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是谁_吉鸿昌之死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吉鸿昌就义前,用树枝在地上写下的《就义诗》,他将“未能死在抗日战场”,视为“羞辱”。他并不知道,即便未死在战场,他也依旧是被后世景仰的抗日英雄。
未死在抗日战场的吉鸿昌,是在死前15天,也就是1934年11月9日被捕的。被捕当日,他本可逃走,避免后来的“羞辱”,可因为他天性中“总为别人先想”的性格,他拒绝了逃生机会——
当日,吉鸿昌从妻子手中拿到了存折,这些是他接下来的抗日经费。他把这份存折看得很紧,也分外感激妻子对他坚持的抗日事业的支持。
拿着存折回到国民饭店后,他像往常一样以打牌为掩护,开展秘密工作。激动地和战友们策划抗日大业时,他并不知道:国民党已经布好一张天罗地网,准备对他下手了。
国民党迫切想要除掉吉鸿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一直高举抗日大旗,处处与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作对。后来,他还干脆带着部下起义,归顺一心抗日的共产党。
就在吉鸿昌于国民饭店密谋抗日前不久,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前线,并被安排参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他,就已准备发动兵变了。他拟在河南发动中原暴动,他想好的策略是:
“带自己旧部的两个师回河南,与当地武装结合起来,组成十几万人的抗日义勇军,再与杨虎城部会合,共同开辟抗日根据地。”
吉鸿昌坚决不肯将枪口对准自己人,大敌当前,让他去残杀自己的同胞?这件事他吉鸿昌做不到,他若真做了,如何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人,对得起一心指望他“救国救民”的父亲呢?
吉鸿昌非常清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多危险,计划启动后,他就已察觉到:蒋介石的特务已经盯上了他。
为了躲避特务的跟踪,他不惜改变了联络地点和方法,采取了整日在各大饭店打牌、听戏、访友的方式,与各地反蒋抗日人士进行会谈、联络。
在众多的饭店里,国民饭店是吉鸿昌经常与进步人士接头的地方。因为来得多,加上他总是和群众打成一片,这里的茶房师傅们总是义务帮助他随时调换房间号,以躲避特务的追踪。
每次预感到不对劲时,吉鸿昌就会迅速让茶房师傅给自己换房间。或许是手里拿着存折,所以分外谨慎的缘故,进入国民饭店后不久,吉鸿昌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对,于是:他特地让茶房师傅将自己的房间临时换到了45号。
吉鸿昌换房后不久,特务竟立马找到了他的房间号,并在45号房门上用粉笔划上了十字。圈定吉鸿昌的活动范围,下一步就是暗杀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执行刺杀前,国民党特务天津站负责人将一个皮球投进了45号房间,让一个女特务以取球为名,走进房间侦察吉鸿昌坐的位置。
“穿小白褂的人就是吉鸿昌”,女特务出来后很确定地报告。随后,一个男特务进房间,对着穿小白褂的人连开数枪,穿小白褂的人当场被击毙。
可很快特务们发现他们杀错了人,原来:“女特务进屋时,坐在暖片旁的吉鸿昌嫌热就脱去了棉袍,只穿一件小白褂。可是,当特务行凶时,已换座位的吉鸿昌又穿上了棉袍,而坐在吉鸿昌原来座位的人,也脱了棉衣,恰巧也穿了一件小白褂。”
刺杀发生时,特务发现杀错了人,可他欲再动动手时,吉鸿昌一拳打飞了特务的手枪,见势不妙的特务仓惶逃走。
凶手逃走后,大家劝吉鸿昌赶快撤离。和吉鸿昌关系不错的茶房师傅递给他太平梯门的钥匙,要吉鸿昌赶快逃走,而吉鸿昌不肯,他怕由此连累了茶房师傅。
吉鸿昌在任何时候都先想到别人,也因此,每次遇险时,他总是设法让身边的战友逃脱,永远秉承着“能逃走一个是一个”的原则。和战友方振武一起被关押的那次,他就先设法让方振武先逃了。
不肯走太平梯门逃走的吉鸿昌,很快被法租界巡捕房的巡警逮捕了。
吉鸿昌被关押后,前来看他的妻子胡红霞被法国工部局的人囚禁,他低声嘱咐妻子:
“守口如瓶,一定。切记,切记,你出去以后,可以到泰山去见冯先生,虽然他未必能救我,但让他明白,路只有一条……”
