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潘seo博客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投稿

太子李承乾是个怎样的人_太子李承乾的人格

时间:2023-02-10 10:24:08 作者:重庆seo小潘 来源:互联网整理
公元634年4月,东宫暗杀集团头目纥干承基参与齐王李祐叛乱失败后,被朝廷判处死刑。纥干承基为图自保,供出两桩惊天阴谋:指使他刺杀辅臣于志宁(未遂)和指派他与齐王联络的幕

太子李承乾是个怎样的人_太子李承乾的人格

公元634年4月,东宫暗杀集团头目纥干承基参与齐王李祐叛乱失败后,被朝廷判处死刑。纥干承基为图自保,供出两桩惊天阴谋:指使他刺杀辅臣于志宁(未遂)和指派他与齐王联络的幕后黑手,正是皇太子李承乾。

唐太宗如雷轰顶,先将李承乾“幽之别室”,又命重臣们三堂会审。最终,李承乾谋反案“事皆明验”,罪名成立。

李承乾距皇位仅一步之遥,为何迫不及待企图发动政变篡位?

(一)优秀青年

李承乾是含着“世子”这把金钥匙降生的幸运儿,作为秦王李世民与王妃长孙氏的嫡长子,他深受祖父唐高祖喜爱,尚在襁褓中便受封恒山王,五岁时改封中山王,顺风顺水登上同龄人叹为观止的高峰。李世民对其充满厚望,在他三岁时就特派心腹充当世子的侍读,其后又令秦王府十八学士中的两位儒学大师悉心教导世子儒学经典。在父王的精心培育下,李承乾“早闻睿哲,幼观《诗》、《礼》”,沿着父王设计好的人生轨迹迈进。

李承乾勤奋好学,尊师重教。老师李纲因年迈且有腿疾,被唐太宗特赐乘轿出入皇宫与东宫。李老师每次乘轿入东宫,李承乾必定毕恭毕敬“引上殿,亲拜之”,谦逊恭敬地向李老师讨教。李老师病逝后,李承乾悲痛欲绝,并亲手“为之立碑”。

在秦王眼中,“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的世子已经完全具备接班人所需的一切素质。因此,当秦王变身唐太宗后,毫不犹豫立李承乾为皇太子。“(李承乾)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

李承乾十二岁时,唐太宗认为他已到“宜令听讼”年龄,为培养其治国理政能力,诏令“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于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唐太宗在为唐高祖居丧期间,诏令太子监国,权知军国大事。李承乾再次表现出“颇识大体”和“颇能听断”的政治才干,隐然具备一代君王风范。

李承乾的卓越表现令父皇无比欣慰,唐太宗决定仿效周文王之父季历,为十二岁的李承乾提前举行冠礼(礼制:男子二十行冠礼,但天子与诸侯之子因需早日熟悉并执掌国政,故可提前至十一二岁。周文王姬昌便是在十二岁时被父亲提前举行冠礼),赋予太子亲政权力,昭示太子已成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可惜,李承乾连续两年生了两场大病,直到十五岁时才正式行冠礼。唐太宗守丧期满归位后,放心地将“细务仍委太子”,并在外出巡幸期间,“常令(太子)居守监国。”

李承乾在父皇眼里是继承基业的好太子,在老师心中是谦恭温顺的好学生,在世人心底是值得仿效和尊敬的好榜样。但是,李承乾展现给世人的,只是硬币的一面。其实,在李承乾人畜无害的乖乖男面目下面,跳动着的是一颗扭曲且逆反的心灵。

太子李承乾是个怎样的人_太子李承乾的人格

(二)顽劣渣男

三岁的孩子,本该天真烂漫地在大自然中遍地撒欢,或在父母面前绕膝承欢。李承乾却在同龄人自由放飞时,被父王延请的严师们轮番轰炸。他被迫压抑天性,日复一日正襟危坐忍受老气横秋的严师们“子曰诗云”训导。在学识与年龄日渐增长同时,李承乾的厌倦与逆反心理也与日俱增。

