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妻子是谁_邓小平的婚姻史
1933年,邓小平同志遭遇了整个革命生涯中的第一次“落”,邓小平同志被处以最严重的处分,撤销现有职务不说,还被发配边远地区,成为了一个农村的巡视员。
就在处分落下来的这天,早早赶到宁都的金维映同志,终于见到了她的丈夫。在只有一束光照进来的小房间里,金维映同志见到了丈夫此生最狼狈的一面。但是,迎接金维映的,不是夫妻终于相见的美好,而是一纸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书。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切,还得从1904年说起。
出生:注定不凡的少女
1904年8月,浙江舟山高亭镇,一个姓金的渔夫的家里迎来了新生命,但是,面对这个到来的新生命,金家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只因为这个孩子,是个女孩。
高亭镇靠海,家家户户都以打渔为生。不仅如此,当地还存在浓重的重男轻女风向。在当地人看来,男孩养大了可以下海抓鱼、下滩晒盐;但是女孩长大了就只能嫁人,对于家庭的生活、延续起不到任何作用。
因此,刚迎来新生命的金家夫妻此时在谈论,要不要将这个女孩扔掉。但是,看着女孩秀丽的小脸,金家夫妻还是犹豫了。
“现在扔掉的话,肯定活不长,这事儿,还是等她满月以后再说吧。”金渔夫说完便出了门。
一旁的女人激动地抱住了手中的襁褓,对于一个文化水平不高又只能依靠着丈夫的女人来说,这样的结果,她已经很满意了。
很快,女孩满月了。金家夫妻按照之前的约定,将女孩带到了镇上的夫子庙前。夫子庙前有一棵大大的梧桐树,此时正值金秋,地上铺满了梧桐树的落叶。他们将孩子放在梧桐叶上,便远远地躲到一旁。
很快,上庙里烧香的人逐渐变多,看着地上的孩子,大多数人都是张望了一番便扭头离开。
金家夫妻在远处攥着手,紧张地屏住呼吸。很快,一个女人看见了地上的孩子,她将孩子抱起,大喊这一定是观音菩萨送给自己的孩子,便将孩子抱走了。
将女婴送走前,金家夫妻本以为,送走女儿的生活会变得和以前一样;但是事实相反,他们夫妻二人内心都十分煎熬,丈夫打的渔获变少,妻子也整日以泪洗面。
终于,饱受念女之苦的妻子向渔夫提出了要回孩子的请求。对于内心煎熬的渔夫来说,妻子的请求何不是一个阶梯。于是,渔夫开始到处寻找女儿的踪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女儿带回了家。
后来,渔夫给女儿取名金爱卿,留在家中教养。虽说“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对于像渔夫这样生存都有困难的一家人来说,能做到这份上也实属不易。
很快,小爱卿4岁时,金家又迎来了新生命,是一个男孩。此时的金家,虽说清贫,但是不至于养不起两个孩子。但是,很快,噩耗传来了。
1910年,舟山群岛发生灾荒,金家的生意倒闭了,全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为了生存,金渔夫选择做工、而妻子则是去做富人家的帮佣,而此时稍有能力的爱卿,被金家夫妻送去了居住在镇海的叔叔家中。
爱卿的叔叔住在一个依山傍海的小山村,在那里经营着一家纸扎铺子。年幼的爱卿乖巧懂事,知道自己此时寄人篱下,于是她从早到晚帮着叔叔婶婶做活。不是裁纸就是扎纸花,不是剪纸人就是拧铁丝。
这样的劳动让小爱卿的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也时常被铁丝扎得鲜血淋漓,但是小爱卿从来不叫苦叫累,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已经在小小的她身上显露了出来。
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两年。两年后,摆脱贫困的金渔夫来到弟弟家,接走了小爱卿。此时的爱卿已经八岁,她在叔叔家生活的这几年,最羡慕的就是那些穿着学生服、背着小书包的女孩们。于是,金爱卿向父母提出了想要上学的请求。
这时的金家夫妻,在几年间的打拼中,已经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他们对女儿的想法很是支持。就这样,八岁的金爱卿成为了定海女子小学的一员。
虽然在一众学员里,爱卿的年纪偏大,但是,她出色的天赋让她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后来,金爱卿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考上了宁波女子师范学校。最终,在1922年,金爱卿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了定海女子小学的一名老师。