到了最后时刻,吉鸿昌眼里心里也依旧想到别人,他和妻子都将拼命保全革命同志。有了他的嘱咐,不论敌人怎么用刑,胡红霞都不肯透露任何。敌人没办法,只好将她放了。
被释放后,胡红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丈夫被捕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她心里的想法是:事情闹得越大,丈夫被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吉鸿昌在此前一年,因为带领抗日同盟军收复了多伦而闻名。吉鸿昌从日本人手中,将沦陷的多伦收复,这对于日本侵略者是一种重创,也给中国民众带来了抗日御侮的希望。
吉鸿昌被捕的消息被公布后,此前一直关注着这位爱国将领的国民沸腾了,人们纷纷谴责国民党当局迫害抗日英雄的倒行逆施;中共党组织也通过种种渠道进行营救。
见势头不对,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与法国工部局相勾结,以“通缉案”为由,将吉鸿昌引渡到国民党五十一军拘留所。
如此一来,局势并未如胡红霞所想的那般,反而变得更加复杂了。
在拘留所,负责审讯他的是东北军官。当他们要他供出那些和他一同谋划抗日的人员姓名、住址等时,他冷笑着道:
“有几位朋友在我家里住过,但我在国民饭店打牌被特务枪击逮捕,他们闻讯已经躲起来了。现在你们要问他们的去处,我怎么知道?至于抗日同盟军,共产党也好,国民党也好,那是在抗击日寇的侵略呀!东北沦陷,当了亡国奴,你们东北军有家归不得,凡有点民族正义感的军人,应该打回老家去的!”
那日的审讯,他们没有从吉鸿昌口中问出任何“有用”的信息,却反而被吉鸿昌奚落了一番。审讯人员悻悻离场时,脸上的表情非常复杂。
被关押后的吉鸿昌震惊了看守们:他抓紧一切机会向难友们宣扬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他的语调是那样激昂,以至于看守们总是听得分外清楚:
“抗日救国,成了政治犯,这是为什么?你们当中不少弟兄是东北人,亲人在当亡国奴,你们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蒙冤坐牢,这又是为什么?其原因,是蒋介石想独霸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地地道道的独裁专制……”
看守们都被他说服了,他们在大受感动的同时,也有意对他加以保护。每次,有查监的人来时,看守们就咳嗽几声,以提醒吉鸿昌“有人来了”。
难友和看守们始终把他的那句话牢记在了心里:
“中国地大物博人多,正在觉醒的中国劳苦大众,绝不会坐视祖国沦丧,一定会起来反抗。蒋介石是阻挡不住这股潮流的,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
在他的影响下,难友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难友王氏表示:他出去之后,将舍弃一切参加抗日……
一位读书人模样的难友在一次和吉鸿昌谈话后感叹:“中国之所以落到现在的境地,就是因为如吉鸿昌这样的中国人太少了。”吉鸿昌听了这话后动情地说:
“我想,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顾自己,不管别人,那和低级动物有啥区别。我知道除了特务汉奸,国人大多数是爱国的,爱国的行动是什么?当前就是抗日。老蒋不抵抗,也不许别人抗日,那就反蒋抗日。”
从吉鸿昌狱中的话便可知,他对中国的抗日是抱持着巨大信心的。在察哈尔抗战时,他就曾把这信心凝聚进了他创作的抗日歌曲《冲锋歌》里。被关押期间,他无数次带着难友们哼唱着这首歌:
“冲!冲!冲!向前冲!冲!冲!冲!牺牲要奋勇。凯旋归来为我民族争光荣。谁说我大中华民族没有好英雄!”
吉鸿昌的歌声铿锵有力,穿过了铁窗,被传出很远,很远。
吉鸿昌身陷囹圄,胡红霞四处奔走:她求吉鸿昌过去的上司和同僚,又奔赴泰山求冯玉祥。在她四处求人之际,吉鸿昌却已做好了就义的准备。他比谁都清楚:敌人早已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果然,不久后,敌人将吉鸿昌秘密押解到北平,并将一封印有“立时处决”的电报递给了他。敌人以为这份报告会吓到吉鸿昌,结果让他们失望了:他轻蔑地看了一眼电报后问:
“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啊!”