李承乾荣升太子后,新鲜感还没过,唐太宗便担心他“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特派于志宁等德高望重的老臣入辅东宫。这些老臣终日在太子面前絮絮叨叨讲述民间各种疾苦,对太子日常所犯的错误事无巨细悉数劝谏。李承乾表面上唯唯诺诺,内心却极为反感,心理愈发叛逆,终于在成人后逆反成“好声色,慢(漫)游无度”的坏学生。

为品尝偷盗的乐趣,李承乾特意建造八尺铜炉与六隔大鼎,令人到民间盗窃马牛进宫宰杀,自己亲手掌勺烹煮,与心腹们分食。他对突厥族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学习突厥语,刻意模仿穿戴突厥服饰,并精选貌似突厥者假扮突厥人牧羊。他还令上百名家奴专门学习突厥伎乐,模仿胡人把头发结成椎形的髻,剪裁彩缎为舞衣,在东宫舞蹈奏乐,昼夜不绝,将东宫当做不夜城。

他虽然把东宫闹得乌烟瘴气,但因对父皇心怀敬畏,所以在唐太宗面前自始至终扮演着优秀太子和好学生角色。每次参加朝廷会议,李承乾“必言忠孝之道”以讨父皇欢心。回到东宫,撕下伪装迫不及待“便与群小亵狎。”遇到辅臣进谏,李承乾揣测出他们的来意后,立刻恭敬迎请,摆出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倾听来人劝谏,然后一个劲儿地“引咎自责”,把自己装扮成知错就改的模范学生。他的表演极为成功:认识错误到位,认错态度诚恳,言辞敏捷流利,反而使得辅臣们无话可说。李承乾凭借“诚恳认错,打死不改”的歪招,竟然瞒天过海,彻底掩饰住自己在东宫内的斑斑劣迹,被朝臣们异口同声称赞为贤明太子。

李承乾的雕虫小技,瞒不住以于志宁为首的几个正直辅臣。于志宁等人忠于职守,屡次三番忠言直谏李承乾表里如一,以皇太子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李承乾起初敷衍搪塞,继而充耳不闻,最终恼羞成怒,竟“阴遣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就杀之。”

纥干承基在月黑风高夜潜入于志宁家,因窥见于志宁静卧苫庐(古人在亲丧中所居之室)为母守孝,良心发现,“竟不忍而止”,放了于志宁一马。

李承乾因羞愤而起杀心,视人命如草芥,已将渣男嘴脸暴露无遗。

太子李承乾是个怎样的人_太子李承乾的人格

(三)鹬蚌相争

偏巧,李承乾在某次寻欢作乐中摔断了腿,成为“行甚艰难”的跛足,严重影响到皇太子形象。李承乾从正常人变成残疾人,跛足成为他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身体的残疾,更加剧了他心理的残缺。他日夜忧惧,唯恐父皇因自己的残疾而将皇太子的桂冠戴到别人头上。他像一条恶犬,龇牙咧嘴虎视眈眈守护着皇太子这根香喷喷的肉骨头,誓与肉骨头共存亡。

恰在此时,他的胞弟魏王李泰异军突起,俨然与其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严重触动到李承乾的奶酪。于是,一场捍卫和抢夺皇太子之位的明争暗斗的好戏,在唐廷拉开帷幕。

李泰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嫡次子,因“聪敏绝伦”,一直深受唐太宗的“特所宠异。”李泰才华横溢,主编完成名著《括地志》时,年仅21岁,由此“有当时美誉”,使“太宗渐爱重之。”

李承乾眼见日夜忧惧的心事变成现实,“恐有废立,甚忌之。”李泰“亦负其材能,潜怀夺嫡之计。”他拉拢一批朝臣,“厚加赠遗,寄以腹心。”这些人紧抱李泰大腿,“俱为泰要结朝臣,津通赂遗。”兄弟俩“于是各树朋党,遂成衅隙。”朝政文武群官被迫划线站队,形成势不两立的派别。

