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意思_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寓意
你知道“父母在,不远游”其实还有后半句吗?
你还在被“以德报怨”这句话支配着,强行原谅对方吗?
你知道孔子其实是反对“三思而行”的吗?
在过去口口相传的时代中,很多古人的大智慧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人们误解,扭曲。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真理传到最后已经完全“面目可非”,不忍直视。
就比如我们开篇提到的这三句话。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父母在,不远游”都被当做孝顺父母,赡养父母的金句。很多人为了尽孝道,不得不放弃了出门闯荡的理想。但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叫“游必有方”。意思是如果要外出,一定要告知去处和理由。
因此原句其实不是让孩子每天围着父母转,而是不能让父母担心,外出要事先有交代。
“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是孔子的原话,受到伤害就该用正当的手段保护自己,反击对方。如果你用善意来回报仇怨,又该用什么来回报别人的恩惠呢?
“三思而行”其实出自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的弟子季文子做事总是要思考很多次,孔子听后却说,思考两次就够了。凡事思考太多,利弊关照到了,行动的时机也就错失了。
这三句是孔子语录中被人们误解最深的三句,我们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与孔子本身的思想实在是大相径庭。
但是被人们断章取义的句子不仅仅只有这几句,被人们曲解的圣人也不只有孔子一位。最经典的要数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了。
在倡导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如果还有人敢拿“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句来教导女性,定是要受到不少女性的反驳。
毫无疑问,这句话已经成为了封建糟粕的代表。但其实,这句话本意并非是在贬低女性身份,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都完全理解错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最初是出自明朝文学家陈继儒先生的一篇文章——《安得长者言》。
《安得长者言》是陈继儒先生晚年创作的一篇独特的家训作品,它不仅从修身、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子女后代做出了道德规范,而且对晚明时期盛行的山人之风、讲学之风进行了批评和讽喻。
很明显,这篇文章中最出彩的当属“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一句。
在这句家训下,陈继儒先生还写下了几句注解:“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从最后两句可以看出,其实“女子无才便是德”并不是陈继儒原创的,他这里也是在引用古人的箴言。至于最早的出处,已经无法考证了。
结合自己的时代背景,陈继儒先生对自己的这句家训做出了解释。
他认为,女子既能够有才,又能够深明大义,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这样的女子还是不可多得。一般人家的女子大都只是看看话本小说,其中不够沉稳的女子就以此为资本,舞文弄墨,在人前卖弄学识。对于这种人来说,还不如不识字,先修好自己的德行。
陈继儒之所以说当时的女子爱卖弄文采,也完全符合当时社会现象。
陈继儒生活的时代,正是明穆宗时代。明穆宗极其好女色,登基以来封了很多妃子,还多次从民间广招美女佳人来扩充后宫,他的后宫佳丽远远超过了前朝几任皇帝。当时的女子为了能入宫赢得皇帝宠爱,纷纷聘请老师教自己读书。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样样学。可毕竟是怀着一颗功利心,很多人学了三分就草草了事,急于向皇帝展示。
因此,陈继儒针对这样的现象发出了感慨: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论男女,德行都很重要!如果学习才华只是为了博君主一笑,又有什么意义呢?
由此看来,陈继儒先生并不是要强调女子不能有才华,而是将“德行”放在了“才华”前面。如此理解,这句话完全没有问题。
《世说新语》有言:“百行以德为首”。
德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没有德行,做不成事,更做不成人。才华可以给你短暂的成就,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栋梁,远离潜在危机,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