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不隔报恩情什么意思_阴阳不隔报恩情的故事
明朝时期,福建福州府福清县有个秀才,叫韩庆云,在临县石龙岭一带开书馆,教学生。
一天,韩庆云在石龙岭散步,见路边的草丛中露出一些人骨头,感觉十分凄惨:“不知道是谁的遗骸,竟然暴露在这里啊!"于是,他回到住所,向邻居家借了锄头铲子什么的,又转回来,亲自动手,掩埋妥当。
当晚,韩庆云独自住在书馆。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起床开门一看,居然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女子见门开了,闪身进来,说:"我叫王玉英,是湘潭人。宋朝末年,我父亲是福州的守城将军,抵御蒙古兵入侵时,力战而死。我为了保全贞节,在石龙岭自杀身亡,被父亲的属下埋葬在这里。两百多年过去了,我的骸骨暴露,情景悲凉。蒙你仔细掩埋,让我入土为安,这是天大的恩情啊!我半夜来这儿,就是想要报答你。”
韩庆云一个人空虚寂寞,见了这样漂亮的女子,怎能不动心呢?虽然她说自己是鬼,可脚下有影,衣衫有缝,楚楚动人,一点都不吓人。于是,韩庆云高高兴兴地留下她同住。韩庆云和王玉英相处了一年多,像夫妻一样恩爱。忽然有一天,王玉英对韩庆云说:“我已经怀孕,今天该生产了!"当晚,就在书馆里生下一个儿子。
当初,王玉英是在晚上过来,学生们都散了,因此没人发现。现在有了孩子,书馆里总是传出婴儿的哭声,所以慢慢地被人发现了。
这件事越传越远,韩庆云的母亲听说了,十分担心儿子。天,韩母突然来到了书馆。王玉英见有人来,连忙抱着儿子,从窗口逃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韩母见了,大吃一惊:“这一定是个妖怪啊!”叫儿子不要再接近她。韩庆云嘴里答应,心中却不以为然。
韩母走后,王玉英就回来对韩庆云说:“因为我要照顾孩子,所以行动不便。现在我要抱他回故乡湘潭,寄养在人间,我们以后再见面吧!”
韩庆云十分舍不得,拉着她的衣袖道:“我想你怎么办啊?”
王玉英拿出两根竹棒:"这两根竹棒留在你这里,如果你想我或有急事要见我,只要把它们相击,我就来了!"说完,飘然离去。
王玉英抱着孩子来到湘潭,在孩子衣带上写了七个字“十八年后接回”,就丢弃在了河边。
湘潭有个黄老,家道富裕,却没有儿子,一直很着急。这天,恰巧他在河边看见了这个孩子,于是抱回去,养在了家里。王玉英知道了,来对韩庆云说:“儿子在湘潭黄家,我在衣带上写好了,十八年后接回。如今,我没有拖累,可以来去自由啦!”
此后,韩庆云想要和王玉英相会,就双击竹棒。两人感情非常深厚,所以韩庆云一直没有成亲。
转眼过去了十八年,王玉英对韩庆云说:"已经到了衣带上约定的时间,你去把儿子接回来吧!"韩庆云听从她的话,拜别母亲,前往湘潭。
再说湘潭的黄老,自拣到这个孩子后,竟接连生下两个儿子。他给拣到的孩子取名鹤龄,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取名鹤算,一个取名延龄。兄弟三个,一起进学堂读书。
鹤龄聪慧过人,出口成章。虽然两个弟弟也好,却比不上他。黄老想早点抱孙子,所以给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办完了亲事。因为鹤龄衣带上的字,说十八年后爹娘要来寻访,于是没给他娶妻。
可是,黄老的心里非常过意不去:"他是我的长子,为什么反倒没有成亲?"于是,又给鹤龄聘了同乡易家的女儿。
鹤龄知道衣带的事,就对黄老说,十八年之约马上要到了,等见过亲生父母后再成亲。黄老见他态度坚决,只好答应了他。
转眼,到了院试的时间,兄弟三人一起到长沙考秀才。这天,有个福建的算命先生,来求见黄老。黄老心里惦记三个儿子的功名,一边请他坐下,一边拿出儿子们的八字,求他帮忙推算。
算命先生装模作样推算了一会儿,用手指着鹤龄的八字:“这个人不是你的儿子,他生来不该在父母身边,必须在外寄养,才能长大成人。他长大后,就要认祖归宗,现在是他和亲生父母见面的时候啦!"