正式处决吉鸿昌前,敌人对他进行了一次走过场的军法会审。敌人没想到的是,这次审讯竟让他们尴尬不已。
审讯时,法官法官煞有介事地问道:
“吉鸿昌,你为什么进行抗日活动,说出你们的秘密来?”
吉鸿昌义正词严地回答:
“抗日是四万万中国人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跟你们祸国殃民,和日本暗中勾结,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才有秘密。”
法官左右交换了一下眼色又问:
“你假借抗日之名,反对领袖,是谁指使的?”
吉鸿昌再次轻蔑地说道:
“我要救国,蒋要卖国,我不得不为救国而讨蒋。我要抗日,蒋不仅不抵抗,反要迫害抗日的人,我不得不为抗日而讨蒋。请问,抗日何罪之有?蒋介石如能抗日,我马上便能助蒋。但你能够指出蒋介石有一点抗日行动,甚至有一点容许他人抗日的意思吗?法官先生,就是你自己,扪心自问,也不能不反蒋的。”
面对吉鸿昌的慷慨陈词,法官无言以对,他意识到:这个过场不好走。法官每提问一个问题,他都能切中要害地反问回去。面对正义凛然的吉鸿昌,法官不停地擦汗,最后时刻,他为了收场,声嘶力竭地嚷道:
“吉鸿昌,你是罪犯,罪犯!不得在法庭上信口雌黄。”
法官说完这段话后,又遭到了吉鸿昌的奚落,最后越说越激动的吉鸿昌揭开衣裳,露出身上累累伤痕,挥动手臂指向法官:
“你们长眼睛的,看看我吉鸿昌在北伐和抗日时留下的伤疤……”
法官看着吉鸿昌身上的伤疤,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到此,这场闹剧般的审讯,终于草草收场。
1934年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
当日上午,监刑官出示蒋介石将“吉立时枪决”的电令及北平军分会的判决书。这个结果,吉鸿昌早已料到,所以,他当即淡定地要来纸笔挥笔写下了一封痛斥国民党罪行的遗书。可惜,这份遗书被何应钦拿到后,最终被焚毁了。
写完遗书后,吉鸿昌提笔给胡红霞、中山学校有关负责人和自己的三个弟弟写下遗嘱。
其中,给妻子的遗嘱,内容是这样的: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一死,我死你也不必过悲伤,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
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这份遗嘱,字字句句全是吉鸿昌为妻子做的“设想”。
一心想着别人的吉鸿昌,还在为所创办学校所留的遗嘱中叮嘱欣农、仰心等:
“诸君证明已有其父兄遗嘱,属吕潭地方学校教育地方贫穷子弟而设款项,皆由先父捐(属公家),非先父兄私产也。”
写好遗嘱后,吉鸿昌看了看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从容而镇定地披上斗篷,昂步走向刑场。
最后一刻,吉鸿昌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前文提及的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写罢《就义诗》,吉鸿昌起身对着负责行刑的刽子手厉声道:
“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吉鸿昌身长一米九三,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在他的怒视下,刽子手竟两腿不自主地发抖了。吉鸿昌看了刽子手一眼,继续厉声道:
“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吧!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吉鸿昌正面朝向刽子手时,脸上没有一丝恐惧,有的,全是凛然的正气。他为何敢正面受枪,答案自然与他已接受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心理有关。
吉鸿昌认为:他被行刑,是为抗日为国家而死。既如此,他又怎会不接受死亡呢?既已接受,自然就不会再有挣扎和抗拒,如此,自然也不再有恐惧。
刽子手颤抖地在吉鸿昌面前举起枪时,吉鸿昌突然瞪起双眼,用尽全身力气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年仅39岁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牺牲了……
“未能死在抗日战场”成了吉鸿昌永远的遗憾,然而,他为抗日事业所做的一切,早已注定:他将是被公认的抗日英雄。
1945年,吉鸿昌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2014年9月1日,吉鸿昌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吉鸿昌的好友曾在给吉鸿昌的悼念诗文中,这样定义他的死:
“面对敌枪弹,屹然如泰山。以死报国家,名垂宇宙间。”
人之死,有轻如鸿毛,有重如泰山。吉鸿昌之死,乃是为人民,为国家,其死,当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