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反败为胜出自哪里_反败为胜的出处和故事

时间:2022-11-22 10:30:3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他在好友鲍叔牙的举荐下,当了相国,辅佐齐桓公。 在他 提出富国强兵的计划,下达符合民意的政令部署下,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向霸主的方向迈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他在好友鲍叔牙的举荐下,当了相国,辅佐齐桓公。

在他 提出富国强兵的计划,下达符合民意的政令部署下,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向霸主的方向迈进。使得齐桓公对他刮目相看。

公元前684年,齐国灭掉了谭国;三年后又灭掉了遂国。从此,齐国在诸侯国中威望大增。

公元前681年,齐国再次攻打鲁国,鲁国在强势攻击下节节败退,鲁庄公不得不向齐桓公提出割地求和。

齐桓公同意了并答应当着诸侯的面会盟,协商停战。

管仲等人陪同齐桓公与鲁庄公会面。经过隆重的会盟仪式,双方将鲁国割地、齐国停战等事宜协商妥当。

反败为胜出自哪里_反败为胜的出处和故事

正要签订盟约时,鲁国有个名叫曹沫[mò]的将军,他英勇善战,曾立下无数军功,却在与齐国交战时三次均战败。对于割地求和一事,他一直心有不甘,就在会盟时突然拔出匕首,乘齐桓公不备劫持了他。

齐桓公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呆了,努力镇定下来,问曹沫说:“将军,您这是要做什么?”曹沫回答道:“齐国强大,疆土辽阔,城池众多。鲁国弱小,疆土少得可怜,你们却还来侵占我们的城池。胁迫我们割地求和,不觉得这么做太过分了吗?

反败为胜出自哪里_反败为胜的出处和故事

齐桓公心想,保命要紧,几座城池算得了什么呢?于是赶紧对曹沫说:“将军,您只要放过我,我就把侵占的鲁国国土和城池如数奉还。”听到这一承诺,曹沫收起匕首,放了齐桓公。

回到齐国后,齐桓公左思右想,咽不下这口气,他打算食言,不归还鲁国的城池和国土。

管仲对齐桓公说:“损失几座城池和一点土地事小,失去信义事大。作为一个大国的君主,您如果食言,会在诸侯面前威信尽失,他们不会再相信您也不会再协助您成就霸业,这岂不是因小失大?当您信守承诺,把城池和土地归还后,天下诸侯一定会认为您是心胸宽广、是言而有信的君王,继而放心地与您共谋大业。这样换得诸侯的信任和拥戴,难道不是因祸得福、反败为胜?” 齐桓公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听从了管仲的劝告,把侵占的土地和城池还给了鲁国。

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要回了土地。这件事传开后,诸侯们都认为齐桓公很讲信誉,具有大国君王的风范,纷纷归附了齐国。

“反败为胜”出自《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意思是扭转局面,由失败变为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