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曾国藩儿子为何放弃科举考试_曾国藩儿子放弃科举考试的原因

时间:2023-01-31 08:44:52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曾国藩,他一生都在用儒家的思想标准来严格要求着自己,而这一套理论也成就了他这样一个完人。可是,曾国藩在对待儿子的科举态度方面,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曾国藩,他一生都在用儒家的思想标准来严格要求着自己,而这一套理论也成就了他这样一个完人。可是,曾国藩在对待儿子的科举态度方面,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曾国藩竟然同意自己的儿子放弃科举考试!

曾国藩儿子为何放弃科举考试_曾国藩儿子放弃科举考试的原因

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读书就是为了做官,正所谓“学而优则仕”。目的很明确,就是只有通过做官,才能进而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夙愿,才能实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而曾国藩自己也确实是走了这一条路,一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科举之路。

按理说,曾国藩应该很清楚,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参加科举考试可以说是一个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了。可他却没有将这种思想强加到自己的儿子身上,反而是同意他放弃科举考试。

曾国藩此举,用意何在呢?

曾国藩儿子为何放弃科举考试_曾国藩儿子放弃科举考试的原因

我们有理由相信,曾国藩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的理学家,这样一个谨小慎微的儒家大师,对于自己的儿子的教育、对于他的前途绝对不会掉以轻心,这一点从《曾国藩家书》中就可见一斑。那么,由此我们也就有理由相信,曾国藩同意儿子放弃科举考试,就是出于一种更为高远的见地。而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不得不提到晚清的社会大背景了。

清朝从龙入关以后,便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治国方针,而中国人又历来喜欢以“天朝上国”自居。而此时欧洲国家在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以后,开始飞快的发展起来。当清朝当政者还在自以为是地想要让这些“蛮夷之人”下跪朝拜之时,换来的却是这些国家的坚船利炮。

外国的坚船利炮打得清朝军队毫无抵抗之力,可是很多人尚且还是不肯“睁开眼看一下世界“。但是,曾国藩不一样。

曾国藩儿子为何放弃科举考试_曾国藩儿子放弃科举考试的原因

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的较量中,其实也一直在默默关心着国家大事,关心和洋人的关系,关心世界的格局。他很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想要实现国家的腾飞,想要抵御外国的侵略,唯有走自强之路。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不从学习“西学”着手。而这样一些学说,包括数学、科学,在中国却历来被称为“奇淫巧技”。

曾国藩意识到了这一点以后,一方面在实业救国、向海外输送留学生方面着手,另一方面就是在自己的儿子教育方面转变思路。尤其是当他发现,自己儿子在数学方面还极为擅长后,更是义无反顾地支持两个儿子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科技发明。

在这一点上,其实曾国藩表现出来的度量与前瞻性,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曾国藩儿子为何放弃科举考试_曾国藩儿子放弃科举考试的原因

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信念十分强大,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容易故步自封。在四书五经或者是老庄等传统的进德修业典籍的影响下,他们喜欢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视算数、物理及化学这些领域为旁门左道。这样的局限性对于中国的影响就是,科学技术根本没法立足,但是工业革命等却已经在英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并且在发展到了一定地步以后,转而开始侵略世界,而这时的中国、这时的清朝政府还沉迷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即便是遭到了炮火的洗礼,但是却依然不肯警醒,冥顽不灵,可是曾国藩却超越了这一点。

曾国藩很清楚地意识到,想要实现救国,就必须要“师夷长技”,必须要开展洋务运动,必须依靠科技来挽救落后的清王朝。而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重中之重无疑还是人才。这时,他就重用了两个人,其一是容闳,其二是李善兰。

后来的事实证明,曾国藩的用人之明,着实是非同一般。

曾国藩儿子为何放弃科举考试_曾国藩儿子放弃科举考试的原因

容闳,他的名字也许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他的另一个名头却是大名鼎鼎,“中国留学生之父”。在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立过程中,容闳功不可没;此外他还组织了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对于中国的近代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另外一人李善兰则是著名的数学家,在数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也许曾国藩当时还没有“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觉悟,但是他却很清楚在当时的世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无疑已经是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他才会果断地支持自己的两个儿子放弃科举考试,学习科学技术。

是金子,怎么都会发光,此话不假。后来曾国藩的两个儿子,老大曾纪泽成了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在收复伊犁以及与法国交涉的过程中,居功至伟;老二曾纪鸿则是专注于数学方面,并通天文地理,只可惜英年早逝。

总的来说,曾国藩之所以被称为完人,不无道理,他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超越当时时代的局限,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也能做到这一点,也着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