏给侯益官职。侯益惧怕刘知远,但他又因为头上顶着契丹的官职所以惴惴不安。恰恰这个时候后蜀又派人招降侯益,这一下子侯益同时有了三方势力的官职。
刘知远听说后很不高兴,加上他身体每况愈下,不想留下侯益这个祸患,所以给王景崇下密诏,让他见机行事,若侯益真的有反心就将其斩杀。王景崇带着大军兵临城下,打探到了侯益准备和后蜀联合,他先是打败了后蜀的军队,准备诛杀侯益。然而没等王景崇动手,刘知远就死了,王景崇担心汉隐帝刘承佑不知道这件事,所以犹豫不决。
侯益趁这个机会逃到朝中,先是向皇帝求情,又以重金贿赂群臣,让他们为自己说话,同时还构陷王景崇。王景崇愤恨不已,据城反叛,将侯益一家七十余口全部杀掉。
侯益傍上了汉隐帝这棵大树,只可惜后汉的命也不长了。乾祐三年(950年),刘承佑准备杀掉郭威,事情泄露,郭威起兵造反,侯益奉命交战,他见后汉不是郭威的对手,利索的就投降了郭威。
这个时候侯益年事已高,所以郭威没有再给他什么实权,但为了以示奖赏,还是封侯益为楚国公,改太子太师。不久以后,侯益告老还乡。
赵匡胤称帝后,仍以老臣的礼遇厚待侯益,允他每年仅上朝一次,并诏令赐侯益中书门下礼节,待遇与宰相相同。乾德三年(965年),侯益因病去世,终年80岁。
侯益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年轻时忠君爱国,后来却成了反复无常的变色龙,一生侍奉了13位皇帝,五代十国的政权几乎让他换了个遍。在乱世中,侯益没有做过千古流芳的善事,但也没有做过什么大恶之事,最令人诟病的事情,无非是曾投靠过契丹人。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侯益经历了从唐末到五代再到北宋一整个时代,他见证了中国从统一到分裂,再从分裂到统一的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样的一生,也足够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