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兔的成语有哪些_关于兔的成语大全
癸卯兔年,许多人在用兔的成语送祝福,
比如“大展宏兔”、“前兔无量”、“兔飞猛进”……真是很提气。
其实,关于“兔”的成语还真不少。诗词君分享12个带兔的成语,愿你在兔年才华横溢。
01
守株待兔
【释义】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故事】一只兔子,撞在木桩上死了,一个农人偶然捡到,很高兴。为了再次捡到兔子,他活也不干了,天天守着木桩,却再也没捡到兔子了。
【出处】《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02
一雕双兔
【释义】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出处】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03
兔走乌飞
【释义】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04
兔丝燕麦
【释义】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出处】《北齐·魏收·魏书·列传第五十四·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05
兔头麞【suō】脑
【释义】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出处】《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麞脑之人。”
06
兔死狐悲
【释义】原意为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
【出处】元·脱脱《宋史·李全传》:宝庆三年二月,杨氏使人行成于夏全曰:“将军非山东归附耶?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愿将军垂盼。”全诺。
07
兔走鹘落
【释义】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08
兔角牛翼
【释义】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出处】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09
动如脱兔
【释义】比喻行动敏捷。“动如脱兔”常与“静若处子”连用。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10
东门逐兔
【释义】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同“东门黄犬”。
【故事】秦朝末年,丞相李斯被诬以谋反的罪名入狱,秦二世派宦官赵高去审理他的案子。赵高本来与李斯有仇,便乘机把他的家族和宾客全部抓了起来,屈打成招被判死刑,李斯十分后悔从政,在被行刑前对次子说多想与他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外去猎兔子。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11
兔死狗烹
【释义】把抓住兔子的猎狗烹煮吃掉,比喻成就事业后就把有功之臣杀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共欢乐,多指独裁专权。
【出处】“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2
东兔西乌
【释义】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处】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13
惊猿脱兔
【释义】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14
狡兔三窟
【释义】狡兔三窟指的是狡猾的兔子会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用来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具有贬义色彩,通常在表示某人工于心计为人狡猾的时候使用。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15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释义】狮子捕杀兔子仍然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解决。
【出处】明末清初·黄宗羲《<称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16
见兔放鹰
【释义】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17
得兔忘蹄
【释义】蹄,一种捕兔的工具。意思是捕到了兔子,就忘记了捕兔的工具。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出处】《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18
见兔顾犬
【释义】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