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为何无法原谅母亲_朱敏无法原谅母亲的原因
革命和战争年代,朱德元帅的女儿为了生存装了两年的哑巴,才勉强保住了自己的命,但她晚年时期却说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这又是怎么回事?
都说世上无不是的父母,然而对于朱德元帅而言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民、无愧于国,却单单愧疚于自己的女儿朱敏,即使女儿从来都没有怪罪过他,但是因为他的决定而让女儿受到的伤害足够让他悔恨终身了。
一、年轻的妻子
朱敏的母亲名叫贺治华,1922年朱老总前往德国留学,本来是中学教师的贺治华选择了为爱跟随。
朱老总在中国革命中做出的贡献较大,在革命年代出现的也比较早,最早是在蔡锷将军的滇军中崭露头角,跟随军队打过吴佩孚,后来做到滇军的旅长,南昌起义的时候已经是国民党的中将了。
当年嫁给朱老总的贺治华才19岁,正是青春洋溢崇拜英雄的年纪,毅然决然地选择远离父母跟随朱老总来到大洋彼岸学习,这样的爱情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让人非常动容的,也因此,两人一开始的感情就非常好。
当年都传说朱老总为了入党一路追寻,最后在德国才成功入党,说的就是这个时期,夫妻二人都在周总理的介绍下成功入党。
结婚后的两个人也算是两情相悦,很快就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可爱的女儿降生在动荡的革命时期,算是给漂泊奋斗的朱老总内心增添了一丝安慰,但是在女儿姓名这个问题上,两人第一次产生了分歧。
朱老总想要给女儿取一个小名“四旬”,其实这是一个充满了中国传统味道的名字,但是贺治华对这个名字并不满意,她认为应该取一个洋气一点的名字,坚持给自己女儿取名为“菲菲”。
在女儿名字这个问题上夫妻二人谁也不肯妥协,最终就是朱老总和贺治华各叫各的,小小年纪的女孩子有了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名字。
其实这就是两个人生活方式的不同,朱老总经过革命的大风大浪,经历风霜之后显得非常沉稳,在处理事情上非常冷静,在生活中也是一个严肃传统的人,而贺治华年轻浪漫,可以说追求的还有小女生式的爱情。
这种小女生式的爱情追求浪漫,在革命那个年代显得格格不入,更何况朱老总的革命生活是充满了风险。
1925年,朱老总因为从事革命事业被德国当局驱逐出境,也就带着自己的家眷回到祖国。
二、为革命奔走,却遭妻子抛夫弃女
朱老总回国之后就投入到了组织的工作中去,而将自己的妻女留在了中转站苏联等待消息,当时中国的革命者很多都把家属放在了苏联,一来是苏联革命较早国内相对比较稳定,二来苏联是社会主义老大哥,放在苏联也比较放心。
朱老总将贺治华和年幼的朱敏安排在苏联避难,并且留下了足够的钱财维持生活,但谁也没有想到,朱老总刚刚离开苏联回国革命,贺治华也将小小年纪的朱敏送回了国内。
朱敏被送到国内之后一直跟着外婆生活,从小和姨妈、外婆、表妹在一起长大,而她的母亲贺治华丝毫没有关心过她。
朱老总在和她们母女分别之前,保存了女儿的一张照片,思念女儿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这张照片一直被保存的发黄,还存放在朱老总的身上。
小时候的朱敏跟着外婆生活,她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外婆知道朱老总的身份,也不敢轻易的将朱老总的身份告诉朱敏。
朱老总得知女儿被贺治华送回国内之后,就打算将女儿接到自己的身边见一面,虽然革命的形势尚不稳定,但思念之情始终是无法排解的,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也在积极的寻找朱敏的下落。
直到朱敏几岁之后,外婆觉得可以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了,而当时通缉朱毛二人的通缉令满天飞,外婆就告诉朱敏,这个通缉令上的人就是小朱敏的父亲,同时告诉她绝对不能说出去。
知道自己的父亲竟然是个大英雄的时候,朱敏很是开心,心里更加想与父亲早日团聚了,只是年幼的朱敏却知道自己不能任性,因为一旦自己任性很有可能会让父亲陷入危险之中。
直到朱敏12岁那年,在周总理夫妻的多方面打听下才得知了朱敏的下落,当时周总理想把朱敏带回延安和朱德父女团聚,但是朱敏的外婆因为不放心没有同意,无奈之下周总理只能给朱敏拍了一张照片带回去给朱德以解相思之情。
后来国民党反动派知道了小朱敏的身世,立马派人要把朱敏抓走,幸亏当时朱敏的姨妈一直坚称朱敏是自己的女儿,才侥幸逃过一劫。
既然身份已经暴露,外婆最终决定将朱敏送到朱老总的身边,至少还有军队可以保护起来。
朱老总对于女儿的到来很是惊喜,多年未见的父女相拥而泣,没有任何言语能够表达两人的思念之情。
三,集中营的生活
为了朱敏的安全,朱老总最终决定将朱敏送到苏联保护起来,但没想到,这却成为了朱敏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期。