李承乾率先发难,双管齐下:他先派心腹诈称魏王府官员替李泰奏事,唐太宗看见奏疏上罗列的全是李泰的罪状,顿时心知肚明,但隐忍未发;李承乾见诬陷无果,索性令纥干承基组建百余名刺客的暗杀团,“令杀魏王泰”。因李泰防守严密,李承乾的暗杀阴谋破产,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导火索被意外点燃:东宫一名男艺人突然被唐太宗逮捕处死,李承乾闻讯如丧考妣,“痛悼称心不已。”原来,男艺人是个年仅十余岁的“美姿容,善歌舞”的美少年。受到李承乾因“特加宠幸”成为男宠后,被取名称心。李承乾认定正是李泰告发并导致称心被杀,由此对胞弟“怨心逾甚”。为表达与胞弟势不两立的立场和对父皇的怨恨,李承乾竟然“自此托疾不朝参者辄逾数月。”

太子李承乾是个怎样的人_太子李承乾的人格

(四)铤而走险

李承乾从称心之死中,嗅出莫须有的危险气息,视为父皇杀鸡儆猴的先兆。于是,一个罪恶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复制父皇“玄武门之变”的伟绩,“纵兵入西宫”,以武力逼宫上位!

正巧,汉王李元昌因在封地“颇违宪法”,遭到唐太宗手令叱责。李元昌不思悔改,反而“更怀怨望。”当得知“太子李承乾嫉魏王李泰之宠”后,李元昌公然依附李承乾“图为不轨。”李承乾又将名将侯君集等人招致麾下,这些人一致“赞承乾阴图不轨。”李承乾与他们报团取暖,紧锣密鼓筹划武装叛乱事宜。

恰在此时,“齐王(李)祐反于齐州。”李承乾闻讯欣喜若狂,指示纥干承基:"我的西侧便是宫墙,距大内只有二十来步,正好与齐王里应外合武装逼宫。你速往齐州与齐王联络!“

齐州反叛被朝廷迅速平定,李祐与联络员纥干承基兵败被俘押往长安问罪。纥干承基供出李承乾是幕后指使后,重臣们三堂会审确定李承乾犯谋逆罪。但是,如何处置太子,却成为最大难题。君臣均深知谋反罪按律当斩,但唐太宗下不了狠心宣判儿子死刑,故意将这烫手的山芋扔给群臣。群臣更怕惹火烧身,个个三缄其口“莫敢对”。

太子李承乾是个怎样的人_太子李承乾的人格

最后,有人提出一个貌似模棱两可但倾向性明显的建议:应该本着“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的原则处置太子。群臣纷纷附议,唐太宗顺水推舟采纳建议,“废承乾为庶人徙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一带)。”其余参与谋反者,“元昌赐令自尽,侯君集等咸伏诛。”纥干承基因告发有功,将功折罪,恢复自由且升官。

李承乾兄弟手足相残,令唐太宗痛心疾首。他各打五十大板,“两从废黜”,将李泰也降封为东莱郡王。最终,重立晋王李治(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第三子)为皇太子。至此,夺嫡闹剧落下帷幕。

李承乾被流放至蛮荒之地黔州后,不久郁郁而终,年仅26岁。

李承乾是典型的人格分裂障碍症患者。这种患者具有极端对立的性格与行为,自由切换角色以求得自我保护。李承乾自小被“训以《诗书》,教以《礼乐》”,始终扮演着是模范三好学生角色。但因天性被压抑,成人后变成“邪僻是蹈,仁义蔑闻,疏远正人。亲昵群小......酒色极于沈荒,土木备于奢侈。倡优之技,昼夜不息;狗马之娱,盘游无度”的渣男恶魔。

李承乾为保住太子宝座,一直在好学生与恶魔角色之间转换自如,最终因丧心病狂而身败名裂,纯属咎由自取!这样的人格分裂障碍症患者,如果是平常人,对社会不至于造成多大危害。但这类人如果身处官场,尤其是官居高位,定然会修炼成“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官场两面人。

因此,对于唐太宗与大唐子民而言,将这样的官场两面人轰下政治舞台,以免其当政后祸国殃民,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即便是今日,清除官场双面人同样是激清扬浊的要务!

太子李承乾是个怎样的人_太子李承乾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