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苏东坡为什么爱旅行_苏东坡爱旅行的缘由

时间:2023-02-05 16:23:29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苏轼一生中,最想实现的小目标,大约就是和弟弟苏辙一起退隐乡下,过闲适隐逸的幸福生活。 但终其一生,他并未能真正地闲适和隐逸过甚至连较为长久持续稳定的生活都不曾拥有他

苏东坡为什么爱旅行_苏东坡爱旅行的缘由

苏轼一生中,最想实现的小目标,大约就是和弟弟苏辙一起退隐乡下,过闲适隐逸的幸福生活。 但终其一生,他并未能真正地闲适和隐逸过——甚至连较为长久持续稳定的生活都不曾拥有——他人生的大多数时间,或者在仕途上奔波,或者在谪地间迁徙,一直被动地行走在人生的路上。 晚年总结过往,老人家意味深长地做了一通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想苏某人一生,好像并没有建啥功立啥业——我不是在贬谪之地,就是在去贬谪之地的路上。 漂泊无定的生活虽不算佳,倒在客观上满足了他旅游的爱好——他骨子里时时涌动着流浪者的气质,他喜欢在路上漂泊的感觉——风景是移动的,身体是自由的,借机看遍大好河山,阅尽风土人情。 旅途是他增益见识的途径,也是他了解社会的窗口。 也曾遇到穷山恶水,也曾遇到危险时刻,但在他而言,这些都是人生际遇的一部分,他很擅长从普通平淡甚至乏善可陈的地方发现特别的风景。 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南荒”和“兹游奇绝”都是他传奇人生的注解。 有好事者统计,苏轼一生,行走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十四省,东边到过登州(今山东蓬莱),西边到过凤翔(今陕西凤翔),北边到过定州(今河北定州),南边到过儋州(今海南儋县),行程之远,跋涉之广,很可能创下了宋代官员长途跋涉的吉尼斯纪录。 他几乎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旅游,堪称资深驴友。 他又不同于普通观光客,也不同于一般驴友,他去的大多数目的地,总要住上几年,深入并了解那个地方,最后爱上那个地方。他也不只把自己当成过客,他还积极地参与到当地的文化和其他领域的建设当中。 现在交通工具快捷方便,想坐汽车、高铁、飞机,任选便是,千里之遥,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不过一天即可到达。北宋时代的速度,那就慢得多了:可选交通工具少得可怜:要么是船,要么是车,宋时缺马,以牛或骡拉居多,“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宋代的造船技术虽很发达,但仍然要以风为动力,和今天的速度并无可比之处。 苏轼每次出远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少则需一两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长,可见那时旅游是件多么麻烦的事。 只要踏上旅途,他想要表达的情绪也特别多。他是感情极丰富的人,心中但有所感,都想要抒发出来,形之于诗词文章。 他把风景内化成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那么,东坡为什么爱旅行? 夫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山水可以滋养人的品性,风景可以开阔人的眼界,人生有限,若只停留在其中一处,天地就会变得狭小,世界就会显得逼仄。 苏东坡因山水而旷达,苏东坡因风景而丰盛。他爬有机会可爬的任何山,他亲近有机会亲近的任何水,他把一切风景都纳入到自己的视野,并在精神上与这些风景融为一体。 《天堂电影院》里有句台词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 他自由的天性,唯有在旅行的路上,方才得以尽情地挥洒。在其所处的官僚体制里,他还要做不想做的事,说不想说的话。但一踏上旅途,他可以短暂地放下一切,彻底自由。 你看,他每一次在路上都是那般活泼,那般自在,说什么做什么全是兴之所至。因为没有禁锢,没有思想上的压力和牵绊,那么多妙语脱口而出,随性组合便成流传天下的诗词文章。 他走过不同地方的路,行过不同地方的桥,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偶遇的各地百姓,江湖上的侠客隐者,管理一方事务的官员,谈佛说理的禅师和尚,陪舞侑酒的娇俏姑娘……旅行的目的不只是风景,还有人。 在旅途中,领略人性之恶和人性之美,感受社会的复杂与矛盾。 见得愈多,感受愈多,愈是超脱。 有两个故事值得一提。 贬惠州时,往岭南路上,路遇两个道士。他们看到苏轼,退回到茅屋里,深入不出。苏轼讶异,便对押送的使臣说:“此中有异人,可同访之。” 进得屋来,道士问使臣:“此为何人?” 答:“苏学士。” “得非子瞻乎?”道士问。 使臣答:“学士始以文章得,终以文章失。” 两道士相视而笑,曰:“文章岂解触荣辱,富贵从来有盛衰。” 苏轼的朋友赵令畤记载过另一个故事: 东坡老人在昌化,尝负大瓢,行歌田间。有老妇年七十,谓坡曰:“内翰昔日富,,一场春梦。”坡然之,里中呼此媪为“春梦婆”。 想来,这样的故事有助于让他放下,对生老病死富贵贫穷再无执念。所以,从海南渡海北归的那个晚上,他才能写下那首著名的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才是旅行者的态度啊,他的恨意全无,因为领略到的风景,远远多于那曾经历过的苦难。 其实,即便有那些苦难,也早已内化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滋养着他,使他拥有了丰富立体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