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是谁_卡夫卡的一生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20世纪奥匈帝国德语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笔明净而想象诡异,常采用别开生面的寓言体写作,其寓意见仁见智,身后被很多写作流派追认其为鼻祖。
(一)对专业课没兴趣的学生
1883年7月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商人家庭。父亲事业成功,家庭富裕,但性格刚强,脾气暴躁。成年后的卡夫卡仍清楚地记得自己三四岁时,有次闹脾气,被父亲拧到阳台上罚站了一晚上,饥寒困倦加害怕的难受劲甭提了。两个弟弟夭折后,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学有所成一同打理家里的生意,卡夫卡却迷上了写作,父亲非常不赞成,两爷子的关系由此越来越僵。
按照现在流行的语言,卡夫卡是个学霸。他10岁就考入当时比较有名的德意志阿尔特斯泰特中学,18岁因学业优秀被布拉格德国查理.斐迪南大学录取。上大学开始学的是化学专业,但没过多久他就对化学失去了兴趣,根据父亲的建议,他转到了法学专业。
在学校他是个活动积极分子,加入阅读俱乐部、发表演讲、朗诵诗歌.......只要与文学艺术沾边的事他都有兴趣干。读大学时他还遇到了自己的终身好友马克斯.布洛德。他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唯一不忙被冷处理的,是他的法学专业那些课程。
大学生卡夫卡是个狂热的写作者,不过是个爱唱卡拉OK的自娱自乐式人物,一个字都没有送出去发表过。在布洛德的激励下,他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了。那段时间卡夫卡的文学激情达到了狂热的地步,他甚至把自己特别崇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等著名作家认作了自己的“干亲”。
(二)不称职的公司小职员
好事多磨,卡夫卡终于通过考试成为法学博士,按规定无偿做了一年法律助理后,进入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工作。但过了半年多他就辞职了,原因是“八六班”(上午8时上班、下午6时)的安排难以接受,因为他觉得工作时间太长了,造成根本没有时间写作。
在家“躺平”当啃老族,父亲岂会同意?父亲不断给他施加压力,卡夫卡被迫重新找工作。费了一番功夫求职,终于当上了波西米亚王国工伤保险机构的办事员。他对这个工作比较满意,因为下午两点就可以下班了,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用于写作。
在这一时期,他的创作甚丰,《与祈祷者的对话》《与醉汉的对话》《巨响》《司炉》《变形记》等一批作品问世,其中不乏经典。卡夫卡在其中塑造的,大多是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生活的世界人性扭曲、充满矛盾,他们的内心孤独迷茫,想要反抗却最终顺从,充满美好却最终绝望。最典型的作品就是1915年发表的《变形记》。
作品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社会,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遭到社会和亲人抛去,最后在绝望中死去。世人认为《变形记》代表了他的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月老忘记缠红线的俊男
卡夫卡身高有一米八多,瘦高个头,长相英俊,用时下的流行话说,是帅哥一枚俊男一个,一般来说应该很有女人缘。的确卡夫卡很有女人缘,但就是临门一脚功败垂成,一生经历了三次订婚却终身未婚。估摸月老暂时性失忆,忘记给他缠红线吧。
他认识菲利斯是在好友布洛德家中的聚会上。两人一见钟情,两人住地相距8小时火车车程,平时靠通信维系感情。但是后来两人常常出现争吵,原因是卡夫卡把写作放在了第一位,菲利斯不支持地。闹通脾气后妥协了的菲利斯,请自己的好友格雷特从中调和。
性格有些倔强的卡夫卡从此就给格雷特写信。三个月后格雷特把卡夫卡给她写信的事告诉了菲利斯,其结果导致了婚约的解除。恋爱也可能就是一场亦庄亦谐的游戏吧?后来两人又和好了,并再次订婚。
但卡夫卡把写作放在第一位的性格再次成为争吵的焦点,这次卡夫卡主动解除了婚约。两人前后交往了五年,这期间卡夫卡给菲利斯共写了500多封信。卡夫卡去世后,这些信以《致菲利斯的信》为书名独立出版,厚达800多页,比他的任何一部长篇小说还长。
1919年卡夫卡认识了尤丽叶,18岁的尤丽叶漂亮单纯,他们很快就订了婚。这是卡夫卡的第三次订婚。不幸的是,卡夫卡的父亲竭力反对这桩婚事,认为一个鞋匠的女儿与他儿子结婚门不当户不对。此时卡夫卡认识了米伦娜。25岁的米伦娜已婚,丈夫是个作家。
米伦娜那成熟女性的韵味俘获了卡夫卡的心,他向尤丽叶和盘托出对米伦娜的爱慕之情,懊悔的尤丽叶与他解除了婚约。后来卡夫卡与米伦娜的恋情也无疾而终。卡夫卡写给米伦娜的信后来也以《致米伦娜的信》独立出版。
1923年卡夫卡认识了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恋人、25岁的多拉,多拉支持他写作,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卡夫卡写信给多拉的父亲,请求他将其女儿嫁给她。但多拉的父亲没答应。
看来卡夫卡和多拉的婚姻是严格遵循父母之命的。虽然两人无缘结成百年之好,但并没有把他们拆散。
结核病越来越严重的卡夫卡,坚持笔耕不辍,在那几年里,相继创作了《乡村医生》、《在流放地》、《桶骑士》等短篇小说。1924年6月3日凌晨,多拉轻声呼唤着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卡夫卡,一遍一遍......卡夫卡缓缓地睁开眼,吃力地对着多拉笑了一下,然后永远闭上了眼睛。
文末补语:卡夫卡热爱写作,却不以发表小说成为名作家为目的。他纯粹是把写作当成人生的寄托,通过写作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排遣内心的忧愁苦闷。因此就身份来说他是“业余”写作者。
临终前,卡夫卡特意嘱咐恋人多拉和好友布洛德,请将他写的东西全部一起烧掉。多拉遵照其遗愿烧掉了在她那里的大部分东西。布洛德怀着对卡夫卡的友爱和崇敬之情,在其逝世后的几年里,陆续整理并出版了卡夫卡留下来的未定稿,包括他最为知名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
卡夫卡遗作的出版引起了欧洲文坛的轰动,其中《审判》和《城堡》被列入“20世纪最佳德语小说书单”,排名第二。2001年捷克卡夫卡协会设立了卡夫卡文学奖,以此来纪念这位20世纪的伟大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