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长尺短有何典故_寸长尺短的出处和故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曾因为受到楚国贵族排挤,被流放到远离都城的地方,既见不到国君,又无法为国效力。他眼看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治国理想都化为泡影,心绪烦闷,时常苦思冥想,却找不到出路。楚国将何去何从,自己的未来又该怎样,他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天,屈原想起执掌占卜的郑詹尹。从前每当遇到祭祀、迁都、征战这样的大事时,国君就会召郑詹尹前来,让他用龟甲、蓍草(shīcǎo)等工具进行占卜,预测事情的吉凶和走向,为国君的决策和判断提供参考。此时的屈原,急需有人帮忙排解心中的疑惑和愁绪。
于是,他去拜访郑詹尹,对他说:“我有一些事情,一直疑惑不解,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教。”郑詹尹见是屈原前来求教,就赶紧摆好猪草,擦净龟壳问道:“您想问哪方面的卦呢?”屈原说:“我是应该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是放弃原则去迎合世人,忙于迎来送往?我是应该勤勤恳恳地耕作,持守廉洁清正,还是游走于达官贵人之间,获取他们的好感?我是应该不管不顾的直言不讳,还是顺应世俗,为追求富贵苟且偷生?我是应该超然脱俗,保持自身的高洁,还是阿谀奉承,圆滑逢迎?”
郑詹尹正要开始占卜,屈原又像在自言自语似地说道:“我是应该做一匹自傲不羁、驰骋于疆场的千里马,还是像平庸的鸭子那样在水中随波逐流,只求自保?我是应该和良马并驾齐驱,还是追随劣马的足迹?我是应该与天鹅一起在天空中翱翔,还是在地上和鸡鸭争抢食物?”
郑詹尹了解屈原的遭遇,也熟知他的为人和品性。他一面细细地听着,一面在心里苦苦思索:到底应如何替他占卜,才能恰如其分地解答他的疑问呢?
郑詹尹听完屈原的发问,在心里继续盘算着。他既想占下出一个结果,帮助屈原做出抉择,又深知屈原的性格,知道他绝不会放弃原则去阿谀奉承、随波逐流。想了一会儿,郑詹尹突然意识到屈原的这些疑惑和苦闷,其实是问卦所不能解决的。
于是,郑詹尹放下著草和龟甲,对屈原说:“寸有寸的长处,尺有尺的短处,天下万物皆有自身的不足,智慧再多的人也不见得能洞悉一切,至于这卜卦,虽有灵验的时候,但也会有算不到、测不准的事。您还是听从内心的指引,坚持自己的原则,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行事吧。龟甲和蓍草无法回答您的问题,既不能告诉您对错和吉凶,也不能为您做出抉择。”
“尺短”出自《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