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宗教是什么_中国三大宗教简介
1、佛教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发源于印度,昌盛于华夏,扬名于四海,
佛教传入中国,与我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教义上有许多创新。主要的有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以及顿悟、十玄、六相和三观等,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佛陀及其直传弟子所宣扬的佛教,称为根本佛教。佛陀涅槃后,弟子和信徒们奉行四谛、八正道等基本教义,产生了许多分支。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汉语系佛教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等;藏语系佛教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此外还有希解、觉宇、觉囊、夏鲁等几个小派。
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主要仍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个地区的佛教信徒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宗教信徒。
2、道教
道教发源于中国,是一个多神论的教派,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近代中国学者多数认为:道家与道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习惯上有时也称道教为道家、黄老。严格来说,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
“道家”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他们在思想理论上都以“道”为最高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和处理鬼神信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被称作道家。
道教形成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尊老子为道祖,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社会影响极大。
但是道家是“道教”的上游,道家、道教的根本信仰都是“道”,我们绝不能将之妄加分割。
晚唐北宋以后,道教出现道三教合一的思想,金丹道派也开始兴起,后来又出现了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现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净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在教义和道法上也有革新。
3、儒教
儒教,源自中国。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设教。
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为儒客推崇。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
儒学是儒教推出的教学方法,曾经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使用儒学教书育人、管理社会。“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相同也不同。三者都是儒教文化产物;
儒家的最高追求,基本就涵盖在这里面了,和佛道不同,儒家的追求不只是个人修养的完美,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儒家将人格的自身修养和天下相协同了,一个人应当从修身开始,然后从自身到齐家,治国,再到平天下,这个过程既是自身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
三大宗教中,佛教属于外来教派,但已经和中华文化融合,成为中国特色的佛教。道教、儒教则发源于中国,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他们对中华文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
由于思想和追求不同,三教之间一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佛教见性,道教养生,儒教明伦,佛教重在自觉,道家重在自悟,儒教重在自省。佛教强调脱离苦海,以证佛法。道教注重自身修炼,强调天、地、人合一,遵循自然天地之道。儒教注重修身,以读圣贤知书明理,以做圣贤为人生目标。
几千年来,有许多致力于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学者,如明代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藕益、莲池),号称诗佛的是王维,提出“三教合一”的王重阳,丘处机等人,他们为三教文化融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