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_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寓意

时间:2022-11-26 13:05:5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始作俑者,其无後乎这句话据孟子称是孔子所说,首见于《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庖(po)有肥肉,厩(ji)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piǎo),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_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寓意

“始作俑者,其无後乎”这句话据孟子称是孔子所说,首见于《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庖(páo)有肥肉,厩(jiù)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piǎo),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在这里没有解释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後乎”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说“俑”是“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孔子是反对以俑殉葬的,所以孟子在这里借用孔子的这种态度,并结合“俑”是“为其象人而用之也”的特点,向梁惠王推行仁政。孟子的意思就是,孔夫子因为俑太象真人了,所以都不忍殉葬,从而反对“始作俑者”,如今统治者为民父母,却“率兽而食人”,让许多子民因饥而死,这怎么能算是有仁德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_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寓意

如果孔子真说过这么一句话,那么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到底是什么呢?我看还是要从考察我国殉葬制度的历史入手。我国殉葬制度开始于奴隶制社会,因为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对奴隶具有生杀予夺和随意买卖的权利,奴隶主死後以奴隶殉葬是没有道德障碍的。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的衰落和封建社会的兴起,用奴隶作为人殉的习俗也被迫改变,从而出现以茅草等扎束成人形来代替真人殉葬。这种略有人形的随葬品在当时称为“刍灵”。用“刍灵”随葬代替人殉,这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是人性向仁的体现。然而也就在这个时代同时,又有人发明了作俑陪葬的方法。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_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寓意

作俑陪葬虽然代替了活人殉葬,是历史的进步,但制作俑人不仅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制作的俑人象极了真人,不但有面目须发,而且还能机动踊跃,这就使殉葬的观念长久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中,时刻提醒君王和贵族阶层,死後的葬俑,越逼真越好,实际用活人是最好的,只不过是不太人道罢了。孔子当时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苗头,认为作俑陪葬,对彻底废除殉葬观念没有好处,後世之人未免会旧念复燃,怕不仅会俑葬,还会殉葬,故发出“始作俑者,其无後乎?”的忧虑之问。意思就是发明俑葬之後,难道就能代替殉葬了吗?难道後世就不会有殉葬了吗?这里的“无後”不是咒骂始作俑者断子绝孙,而是表示对俑葬的疑虑以及後世因而废除殉葬的怀疑和疑问。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_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寓意

历史不幸被孔夫子言中了。发明俑葬之後,不但殉葬没有绝迹,而且变本加厉,俑葬殉葬并用,残忍不减,奢靡更甚。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後秦陵又发掘出规模宏大的兵马俑,这足以说明,俑葬不但没有改变殉葬的恶习,反徒增了丧葬的奢靡程度,开创了更加恶劣的先例。殉葬的恶习直到清康熙朝时才正式绝迹。“始作俑者,其无後乎?”这句话以犀利的目光,洞穿了几千年的历史,明确告诉世人,俑葬虽然暂时在殡葬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其殉葬的观念却丝毫没有改变,历史会证明俑葬的虚伪!今以倡端不善为“始作俑”。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_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