黄老见他说出实情,满脸通红:"先生不要胡说!这三个儿子都是我的亲生骨肉,什么寄养不寄养的!"
算命先生微微一笑:“您忘记衣带上的字啦?”
黄老听了,大惊失色:"先生是怎么知道的?"
算命先生从座位上起身,施了礼:"我不是别人,我是十八年前遗弃儿子的韩秀才啊!如今,假扮成算命先生,来寻访他。”
黄老十分感慨:"衣带上的约定,果然是真的啊!可这个孩子为什么被遗弃呢?”
韩庆云坐下,如实相告:"这个孩子的母亲,不是普通人,而是二百年前的女鬼。她是宋朝人,是福州守将的女儿。蒙古兵攻破城池,全家以死殉节,她的魂魄不散,与我交合,生下这个孩子。她不方便亲自抚养,因此把孩子送到这里寄养。衣带上的字,是她亲笔写的。今天,也是她让我来的。我可以见见孩子吗?”
黄老非常感叹:“居然有这样怪异的事啊!他的出身这样神奇,以后一定不同凡响!不过,现在他和两个弟弟,一起到长沙考秀才去了。"
韩庆云听了,又站起来说:"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即使他在长沙,也要到那里见他一面。只求您念我们骨肉情深,允许他认祖归宗。”
黄老连忙起身回答:"我自己有儿子,怎么能强占别人的儿子呢?父子至亲,你们应该团圆啊!"
韩庆云千恩万谢,别了黄老,直接来到长沙,打听黄家三兄弟的落脚处。打听清楚后,他就写了一个帖子,让人传给黄老的大儿子鹤龄,自己在外等候。帖子上写:“十八年前衣带之事的知情人韩某"。
黄鹤龄看见帖子上提到“衣带”二字,大吃一惊,连忙出来:“您是谁?怎么知道衣带的事呢?”
韩庆云见黄鹤龄的长相和王玉英十分相似,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公子想要见那在衣带上写字的人吗?"
黄鹤龄十分伤感:“在衣带上写字的人,不是我父亲,就是我母亲啊!我当然想见啦!原本衣带上写明,今年来接我,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还不来呀!"
韩庆云忍不住眼圈发红:"在衣带上写字的人,就是我的妻子王玉英呀!你如果想要见她,必须先认下我啊!"
黄鹤龄听了,知道眼前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不禁悲喜交加。他立即跪下,抱住父亲的腿,边哭边说:“父亲啊!为什么舍得遗弃儿子十八年啊?"
韩庆云扶起儿子,讲了事情的原委:"你母亲不是普通人,而是死了有两百年的女鬼。她和我相爱,生下了你,因为不方便抚养,所以要寄养在人间。你母亲的原籍是湘潭,因此将你送到这里。我是福建人,与你母亲的姻缘也是在福建. 如今,你如果不忘亲生父母,就别了这里的养父,和我回福建吧!”
黄鹤龄擦干泪:“母亲在哪里呢?儿子也要和她见面啊!”
韩庆云回答:"你母亲来无影,去无踪,居无定所。你和我回福建吧!一定可以见到你的母亲。"
这时,黄鹤龄在长沙已经考完试,就带了两个弟弟和仆人们,跟着父亲回到湘潭。
韩庆云到了湘潭,又去黄家,和黄老商量带儿子回福建的事。黄老若有所思地说:“龄儿的亲事已经订了,我想先给他完婚,然后再商量怎么回福建。您说行吗?"
韩庆云听他说的是儿子的婚姻大事,当然没有理由反对。于是,黄老请媒人去易家说想尽快给儿子完婚。易家父母听到风声,知道女婿的亲生父亲来找,不同意草率成亲,让媒人传话:"当初我家女儿许的是黄公的儿子,两家门当户对,又是同乡,来往多方便啊!现在,又说女婿的原籍是福建,如果成亲了,以后他要回乡,那里和湘潭相隔四五千里,我们怎么见女儿啊!必须先说明,他只有留在黄家,不回福建,才可以娶我的女儿啊!”