原本安全的苏联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扩大化,逐渐被战火袭扰,朱敏所在的学习区也被德军占领,朱敏被抓进了德军的集中营。
纳粹集中营是什么情况自然不用多说,在里边遭受非人的待遇都是轻的,小朱敏被抓进去之后一直掩盖自己的身份,原本在苏联学习时期她就是以中国医生子女的身份生活的,在集中营更是坚持这个身份。
十几岁的朱敏原本就因为语言不通沉默寡言,在进入集中营之后,为了避免更大的后果,朱敏干脆装起了哑巴,为自己的身份做了一层掩盖。
集中营的那段日子里,小小年纪的朱敏身患重病,淋巴结肿大,又因为装成哑巴的身份无法医治,性命一直危在旦夕。
在集中营里,生病就意味着和死亡很接近了,纳粹是不会给战俘看病的,一旦重病不起,那下一步就是被枪毙直接扔出去,朱敏顶着脖子上硕大的脓包一直生活着。
纳粹的医生看到这种情况,不知是善心大发还是想做个实验,直接把朱敏拉到没有任何消毒措施的手术台上,直接一刀划开朱敏脖子上的脓包,徒手挤出淤积的脓液。
巨大的疼痛让朱敏一度昏厥,但她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挺了过来,虽然被治好了,但是脖子上一直留着长长的伤疤,直到最后被解救出来。
苏联红军解放集中营之后,小朱敏是最晚被解救出来的一批人,因为人生地不熟,所以她无论对谁都装成哑巴,还一直坚称自己是中国医生的孩子。
直到最后,确认绝对安全之后,朱敏才袒露了自己的身份,中国领导人的孩子,如此身份还能够在集中营存活下来,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四、叛变的母亲
至于朱敏的母亲贺治华,那就是彻底的背叛了革命,和朱老总分开之后,贺治华就急匆匆嫁给了别人,或者说,她之所以着急的将女儿朱敏送走,就是为了赶快嫁人。
可谁也没想到,贺治华再嫁之后,竟然会成为一个可耻的叛徒,先是抛家弃子,后是背叛革命。
贺治华内心追求的是当时上流社会的生活,首先在理念上就和我党艰苦朴素的观念相违背,当然也不乏有地下工作人员为了掩盖身份打入国民党内部而纸醉金迷,但那都是为了工作,其核心还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贺治华的第二任丈夫同为共产党员的何家兴,这夫妻二人虽然是共产党员,但没有一点共产党员的样子,在大城市开展敌后工作,总是明目张胆的在生活上违背纪律,因此没少受到组织的训诫。
何家兴是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同志的秘书,这夫妻二人真是臭味相投,在敌人糖衣炮弹的攻势之下,夫妻二人一起叛变了。
他们出卖了罗亦农同志,还差点连累了邓小平同志,至今都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损失。
但是他们忘了,我当虽然一向宽容大度,但对于叛徒的惩戒一向是毫不留情的,陈赓大将率领的锄奸队干掉了何家兴,同时也将贺治华打成重伤,那时候的贺治华才25岁,短短几年就从革命者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叛徒。
贺治华被救走之后保住了一条性命但是毁了容,偷偷跑回老家嫁人的她几年后还是死在了国民党的枪下,落得个鸟尽弓藏的下场。
朱敏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中说道:“我常常怨恨母亲:她为什么不要我?不抚养我?不给我母爱?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弃我而去,甚至叛离了我的爹爹,是为了追求与爹爹的信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一点上,我作为女儿,是不能原谅她的。”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小时的朱敏对于母亲是因爱生恨,都说世界上没有不爱子女自己的母亲,但是她想不通为什么她的母亲会不爱她。
长大后的朱敏发现她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自私的人,她不光不爱她,也不爱她的父亲甚至她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爱。
她母亲真正爱的人只有她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私欲,她可以背叛自己祖国,背叛自己信仰、背叛自己的战友、背叛自己的丈夫。
父亲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是人人尊敬的存在;母亲却是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叛徒,可想而知,这个冲击力对于朱敏而言到底有多大了。
即使到了晚年她释怀了很多事情,却是对于母亲贺治华的背叛永远无法做到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