就在金爱卿任教的过程中,她的革命意识萌生,一个新的梦想在她心中诞生。为了这个梦想,金爱卿改名为金志成,“有志者,事竟成”的志成。
1926年10月,金爱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一员。
少女的革命
自26年入党,金爱卿矜矜业业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幸的是,在1927年,金爱卿身份暴露,被捕入狱。此时,金爱卿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再一次显露出来。无论敌人怎么折磨,任凭敌人用尽了所有手段,都无法动摇金爱卿的心。
这边,金爱卿在承受着牢狱之灾的同时,金家人也在为金爱卿的处境而担忧。无论金爱卿有着什么样的身份,她首先都是金家人啊!于是,金父用尽手段为女儿周旋,他没有什么学问,唯一有的,就是这么些年积攒下来的财产。
为了女儿的生命安全,金家几乎倾家荡产,直到给牢狱长送了一尊金佛,才得以将金爱卿保释。
而对于抱着“必死”的决心下牢狱的金爱卿来说,每每在牢狱中受到敌人的折磨,她那一颗红心便更加炙热。于是,出狱后的金爱卿在简单地陪伴父母过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那时的金爱卿,收到了上级的任务,要求她立刻前往上海。在上海,金爱卿待了四年,她秀外慧中、聪明伶俐,拥有出色的工作能力,是当时党极为看好的对象。
1931年,金爱卿在上级的安排下,与邓小平同志一同前往江西瑞金。
上世纪30年代,党创建了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这里有着浓厚的革命气息,是一片具有光荣历史的红色土地。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政权在这里宣告成立、举世闻名的长征从这里出发……可以说,那时的瑞金,便是所有革命工作者梦寐以求的革命中心。
但是,上海到瑞金的路并不平常,一路上都有敌人的重重关卡。每过一个地方,都是敌人精密的盘查和询问。为了应对这种状况,素不相识的金爱卿同志与邓小平同志,在路上扮起了夫妻。
邓小平同志身穿一身西装长袍,头戴一顶贝雷帽,一副商人模样;金爱卿同志则是挽起了妇人的发髻,穿着一身艳丽的旗袍,二人站在一起,俨然是一队新婚不久的富商夫妇。凭借着出色的装扮与演技,历时两月,二人终于在同年8月,到达了江西瑞金。
抵达瑞金后,两人换下了繁琐不便的富商打扮,在根据地不远处的一条小溪歇脚。内心还是一个少女的爱卿来到了梦想所在之地,兴奋得像一只小鹿。她掬起一捧水拍在脸上,水珠挂在少女清丽的面上,清凉了脸,也清凉了心。
“既然到了红色的苏维埃根据地,我就不叫金爱卿了,以后,我就叫金维映!”说完,少女的眼神,亮晶晶地望向不远处的邓小平同志。
“好,金维映同志!”邓小平同志高兴地说。
到了瑞金之后,二人很快便在安排下开始了工作,但是,在那两个月的朝夕相处中,对方的身影,早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底。
在金维映同志的眼中,这位两个月的“假丈夫”,学富五车、坚毅果敢;在邓小平同志的眼中,自己的这名“假妻子”是秀外慧中、坚韧不拔。
两人相互欣赏,并且共同拥有对革命的执着。二人的感情急速升温,很快,他们便结婚了。
当时革命的条件并不好,两人的婚礼一切从简;婚后,他们的生活也都是以革命为先。但即便如此,二人还是琴瑟和鸣、幸福美满地度过了在瑞金的日子。
但是很快,幸福的生活就戛然而止了。
1933年3月,邓小平同志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落”,在宁都受到了批判,并被革职,成为了农村巡护员。
早在邓小平同志的批判开始前,金维映便从自己工作的地方赶到了宁都。此次前往宁都,上级派她参加关于邓小平同志的批判会议。
身为邓小平同志的妻子,在这场会议中有多难熬我们可想而知。但是,会议结束后,上天并不打算放过这对夫妻。
金维映的上级不断施压,声称若是金维映无法与丈夫断绝关系,那么便无法继续为党工作。一边是自己的爱人,一边是自己所忠诚、所热爱的事业,任谁也无法在这其中做出明确的选择。
于是,当批判结束,夫妻二人得以相见时,邓小平同志看见的,便是憔悴潦倒的金维映。于是,为了爱人,他忍痛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婚!