媒人回来,对黄老说了这些。黄老抚养鹤龄十八年,视如己出,巴不得他不离开。于是,将易家传过来的话,告诉了韩庆云。
韩庆云双击竹棒,和玉英商量。玉英想了想:"易家的亲事是良缘,既然已经定下了,就该完婚啊!我的原籍是这儿,儿子若能做了此地的女婿,在这里成家立业也好!只要父子相认,何必非要他回福建啊!”于是,韩庆云把这个意思回复了黄老,并说全凭黄老安排。
黄老先叫鹤龄出来,让他认下父亲,又收拾好书房,留韩庆云住下。接着,黄家准备好花烛,请媒人到易家去定日子。易家听到女婿不用回福建的话,放下心,无不依从。
成亲后,鹤龄对父亲说想见一见母亲。韩庆云说给玉英,她说:“我也很想见儿子啊!你让他黄昏时在房中悄悄地双击竹棒,我也该见他们夫妇一面啦!"
韩庆云对鹤龄说了,又把两根竹棒偷偷地交给他。鹤龄收好,回到房间,等到黄昏,双击竹棒。一个淡妆女子从天而降,鹤龄夫妻知道她就是母亲,于是,双双跪下。
王玉英把他们扶起来:“多好的儿子和媳妇啊!现在你们都是大人了,我就放心啦!"
鹤龄忍不住流下泪来:"母亲啊!为什么不留在人间,让我们好好侍奉您啊?”
玉英回答:"我和你父亲有缘,所以往来人间。可是人鬼殊途,这不是长久之计啊!今天,我是特地为了见你和儿媳妇一面,才暂时来到这儿,以后不会再来了。等你回到福建,到了石龙岭,我们母子再见面。"说完,腾空而去。
第二天,鹤龄把见到母亲的事告诉了黄老及两个弟弟,他们都十分惊异。随后,鹤龄悄悄把竹棒交还韩庆云,讲了和母亲见面的详情。
韩庆云叹了一口气:“现在你在这里成家立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福建啊!我还是自己先回去吧!"
鹤龄连忙说:“父亲不要着急!秋试时间马上到了,等儿子考完试,再商量啊!"于是,韩庆云在黄家住下,等待儿子。
鹤龄和两个弟弟,一起参加了秋试。结果,鹤龄与鹤算,都中了举人,准备赶往京城,参加会试。于是,韩庆云决定返回福建,黄老赠了盘费,鹤龄和易氏送他到城外十里。
韩庆云回到家中,把所有的事都讲给了母亲。韩母听说孙儿都娶媳妇了,巴不得马上要见一见,这时也不再计较儿媳妇是个鬼了。
第二年,鹤龄、鹤算都榜上有名,鹤龄给假省亲,鹤算授了福州府闽县知县,兄弟两个,一起回到湘潭。鹤算接了黄老,全家去福州赴任。鹤龄也乘机带了妻子易氏和弟弟同行,来到福建,登堂拜见祖母,大家十分高兴。
韩庆云对儿子说:“我的书馆在长乐石龙岭,那是我和你母亲相遇的地方,你母亲的骸骨也在那边。今天,我们一起去那儿,你母亲一定会来相见的。”
于是,全家一同来到石龙岭,刚进了书馆,玉英就出来拜了韩母:“现在孙儿和孙媳妇都在婆婆面前,而且孙儿已经有了功名,我对您儿子的报答也就到头了!"
又转向韩庆云和儿子儿媳妇:“我是阴间的鬼,不该在人间往来,只因夙缘,所以这样。现在全家团聚,我的心事已了,从此专心修行,不再来人间啦!”
鹤龄夫妇听了,忍不住泪如雨下,苦苦哀求母亲留下。玉英无限留恋地看了大家一眼,飘然离去。
鹤龄痛哭失声,韩母与易氏也都流下眼泪,只有韩庆云不以为然,以为晚上击竹棒,还能见到她。没想到,从此不管他怎么敲竹棒,王玉英也不来了。韩庆云这才明白她真的不再回来,十分伤心难过。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
后来,鹤龄把父亲与母亲在石龙岭合葬了,又恢复了本姓,别号黄石,表示没忘记黄家及石龙岭的意思。三年服丧期过,他与易氏一起返回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