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瑟利夫是谁_瑟利夫个人简介

时间:2023-02-04 14:21:05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2005年11月20日,利比里亚宣布,有着非洲铁娘子之称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全国总统选举中胜出,成为利比里亚第一位女总统,也是非洲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第二年的1月16日,瑟利

2005年11月20日,利比里亚宣布,有着“非洲铁娘子”之称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全国总统选举中胜出,成为利比里亚第一位女总统,也是非洲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第二年的1月16日,瑟利夫在首都蒙罗维亚宣誓就职。她在利比里亚红白蓝三色国旗的见证下,许下了“为利比里亚带来新的黎明,让利比里亚人民看到希望”的庄严承诺。

瑟利夫是谁_瑟利夫个人简介

那么,这位女总统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在她长达6年的执政生涯中,贫穷落后的利比里亚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1938年,瑟利夫出生在利比里亚伯米县一个殷实而书香四溢的家庭。祖父是一位部落酋长,父亲是一位名声显赫的律师。母亲从小接受西方教育,顺利读完大学课程。这在教育普及程度很低,且性别歧视严重的利比里亚,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正是由于家庭原因,瑟利夫打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7岁时就从一所经济学院毕业,供职于一家会计事务所。受限于非洲的传统观念,瑟利夫在18岁时嫁给了一位商人詹姆斯·瑟利夫,但两人最终因缺乏共同志向而各奔西东,瑟利夫独自承担起了抚养四个子女的重担。

1961年,志存高远的瑟利夫来到美国,进入科罗拉多大学深造,获得经济学学位。其后,她又考入了哈佛大学,主修管理学,并于1971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渊博的学识和干练的作风,让瑟利夫受到利比亚政府的格外关注。1977年,瑟利夫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先后担任利比里亚财政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和部长。这在以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非洲政坛,是十分罕见的。

冉冉升起的瑟利夫正值春风得意,仕途一片光明之时,却遭遇了重大打击。

瑟利夫是谁_瑟利夫个人简介

1980年,瑟利夫上任财政部长的第二年,利比里亚政坛发生动荡,年仅27岁的军士长塞缪尔·卡尼翁·多伊,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只带领区区16名军人,就枪杀了时任总统托尔伯特,宣布军事政变成功,并就任利比里亚总统。

随后,多伊开始了对前政府高官的残酷杀戮,十多名内阁部长被赤裸裸地绑在木桩上枪杀。瑟利夫得以侥幸脱逃,不得不流亡肯尼亚。后来,瑟利夫曾短暂就职多伊政府的国家银行负责人,但她实在看不惯多伊的倒行逆施,愤然辞职后再次流亡国外,从事金融工作。

1985年,瑟利夫决定回国竞选议员,但被多伊政府以“肆意煽动”的罪名逮捕下狱,判处10年监禁。后在西方国家的干预下,多伊政府才不得不将她提前释放。

不过,瑟利夫此时却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她重返了监狱,准备和狱中的政治犯并肩战斗,从而迫使多伊政府释放了所有的在押政治犯。

经此事件后,瑟利夫在利比里亚人民心目中获取了崇高的威望,赢得了广泛的民心,也为她后来竞选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狱后的瑟利夫只好继续流亡美国,担任过花旗银行高管,出任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地区主任,还曾在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师一职。

1996年,长达7年的利比里亚内战终于结束,瑟利夫返回国内,以“团结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参加大选,最终以巨大的差距惨败给对手泰勒。不过,瑟利夫从此被利比里亚人民记住,成为了举国知名的政治人物,并赢得“铁娘子”的美称。

瑟利夫是谁_瑟利夫个人简介

2005年,瑟利夫以利比里亚联盟党领袖的身份,在国际友好人士和众多维和人员的见证下,以60%的得票,击败足球巨星维阿,顺利当选总统。

虽然如愿成为利比里亚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总统,但她也面临着异乎寻常的挑战。

她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常年的战乱,千疮百孔的城镇,超过80%的失业率,超过四分之三的文盲人口。收容所里几十万无家可归、等待救济的流浪汉。高等人才的严重流失,排名160名开外、人均GDP不到300美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不过,瑟利夫没有退却,她想用母亲和祖母特有的包容,让利比里亚彻底摆脱战争,走向和平繁荣的道路;用自己的渊博学识和管理能力,给利比里亚百姓带来幸福生活。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男人们没法改变这个国家,那就让我这个女人来试试。”

上任之初,瑟利夫就在利比里亚的重建上呕心沥血。她凭借着自身特有的细腻和智慧,成功地让利比里亚获得了久违的和平,以及稳定的局势。

她首先建立了一支由不同种族和性别组成的国家安全部队,成立了一个具有很强包容性的政府;她让利比里亚的国家经济得到了近20年来的最好发展,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收入;她使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率始终控制在个位数以内;还让首都蒙罗维亚恢复了水电供应;瑟利夫还大力兴办教育,在她上任初期,全国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几乎达到了每周一所的建设速度,将利比里亚的上学率提升到了60%,让利比里亚女性的入学率飙升至40%。

瑟利夫的最大贡献,是让国际社会成功免去了利比里亚近50亿美元的外债。这对于一个只有400多万的非洲贫困小国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正因如此,瑟利夫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她“坚持以非暴力方式,致力于让国家重生和获得和平”。

不过,也有人认为,瑟利夫6年的执政功绩乏善可陈,整个利比里亚国家的面貌并没有多大改观,依旧深陷极度贫困之中。法官们依然在只有半截大门的法院里审案,学生们也依然在弹孔密布的破旧教室里上课,唯一的改变就是让利比里亚从在联合国发展指数排名中,从处于末尾位置的164 名爬升到了16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