这便是开篇时,金维映同志收到的那封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书的由来。正如凌步机先生所说:“泛滥横行的‘左’倾错误拆散了这对夫妻,也拆散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夫妻和家庭。”
新的生活:长征
离婚后,金维映被调往瑞金中央,也是当时革命的最中央,担任中组部组织科长。在这里,金维映的革命工作得到了良好发展不说,她还重新见到了在上海的上级——李维汉。再次相见,二人之间火花肆意,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是,好景不长,新婚的金维映和李维汉,就遇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金维映便是当时长征队伍中30名女红军之一。
长征条件艰苦,而金维映又是裹了小脚的女同志,于是部队给她配了一匹马。但即便如此,金维映在长征中遭受的生理痛苦,还是比其他的战士多得多。
但是,金维映并没有因为受到了苦难而懈怠,相反,在长征途中,她更加努力地为党,为革命奉献自己。
遵义会议后,部队每行进到一个地方,就会派人探查一下前方的情况。这天,部队收到了前方有敌情的线报。虽然知道有敌人在前,但是敌人的方位并不清楚。
于是, 金维映主动站出来,申请去前方探查。首长自然是不同意的,危险无处不在,此时的队伍,经不起任何干部的损失。
但是,金维映坚定地说:“女同志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就让我去吧!”同时,另一名女红军战士也站了出来。无奈之下,首长只好点头。
她们换上了当地农村妇女的衣服,又往脸上抹上许多土灰,手拿一个买菜的小提篮。长征以来的多日辛劳,已经让两位女同志十分憔悴,此时一番乔装,还真就和当地操劳的农村妇女一个样。
她们往前走了几里路,远远地看到了一个村庄。村庄里空无一人,附近的高山也是荒无人烟。但是,反常的一幕出现了。这寂静无风的地方,竟然有不少树木在晃动,山林里的鸟儿也纷纷飞离自己的巢穴。
有人!
确定了敌人的方位后,二人转了一圈,不动声色地回到了临时根据地,向首长汇报了发现的情况。有了他们的先锋情报,大部队一举歼灭了敌人,顺利地离开了这里。
长征的艰难让许多战士们都十分低迷,于是,金维映在工作之余,还当起了红娘,活跃战士之间的氛围。
红军战士之中,有一位名叫王泉媛的女战士,由于没有读过书,经人介绍在金维映的手下工作。那段时间里,金维映教她学习,一点点地教她工作。后来,还将她介绍给了中央保卫局局长王首道,成功地将二人的红线牵起。
后来,王泉媛回忆第一次见到金维映的场景,她说,那时的阿金同志,穿着一套蓝色的列宁装,大约一米六八,面容清丽,像是夏日的小荷,清新脱俗,美好动人。
诞生:新的希望
后来,在长征路上,一个惊喜的消息传来——金维映怀有身孕了!
长征途中,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少女同志出现了绝经的症状,由于没有医生,队伍逐渐低迷。金维映怀孕的消息,无疑是长征途中的幸事。这个孩子,仿佛一道光,新生的希望就这么打在了战士们的身上。
1936年9月,金维映在没有医生、护士的环境里,在贺子珍、刘英、李坚贞的帮助下顺利生下一名男婴。李维汉和金维映给他取名罗小金,他就是将来的国务委员——李铁映。
但长征此时还尚未结束,无奈之下,金维映只能将孩子寄养在保安的一户老乡家中,给老乡留下一定的抚养费后,金维映便拖着刚生产的身体离开了。
很快,不出一月,长征便结束了。本想接回儿子的金维映,却病倒了。部分男战士都熬不下来的长征,金维映不但熬下来了,还生下一个孩子,身体怎么受得住呢?
于是,1938年,组织安排金维映、蔡畅等患病的同志前往莫斯科,一边疗养,一边在共产党国际学校学习。
离开前,金维映与儿子度过了短暂的几天。临别的那个夜晚,金维映抚摸着儿子的头,喃喃自语:“小金金乖,妈妈很快就会回来的,等妈妈身体好了,就带你出去玩,给你买好吃的,好不好?”
1939年,金维映的身体状况急速下降,到1940年时,病情不断加重,她只能结束之前的疗养状态,住院进行治疗。
但是,1941年,莫斯科发生了战争,金维映所在的医院撤离了莫斯科,自那以后,金维映便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失去了所有的消息。大家纷纷猜测,金维映同志很有可能已经牺牲了。
2004年秋天,金维映同志的铜像在舟山群岛落成;同年,她的百年诞辰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虽然金维映同志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精神与灵魂永远在我们的心中,肉体的消逝绝不是永恒!
结语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长河中,诸如金维映同志一样的女英雄还有很多,但是,她们的名字和故事,现在的我们都未曾熟知。
都说:“死亡不是真正的消逝,遗忘才是。”我们应当记住这些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付出一切的人们。
铭记他们的故事,继承他们的精神,在笔者看来,完成了这些,我们才没有辜负他们付出的一切!