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店村在哪里_粥店村的由来
元末明初,泮河东岸的桥头村处在泰安州西门户的交通要道上,原本人口稠密,店铺林立,其中一家专营粥饭生意的商铺,粥香价廉,很是兴旺。
然而数年的战乱和灾祸,使昔日熙攘的街道一片死寂,曾经红火的粥铺店家也只剩了老两口和一个年幼的小孙子。为把小孙子拉扯成人,老两口含愤忍悲,不得不硬撑着维系粥铺,勉强度日。
山西老鸹窝的移民行至泰安州的已不足千人,他们早已筋疲力尽,饥寒交迫。谁料行至一片茂密的山林,一股悍匪如从天降,这些人难以抵挡,移民死伤过半,官差也被悍匪全部杀死。幸免于难的人如一群无头苍蝇四下逃散。
其中一伙人互相搀扶着来到泮河边桥头村村口再也走不动了,当他们看到那个破旧的“粥”字招牌时,饥饿又促使他们向粥铺涌去。
老两口正焦急地观望过往行人,没想到呼啦啦来了这么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老两口试探着走出店门询问,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喊上几个街坊到店里帮忙,生火熬粥。
粥香很快四处弥漫,无奈原料有限,一人半碗还没轮过来粥就一滴不剩了。街坊四邻又各自回家去寻,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当口,街坊四邻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好歹又凑了稀稀薄薄的一锅粥。看着移民们骨瘦如柴的样子,老两口忽然想起地里的野菜,对大家说:“我再想法弄点米,你们去挖些野菜吧。”
过了一会儿,人们抱着各种野菜陆续回来,老两口也寻来半袋米,粥铺里再次飘出了诱人的香气。热腾腾的粥端到手里,直夸老两口厨艺好,野菜也能熬出如此可口的粥。
“不走了!官差死了,没了方向,咱们干脆就在这儿安家吧!”有人大喊一声,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赞成。老两口和街坊们自然也希望桥头村再恢复以往的热闹景象,何况这群可怜的人瞅着也都是良善之辈。
从此,桥头村大片荒芜的土地上又种满了庄稼,街上渐渐恢复了以往的繁荣,老两口的粥铺更是从未有过的红火,粥的种类也比以往更加繁多,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不同。
村民们也大都掌握了各种粥的熬制方法,逢年过节村里就会粥香四溢。平时村民更愿光顾老两口的粥店,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品出粥的真味和那种真情。而路过这个村的商人和百姓如不吃上一碗物美价廉的粥,便觉得是一大憾事。
正是因为这段佳话,桥头村更名为粥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